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都督 >第1224章 四面合圍
    自打劉興賢帶着信陽軍一到大安口,馬不停蹄的就對大安口展開了強攻。但即便他用了所有的辦法,大安口依舊巋然不動。按照道理,劉興賢有五萬大軍,佔據大安口的敵人不過五千,但是要命就要命,在這長城險要的地形地勢上了。燕山山脈,是出了名的山高坡陡,地形險峻的,簡直讓人只能仰望。而大安口,就建立在兩座險峻的大山中間,不管是內外,都有一條漫長的坡路延伸到關口,就這一條長長的坡路,每一次只能展開五六人寬的攻擊正面,你即便是有10萬大軍,也根本拿這一段關口,沒有任何辦法。

    如果當初守關的九邊將士不是棄關逃跑,皇太極根本就打不進來,所以,多麼雄偉險要的雄關,人不行,就等於形同虛設。

    看到毛承祿過來,足智多謀的劉興賢也痛苦的無可奈何,“現在看來,即便我填上多少人命,我也拿這個雄關沒有辦法。”

    毛承祿就看着那雄關就納悶兒:“既然地形地勢如此險要,歷朝歷代都是怎麼攻破的呢?”

    劉興賢就長嘆一聲:“長城的關隘幾乎都設立在這種險要的地方,要想攻破他們,幾乎全是靠矇混過關實現的。畢竟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越過不是關隘的地方突然出現列後。萬里長城,不可能全是這樣崇山峻嶺的險要地勢不是。

    毛承祿就莫名其妙的詢問:“既然這樣,那你爲什麼不也從別的地方躍出長城呢?”然後看到劉興賢看白癡一樣看着自己,毛承祿就撓着腦袋,嘿嘿傻笑:“就當我什麼也沒。”

    長城內外都是自己的地方,你越過去又能如何?敵人就這一坨,敵人就在這裏,即便你從無數個長城口過去,你也是白去。

    結果劉興賢用看白癡的眼神看了一陣毛承祿之後,卻蒙的醒悟過來:“對呀,自己爲什麼一定要在這一面和敵人死戰呢,從其他的關口,繞過去一支軍隊,從大安口的背面,向別人發起進攻,如此一來兩面夾擊,勢必分散敵饒防守兵力,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我是一個豬腦子,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個辦法,同時從兩面城牆上對攻,這就是四面合圍,多謝二將軍的指點。”

    毛承祿就再次得意的哈哈大笑:“我我聰明吧,我剛剛的辦法絕對好吧,軍中諸葛,看來我還是比你強。”然後神色鄭重的道:“我這一次來,並不是給你出主意看熱鬧的,我就是想看一看你奪下關口沒有?咱們的大戰略是將皇太極徹底的困在長城之內,如果你依舊奪不下關口,皇太極會從這裏撤出長城,所以我不得不留下一部分兵力,阻擋住那一條漏網之魚。現在看來你已經有了應對之法,我也就沒有必要分兵,但是,我請求你,10日之內,如果你不能夠拿下這個關口,請你告訴我,我就不得不帶着一部分兵力,在你的後面阻擊敵人。”

    然後滿懷感慨的看着遙遠的遼東:“我們這些人,離家太久了,已經等不及了,我希望通過這一場戰役,能讓我提早回到故國家園去,結束這該死的戰爭。”

    劉興賢也遙望遼東方向,深有同感:“我們共同努力吧,爲了能更早回家。”

    孫承宗真正坐鎮在了自己官爵名字上的城知—薊州鎮,現在,他已經召集了原先邊軍隊,嚴令他們死守各個長城關口,絕對不能讓皇太極再逃了,然後在獲得了曹廣校門徒運來的糧草軍械之後,號炮一響,帶着關寧大軍,第一個向皇上被圍的大營靠近。

    戰爭這個東西其實就是這樣,當地一個人,可能就是爲了一口氣,就發動了戰爭,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什麼鬍子戰爭,馬槽戰爭,口水戰爭。

    是發動戰爭的人,不過是憑藉着一口意氣用事,當他事後冷靜下來的時候,是個人,就都將爲這種莫名其妙的藉口而發動的血腥戰爭,打亂了自己平安富足的生活而後悔,但在這個時候,後悔還有用處嗎?你還能收住手嗎?

    如果後悔有用能收住手,希特勒早就收手不再打蘇聯了,而當他在蘇德戰爭的後期,想要和蘇聯共和的時候,不管是希特勒還是斯大林,誰也沒有了退步,只能打下去,直到其中的一個人徹底的倒下。

    當然這些話的有點遠,就眼前的狀況也是如此。

    努爾哈赤發動了這場戰爭,延綿了十幾年,當他兒子皇太極,想要結束這場戰爭的時候,大明朝廷卻不同意了。

    也真是的,你想打就打,想不打就不打,那麼這個世界有你了算了,還與別人有什麼事情嗎?

    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

    皇太極想通過這次突襲京畿,和大明的皇帝來一個城下之盟,體面的結束這場戰爭。他現在的心思已經不是獲得最大的利益的野心了,只要讓他能夠成爲一地的諸侯王,讓他好好的養精蓄銳一陣,也就心滿意足了。

    但是可惜的很,千古名人的那句話最有道理:“你可以將一個事情發起,但是這個事情的結束,卻並不由你決定了。”

    “面對大明皇帝的營壘,我們久攻不下,而且死生累累,然而大明的勤王之師,卻在四周好整以暇的整頓,正在如泰山壓頂一般,像我們慢慢的聚攏,情況有點不妙。”

    其實用泰山壓頂和情況不妙,來現在的局面是恰當的。但這樣的語氣和形容詞,卻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君王的口中,這對整個將士的士氣,將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但是面對這樣的局面,皇太極還能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呢?

    “再次派一個信使,去和大明的皇帝談一談,我願意放棄原先以山海關爲界,改爲以遼河爲界,承認毛文龍佔據的地區,依舊爲大明的領地,再次進行談牛”

    這樣的條件,已經比原先那種氣勢洶洶,成爲兄弟之國,以山海關爲界退讓了好幾步。

    按照皇太極自己的心思解釋,那叫做大丈夫能屈能伸,但不過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那不過是冠冕堂皇的遮羞布,維護一下自己體面罷了。

    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皇太極做出這樣巨大的讓步,原因並不是因爲大明勤王軍隊四面合圍,也並不是因爲毛承祿的騎兵,開始在四面騷擾牽制,八賢王的大軍步步緊逼,更不是因爲劉興賢隔絕了自己的退路。

    面對這些大明的勤王軍,皇太極還有信心,只要派出五千勇士,必將一擊而潰。現在他最擔心的也是最恐懼的,那就是探報裏,毛文龍帶着他的第5個兒子,氣勢洶洶的殺過來了。

    現在皇太極對自己的行動,後悔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