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年代文:从拒绝当冤种开始 >第三十八章:改中3
    见熊巧这样,李明军有些尴尬。

    毕竟打扰别人安静看书的行为确实不道德。

    “为什么这么说?”熊巧终究有些好奇的问道。

    她没有读过书,能看懂红楼的字还是她弟弟教她的。

    可毕竟里面太多的历史典故,隐晦的比喻这些。

    她这些是看不懂的。

    弟弟学业吃紧,自己也不好一直打扰。

    “这荣府啊,全靠老太君一人撑着,前面都写过府里的一些主子过的艰难

    可每次有客或者什么节日,老太君都会大办

    府中没钱,老太君便只能拿自己的私房来填

    大房和二房不和,全靠老太君撑着

    要是老太君一死,这个荣府就衰败了

    毕竟大房可是国公,二房不过是个五品官而已,怎么撑的起平时的骄奢无度。”李明军侃侃而谈,他虽然没有看过红楼,却听过红楼的评书,看过红楼相关的讲解。

    毕竟,在后世,红学可是大行其道,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文学。

    虽然那些红学大师在讲解时总会夹带私货,可红学大师那么多,总结总结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也是......”熊巧仔细思考书前面的内容。

    李明军短短的几句话便让她把之前没看懂的机锋矛盾理清。

    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你也看红楼?”好奇的问。

    毕竟,红楼这书实在难找,这还是她弟弟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

    红楼儿女情长的,应当也不适合男人看。

    他听他弟讲过武侠,三国这些。

    她认为,那些打打杀杀的或许更和这些男孩的胃口。

    “是的,我喜欢里面的人心。”李明军说道。

    红楼最大的魅力便在于此。

    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机遇,结果,都引人入迷。

    “你喜欢书中的什么人物?”熊巧问。

    “薛宝钗,相交于暗自等待,黯然神伤,自怜自艾的林黛玉,我更喜欢敢抢敢争的薛宝钗。”李明军如实回答。

    他也确实不喜欢林黛玉。

    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啊,可她偏不,就这么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让了出去,之后黯然神伤。

    他是看不惯这样的人的。

    熊巧某种意义上和林黛玉差不多,但是她却不是自怜自艾的人。

    只是内向。

    他看的出来。

    自怜自艾和内向所散发的气场是不一样的。

    前者,一靠近就觉得压抑难受,会让人感受到她的不开心难过,会引的人本来欢快的心情消沉。

    后者,会让人忽视她的存在,一般一群人在一起,她不搭话,别人都不会注意到他。

    熊巧并不难过这样。

    她反而乐得如此,因为她喜欢一个人的世界。

    熊巧又看了眼李明军,没有搭话,低头继续看起了书。

    李明军欣赏了一会美色,便抬步出了熊家的院门。

    跨出院门,是一块用碎石泥土打成的地坝,大概十米见方。

    左右不远处都有房屋,几只土狗拉帮结派的在路上走着。

    院坝最前方,似乎是悬崖。

    走到边缘,才发现,这是个坡,下面种了些小菜。

    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山下随山坳的村民们正在高粱地里幸苦劳作。

    叮叮当~叮叮当~

    这时,右下方传来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扭头看去。

    是一群小孩和老人,他们拿着工具在击打山间的石头。

    他们在修路,在满是石头的山上修路!

    动作很慢,但这种行为显然已经做了很久。

    道路两旁都是碎石。

    路从随山坳修出,从上而下,已经“之”的修了几百米远。

    这时,李明军才发现,这里的家家户户,不管是穷还是富,门前都有一块地坝。

    坝与坝之间也有一块土路,将整个村子和那条山路连接。

    能活下去,便故土难离。

    随山坳的人便是如此,能活下去,便不会搬村,而是选择修一条路下去......

    只是,为什么修路的全是老人和小孩?

    李明军疑惑,但看着高粱地里男女都汗流浃背的样子便明白过来。

    这年代,有劳力的话,还是要紧先安排在粮食上面,民以食为天,有了吃的才能做其他事情。

    显然,在农忙时,修路的活一般都是村里的老人小孩去做,虽然慢,但好歹有进度,也可以将劳动力解放出来,让壮年男女门去种粮食。

    农闲时,就是那些壮年来修了。

    毕竟,就李明军看的这一会,这十几个老少也慢悠悠的样子,实在没有修出个什么样子。

    这几百米的路,按他们的速度,恐怕得修个几十年......

    李家村。

    熊弼赶着牛车,到了一层的郭叔家。

    这李家村一层,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住的。

    要知道,就算是村委会,也只能在第二层。

    住在第一层的,一般是李家村辈分很高的族老,如郭叔这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第一种。

    虽说上面不允许有什么宗族,宗族也被取缔。

    可李家村毕竟百分之八十都姓李,祖上都沾亲带故,有血缘联系,怎么可能完全取缔得了。

    虽说宗祠被砸了,但现在要有什么大事还是得在祖姥爷家里开会后才能推行。

    只是,现在小一辈,如李海越他们那一辈人,便不会把宗族当一回事。

    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过宗族的打击,也没有受到过宗族的恩惠。

    不受其伤也不得其恩。

    自然也不理解大人们对宗族的敬畏和推崇。

    第二种,没什么好说的,对家国有恩。

    让他们过的好一点,出村早走点路,歇凉少走点路,这样也是可以的。

    第三种,就只是单纯的心疼牛而已。

    毕竟前些年。

    村里的牛棚本来在第五拐,一天牛出门的时候不小心从上面摔了下来死了。

    虽说是让他们吃上了牛肉,可村民也消瘦了不少。

    毕竟在上面的牛下来之前,田里的地就只能是人来耕了。

    “郭叔。”熊弼提着一坛从镇上打的酒,一小包猪耳进了郭叔的屋。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