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好萊塢往事 >第一百四十章 史上最大牌的配角
    你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雖然很多追求內涵,追求想法,追求藝術的傢伙總喜歡把商業貶的一文不值,彷彿那令人作嘔的銅臭味纔是污染藝術的根源,但所有人和電影的初次接觸,都不可能是內涵深厚的藝術片,因爲在你懵懂無知之時,只有那簡單的故事,抓人眼球的畫面,讓你印象深刻的時點,纔是你渴望挖掘,想要深入瞭解這一切的根本。

    等一個傢伙習慣了爆米花帶來的衝擊,想要找一些能夠啓發思考的東西后,他們便會深陷藝術的海洋,然後將那些依舊停留在視覺感官階段的傢伙噴的狗血淋頭,彷彿自己的進化纔是真正的高大上,並且用痛心疾首的話語來表示,自己對那些依舊擁抱商業的導演的憤慨,他們全然忘記了,如果沒有被最初的驚豔所感動,就不會有現在的他們。

    這和‘端起飯碗喫肉,放下筷子罵娘’,又有什麼區別?

    柯爾-尼德罕不是這樣的人,作爲一個一天不看電影就要死的傢伙,他比誰都明白,只有大衆喜歡的商業片愈發紅火,那些追求藝術的傢伙才能獲得更大的市場,因爲總有一些人會成長,若是沒有商業片領進門,那就不會有之後的習慣和厭煩,就更不會有愈發擴大的藝術市場,而真正的藝術也只會因爲人數的衰減,逐漸消亡。

    正因如此,在瞧了上千部電影,其實早就可以從商業片中脫離而出的柯爾-尼德罕依舊會用心的去觀看每年的商業大片,他希望找到一部能像當初的《大白鯊》一樣,令自己着迷,令觀衆着迷,令世界着迷的電影!

    而現在,他覺得自己找到了……

    雖然還是那個人,但這回,他帶來的不是深海恐怖,而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幻電影!

    如果非要深究《侏羅紀公園》有什麼亮點,那嵌入其中的想法,遠沒有開篇恐龍的驚鴻一瞥來得重要,說得粗俗一點,那是逼真,說的內涵一點,那是給模型,注入了生命。

    自打電影出現以來,幻想電影就不知道拍了多少,但甭管是遠的近的,都經不起推敲。

    就拿七六年的《金剛》來說好了,雖然給了特寫,但肌膚的塑膠感實在是太強烈,但這種技術上的缺陷,並沒有停止人們的幻想,而令人興奮地是,有一堆人,一直在琢磨這些東西——《星球大戰》就算被批劇情簡單,人物性格單一,但它卻是用盡了當初所有的科技效果和想象力,各種形狀怪異的怪物在酒吧裏匯聚一堂,太空激戰,便是所有對宇宙抱有探索的傢伙們的情景再現;而《侏羅紀公園》,其實也就是在複製這一切,它是在販賣人們對遠古生物的好奇,它是在販賣萬年以前,存活在那些未知大陸上的神祕。

    一個未來,一個過去,堆砌的都是人們的幻想和追索,正因如此,當開篇的第一幕化爲重拳,給人雷霆一擊後,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便能讓人們在期待中度過。

    即便故事,又臭又長,即便內裏,穿插說教……

    但這些都不重要!

    什麼‘由於公園發生了意外,他們需要請救兵幫忙’,什麼‘其他公司盯上了公園裏的恐龍,想要讓內部人員竊取活着的恐龍胚胎’,什麼‘簡單宣講,男女主給孩子們介紹恐龍知識’,這種平日出現在科教劇情片中的邏輯行爲,爲了增添影片時長而不得不水的過程,對於以往看不慣說教的傢伙們來說,全都是美好的鋪墊,而當他們等待了將近二十分鐘,終於在影片內的白天再一次瞧見恐龍時,那栩栩如生的腕龍,讓他們瞪大了雙眼,張大了嘴巴!

    從熒幕上笨重走過的傢伙,彷彿與周圍一切融爲一體!

    曾經的尷尬與不和諧,此刻皆不知所蹤!

    最令他們興奮的是,腕龍前肢離地,後肢站定,以後仰姿勢拉扯樹冠,咀嚼進食的動作,那可是一個完整的長鏡頭!

    白天!毫無保留的展現全貌!讓參加首映禮的嘉賓頭皮發麻!

    “天吶……竟然不是黑夜……”受邀前來的華納高層發出了屬於投資方的驚歎。

    “這是怎麼做到的?模型嗎?不對!這麼大的模型根本就無法造出,更不可能會動!”想要強調故事性和邏輯性的影評人,自己已經丟了邏輯。

    “fuck!fuck!fuck!fuck!fuck!”那些想要述說內心激動,卻奈何文化不高的幸運影迷,則用最簡單最樸素的方式,喊出了心中的震驚!

    “這是觀衆最想要瞧見的畫面!工業光魔那羣人竟然真把恐龍弄出來了!”天天寫稿的媒體人明白,眼前這部電影的賣點,完全符合大衆口味!

    他們更明白,熒幕上大方出鏡的恐龍,活靈活現的動作,將讓電影開啓一個新的時代!

    尤其是那恐龍破殼而出的鏡頭,當那身上掛有血絲粘液的小傢伙在蛋殼裏用力掙扎時,顫動的軀體,就像是觀衆的內心,那種見證歷史的感覺,令他們屏息凝神!

    《侏羅紀公園》是一個典型的軟科幻故事,他們不會把每一個科學構想描述的異常合理,更不會去琢磨,自己的幻想究竟是否會實現,作者追求的,其實是科學發明出現之後,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而斯皮爾伯格當初之所以會看中這個故事,也是因爲他不硬!並且在劇本的構寫中,融入了作者的本身想法,所以在恐龍破殼而出的鏡頭出現後,在電影中扮演作者原型的數學家就開始抨擊起了老教授爲了不讓恐龍自行繁衍,而修改恐龍的dna,將人爲孵化出來的這些生物,全都設定爲雌性的惡劣行爲……

    但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倫理探討,對於觀衆而言其實就是推動劇情的發展器……

    說的難聽一點,當你花了兩百多塊錢的大洋,坐在電影院裏看《阿凡達》時,你會去在意小藍人採礦的故事幼不幼稚嗎?從你買票的那一刻起,你就知道自己想看什麼,而只要電影將你的需求刻畫到位,那就不虧,若是感到驚豔,那就是大賺特賺!

    這個道理,放在《侏羅紀公園》的身上也是通用。

    人文主義的內核?

    求求你別嗶嗶了,就是爲了恐龍而來的傢伙們,根本就不想聽這聒噪的解釋!

    他們寧願走馬觀花般的盯着恐龍看上一天,也懶得去聽導演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正因如此,在夜晚的驚鴻一瞥,白天的直面刻畫,實驗室裏的高清特寫之後,那平緩下來的劇情,電影裏各個角色的爭執,對於絕大多數的觀衆而言,其實就是精神緩和的休憩時間,他們對電影人物所爭論的倫理道德並不感興趣,又或者說,擺放在他們眼前的科技進步,讓他們能夠忽略平日裏的家長裏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