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好萊塢往事 >第八十二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羅蘭拿到的這個片段,其實非常簡單

    由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彼得-潘答應自己的兒子要在次日去看他的棒球比賽,但卻因爲公司事務繁忙,而食言了,正因如此,次日,查理-科斯莫飾演的傑克在球場上進行最後一擊時,他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場下,他渴望在觀衆席上瞧見自己的父親,渴望對方的陪伴,但在注視之後,冷冰冰的現實讓他失望不已,帶着失落的心情,他聽從了教練的安排,但卻沒有發現,在自己失魂落魄之際,對方的投手和捕手已經聯合起來,陰了他。

    在守隊隊員默契聯合之下,身爲攻隊擊球員的傑克,自然無法棒擊到守隊投手投來的球,如此一來,整個比賽便宣告結束,在失利和父親沒有陪伴的雙重打擊下,傑克的情緒,非常的低落和糟糕,片段的末尾,他有一個十二秒左右的追隨拍攝的鏡頭,這其實就是他個人的展示舞臺,他需要將自己的無奈、無助和失落體現出來,以此來向觀看電影的觀衆詮釋,父親這個身份,對於家庭和孩子的成長,有多麼的重要。

    如果換做以往,又或者說,若是讓羅蘭來飾演傑克這個角色,那他肯定會抓住機會展現自己,十二秒的長鏡頭可遇不可求,完全是他展現個人光亮的良好平臺,但

    如若用斯皮爾伯格所說的電影商業那套理論來拍攝的話,他倒是覺得,在拍張望場外的鏡頭時,讓查爾斯展露出渴望神情,在拍教練指揮的鏡頭時,讓查爾斯表露迷茫,然後再拍最後的長鏡頭時,讓查爾斯通過自身動作來強化失落之感……這些就夠了,完全沒有必要弄得和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那樣,每一幀,都在讓他飆演技。

    畢竟,《小丑》的賣點,不是故事情節,不是表面所見的悲慘人生,而是一個作爲被壓抑的‘人’的精神世界,那是一部由內而外的電影,核心賣點不是外部衝突,而是小丑內在的人格變化,以及他自身理解的現實世界,在這種情況下,演技就是最好的賣點,而《鐵鉤船長》的賣點,則是長大成人後的彼得-潘,是那些被世俗無奈所拖累的成年人的童年夢想,而在賣點確定的情況下,在何種地方重用筆墨,就顯得非常簡單,相當容易了……

    正因如此,當羅蘭笑眯眯來到查爾斯的身前時,他所要面對的,不是如何拍,而是如何讓查爾斯聽自己的不過,他的擔憂顯然有些多餘,查爾斯又不是小辣椒,在斯皮爾伯格都點頭同意的情況下,他當然知道自己該怎麼選。

    “噢,我現在應該叫你什麼?”

    “羅蘭……還是導演?”

    放在哪個劇組,羅蘭都覺得自己擔不起導演這個稱呼,更何況,他也明白,斯皮爾伯格讓自己拍這場戲,可不是覺得他能執導,而是想要瞧瞧,在面對可能適合自己的戲份時,擁有不同身份的他,到底會用何種方式來處理這一切,所以,說是在拍,但考量的方面其實有很多,畢竟,導表不分家嘛!前世羅蘭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中戲的導演專業有表導合一的說法,而現在,啥都學的他就更是百無禁忌了。

    “查爾斯,你可別這麼稱呼我。”

    “時間緊迫,直接開始?”

    羅蘭那微笑搖頭的動作被查爾斯納入眼底,作爲一個進入娛樂圈玩票的演員,他雖然隨時都能退出,但並不會任性妄爲,即便身家不錯,但他可不會和小辣椒那樣,沒事就懟天懟地懟空氣,而對於羅蘭的說法,他倒是沒有任何異議,只不過,當他答應下來後,羅蘭的表現,卻令他有些意外,“你不和我說戲?”

    “不說,第一遍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演。”

    乾脆利落的回答令查爾斯愣在了當場,而等他反應過來,向一旁的幾位大佬投去求助的眼光時,甭管是影片裏他的老爹羅賓-威廉姆斯,還是坐在監視器前等待反饋的斯皮爾伯格,都沒有開口的意思(外景,達斯汀-霍夫曼不會出演,不必到場),不僅如此,就連一旁的攝像、場務,也沒有提出質疑,而在此番情況之下,查爾斯直接就覺得,自己似乎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拍戲體驗開拍之前導演不說戲?這特孃的拍個鬼啊!

    不過,對於查爾斯的疑惑,現場這些熟練工,倒是能夠理解。

    第一遍先讓查爾斯自己領悟,自由發揮,在翻看監視器後,羅蘭在對已得畫面進行調整,缺啥補啥,簡潔明瞭,而若是在講解之後還有問題,那第三次實拍之前,便會對問題進行根本講解。

    就比如說:我做一個表情你跟着我學,我散發出迷茫渴望的情感,你直接對着我的情緒拷貝即可當然,如果學不會,那也不要緊,這不是需要飆演技的衝獎片,你不需要展現約等於表演理論的體驗派技巧,不需要完全掌握斯坦尼體系阿美利加化的表演訓練方法,只要能夠理解李-斯特拉斯伯格提出的情感代替即可。

    渴望這種情緒,查爾斯一時半會體現不了怎麼辦?

    簡單啊,問他最喜歡什麼東西。

    就像擁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瑞恩-高斯林一樣,擁有大量糖分的食物,便是他演戲的法寶,無論是在調用新鮮、渴望、興奮還是驚慌、好奇、害怕,他都會用上方法派中的情感代替,以最愛喫的糖分食物爲主線,幻想出一個又一個的不同場景,以此達到導演的要求。

    這種做法雖然被體驗派瞧不起,但在好萊塢這個地界上,用這種方法的傢伙實在是太多了,甭管是馬龍-白蘭度,還是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達斯汀-霍夫曼、傑克-尼科爾森、梅麗爾-斯特里普,全都是這類的代表……

    更何況,只要你演出了導演所要求的畫面,導演纔不會管你,究竟用的是何種手段入戲。

    正因如此,當羅蘭遵循斯皮爾伯格要求的三遍過後,他拍出來的畫面,其實也大差不差。

    畢竟,不合適的演員,早就被斯皮爾伯格給pass出去了。

    能被選入劇組的,都是那些輕易可以達到基本盤的傢伙。

    而在這種情況下,換個人拍,速度其實也是一樣。

    大家都不是新人,大家都有經驗,即便有坎坷,有問題,那也不是表演上的問題,而是導演和演員之間的溝通問題,只要雙方的思想在同一頻道,所有一切都會變得非常簡單。

    當然了……

    這並不意味着羅蘭拍出來的畫面就非常的好。

    在他花掉四十分鐘,拍完這段三十秒鐘的劇情後,全程盯梢的斯皮爾伯格倒是笑着道:“你比克里斯、羅伯特他們要大膽,那兩個膽小鬼才不敢把彩排訓練當成正片來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