笔趣阁 > 穿越小克虏伯 >第四十一章 包围
    8月15日,法军已经失去建制,英国远征军除了司令官,部队都没有了,所有人都在赛跑。德军发现英法联军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重武器都丢了,不是不想抵抗,是实力不允许),战斗就变成了追击。按道理讲,德军士兵有背负系统,行军应该比英法联军迅速,但是逃命激发了人的潜能,德军始终追不上英法联军。8月15日这一天,几十万德军追了三十英里(五十公里负重行军),每个人都非常疲惫,但又十分兴奋!

    进攻阿登地区的法国第三、四集团军也大败溃逃,他们的对手德国第四、五集团军已经开始抢功,争相追击。第五集团军的指挥官是威廉皇储,他收到了来自柏林的电报,是德皇发来的,要他提高自身格局,不要跟其他集团军抢功(反正今后天下都是他的,抢来抢去有什么意思)。

    小路易又饥又累,从8月11日进攻开始,他就没睡好,老是有德军冷枪小组来骚扰。现在他连睡都不敢睡了,德国人就在后面不远处,他不跑就可能被德国人俘虏。他闯进一户农家,不由分说冲到井边,大口舀起水来,灌了几口,又冲到厨房,翻出来一截面包,在农户目瞪口呆中,边吃边逃向南方。

    8月16日中午,德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前行了近百公里。这时,德军身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队巨型空中飞艇,它缓缓地降落在法国北部的平原上。德军已经清理了一块空地,并在飞艇周围拉开了警戒。飞艇的货仓打开了,飞艇的工作人员费力的拖出一个个箱子,地面的德军士兵赶紧上前帮忙。当箱子打开后,德军士兵高兴了,黑森林蛋糕、碱水面包、奶酪蛋糕、巧克力、焦糖慕斯一箱一箱呈现在德军眼前,香肠就更多了:巴伐利亚白香肠、法兰克福小香肠、血肠、纽伦堡香肠···等等应有尽有。每名前进的德军都分到了一小份,而且据说——前面还有!

    8月17日,德军包围里尔,“天灾”级重型飞艇轰炸里尔要塞。

    18日,德军进至康布雷,里尔陷落。

    19日,德军包围亚眠、拉费尔。

    20日,拉费尔要塞投降。

    22日,德军前锋已经渡过塞纳河,最近的部队距离巴黎只有15英里!

    法国第五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逃回来的只有不到十万人,有三十万人在溃败中伤亡、失踪、被俘。德军势如破竹!

    法国总司令霞飞在这几天匆忙组建了第六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正在运往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准备反击中路德军。但是,德军的下一个飞艇运输补给点在贝讷,德国第一集团军于23日已经出现在巴黎西南,绕过了法军重兵把守的中路,从西边形成了包抄法军的态势。同日,法国政府迁往波尔多。

    法国在中路(德法边境至巴黎-凡尔登一线)修筑了大量堡垒群,而且集结了重兵,但是现在德国第一、二、三集团军走了一个半圆,从西边绕到了巴黎南面,下一步就是向东截断所有法军往南的退路。而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以南,法国没有修筑要塞和堡垒群,几乎全是平原,已经无险可守!法军要往南逃窜,德军要向东截断法军退路,一场比拼速度生死竞赛正在上演。

    特鲁瓦位于巴黎东偏南方向,到巴黎的直线距离只有一百五十公里,这里是法军南逃的必经之路。特鲁瓦北郊有一块小高地,塞纳河从高地旁边流过。可能是河水切割的缘故,高地被侵蚀成了一个十几米的高台,人称圣莫尔台地。

    圣莫尔台地大约一平方公里,但它却是特鲁瓦周围的制高点,也是德军急行军的终极目标。德国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克虏伯的汽车、卡车都已经实现了流水线批量生产,所以德军也是世界上最早裁减骑兵的国家。德国原来的骑兵师、骑兵军都已经撤消,拆分成骑兵连,配给各师作为师直属部队。仅保留了一支骑兵部队——德皇骑兵旅。

    德皇骑兵旅一直跟随在德国第一集团军后面,直到德军拿下贝讷,德国人才射出了这支利箭!从贝讷到圣莫尔台地差不多有二百公里,德皇骑兵旅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向前冲,一路奔驰不歇,遇到敌军尽量避免交战,终于在25日抵达圣莫尔台地附近。

    德皇骑兵旅刚刚冲到圣莫尔台地两百米的地方,就遭到了法国人的机关枪扫射。而在之前的情报中,这里只有二线部队,现在看来驻军还配有重武器!原来法军在圣莫尔台地只有一个小队的民兵,但是23日德军攻占贝讷后,对法军已经形成包围的势态,霞飞急调了一个步兵营进驻圣莫尔台地,在昨天(也就是8月24日)刚刚抵达。法国人在高处架设了重机枪,前面还有塞纳河环绕,形成了一个绝佳的防御阵地。

    德国骑兵纷纷下马,借着自然掩蔽物,慢慢接近塞纳河。其实这一段的河面很窄,河水也不深。但是如果就这么从空旷的河面的过河,在河中缓速移动的德军,绝对是重机枪最好的靶子。为了对付法军的重机枪,德国人拿出了一个小玩意儿——掷弹筒。

    在一战前,德国人已经有了好几种迫击炮,部队对迫击炮的需求也很大,陆军部要求克虏伯军工厂一年生产两万门迫击炮。这个要求对于克虏伯军工厂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军工厂的产能早已被超额压榨,克虏伯为了满足交付,已经砍掉了许多火炮种类(比如37毫米机关炮、47毫米速射炮、60毫米山炮、85毫米野战炮、88毫米速射炮、120毫米榴弹炮、240毫米加农炮、420毫米攻城炮、至少5种迫击炮)。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海军400毫米主炮,榴弹炮只保留150毫米一种,野战炮只保留105毫米一种、山炮只生产75毫米一种,200毫米以下口径火炮全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根本就无法再插入生产任务,而德军新式76毫米迫击炮的零件有上百个,其中液压缓冲缸等零件即耗时又耗材料,两万门迫击炮不知道哪年才能造好。了为了满足陆军部的要求,克虏伯的科研人员紧急拿出一个简易方案:一根钢管焊接一块小座坂,加上一个角度尺,就制成了一个所谓的“超轻型迫击炮”。这种小炮太简单了,随便一个小作坊都能生产,而且不占用原材料(几乎没有废料,总共才几公斤重),特别适合战时物资紧缺时期的生产。陆军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让骑兵部队试用,这次行动就带了几个过来。

    骑兵长途奔袭,不可能带上重炮,这种“超轻型迫击炮”(掷弹筒)正好排上用场。掷弹筒太轻便了,一个小孩子都能拿得起来,士兵携带着它奔跑、跳跃、穿越障碍,一点儿困难都没有。而且掷弹筒发射角度大,德军士兵躲在一个灌木丛后面发射,法军完全看不到(要是大炮早就被发现了)。德皇骑兵旅的士兵一边用步枪跟法军对射,一边用掷弹筒发射小炮弹。第一发炮弹明显远了,于是德军又调近角度,第二发近了一丢丢,德军再次调正角度,终于命中法军重机枪小组,顿时法军火力少了一半(法军有两挺重机枪)。很快德军又打哑了第二挺重机枪,并且用两个掷弹筒分别压制法军的两挺重机枪,只要法军重机枪一响,立即就会遭到掷弹筒打击。(在淞沪会战的一次战斗中,日军用掷弹筒打掉了国军36挺重机枪中的32挺!)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