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好萊塢往事 >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牌屋》的背後——金融與傳媒的鬥爭
    實際上,《紙牌屋》並不是一部純粹的電視劇,又或者說,促使它誕生的根本,其實和電視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好萊塢傳統媒體與硅谷科技公司和華爾街銀行家們的一次碰撞。

    前文說過,好萊塢和華爾街其實沆瀣一氣,將影視劇包裝成金融產品,通過娛樂性質的公募基金把製片成本轉移到韭菜的頭上,這種做法,不但能使好萊塢傳統媒體實現利益最大化,還能儘可能的削減製片失敗的風險,除此之外,華爾街的銀行家也能通過管理費的方式賺的盆滿鉢滿,屬於合作共贏,但是嘛,人總得有點念想對吧?

    當華爾街發現,好萊塢的這種模式簡直就是無本買賣,迪士尼連年賬面虧損但卻真實盈利的運營方式連IRS都奈何不得,明明掙錢了但卻不用交稅,重點是這和其他公司改屬地躲稅務不同,迪士尼這些娛樂公司是大張旗鼓的在美國本土上避稅,如此一來嘛,這種牛嗶的稅務操作就成爲了各大金融集團的心頭好,所有人都想橫插一腳,通過這種方式轉嫁成本。

    於是乎,收購,便順勢進行。

    但可惜,早已嚐到甜頭的傳媒巨頭們根本就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

    尤其是在瞧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市值高達一千五百億,迪士尼的市值飆升至八百億,派拉蒙的老父親維亞康姆橫掃百分之二十五的媒體份額,維旺迪最終還是將環球出售給了通用,福克斯背後的金主新聞集團也從澳大利亞搬到了美國後,華爾街金融集團們也知曉,收購一事已無成功可能,於是他們便轉換了思路,以商業基金的方式,成立了娛樂製作公司。

    也就是所謂的,自己幹。

    從零四年開始?好萊塢便涌現出了無數背靠影視基金而誕生的獨立製片公司?打造出《紙牌屋》的MRC也是在這次浪潮中出現的,但和其他小資本聯合體不同?MRC的爸爸們來頭可就太大了?古根海姆是明面上的管理者,但除了他以外嘛——

    公司股東還有美國電話電報?WPP,以及高盛。

    高盛和美國電話電報不需要介紹?而WPP則是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像寶潔、葛蘭素史克、大衆、佳能、諾基亞、運通、美林的文案宣傳都是他們承包的,不僅如此,那個做驢象兩黨宣傳生意的奧美政府關係也是WPP家的。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你有錢?他們就能把你的產品宣傳到家家戶戶。

    如果說這三位已經牛嗶到骨子裏了?那麼古根海姆其實也不差,對於學建築的人來說,古根海姆那就是現代建築藝術的經典,但實際上嘛,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他就已經和洛克菲勒、範德比爾特、摩根一道兒,被列入美國四大鉅富家族了?不僅如此,有着猶太血統的他們還是全球第二大猶太鉅富家族?並且,和位列第一的羅斯柴爾德聯姻了。

    很多人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已幻滅?低估美國發展的他們在歐洲吃了大虧?二戰時被小鬍子迫害?蘇聯在東歐推行社會主義時又沒收了他們的大量資產,這兩點的確不假,但更多的人並不願意說,那個古根海姆資產管理公司,控制着三千億財富的家長,是人家的曾孫。

    雞蛋不放一個籃子裏。

    這種概念人家豈會不懂?

    而當一家公司有古根海姆,美國電話電報,WPP,高盛這四家資產超萬億的集團同時背書時,所有的項目,全都能平推,以至於在成立第一年,它們就召集了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打造了出了金球獎最佳影片《通天塔》。

    之後,還製作了休-傑克曼主演的《旅行者》,馬特-達蒙主演的《命運規劃局》、《極樂空間》,馬克-沃爾伯格主演的《泰迪熊1、2》,查理茲-塞隆主演的《西部的一百萬種死法》,埃德加-賴特導演的《極盜車神》,007和美隊共同打造的《利刃出鞘》。

    看上去,這成績其實也就一般般,對吧?

    但實際上嘛……

    這些由不懂創作的資本集團所推出的產物,可不就一般般嘛!

    和相對論傳媒、傳奇影業、獅門影業這些金融產物一樣,這些娛樂製作公司的掌控着全特碼的都是跨界型人才,不是從華爾街的某家銀行裏特派的,就是從紐交所裏出來的,不是納斯達克的指數分析師,就是芝加哥交易所的期貨期權高手。

    如果說搞金融,那他們都會,而若是讓搞金融的搞娛樂,那不就相當於是四十大盜收購優酷土豆嘛!除了砸錢以外,他們會的,也就是把韭菜的錢變成自己的錢!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投資對於他們來說,那都是撞大運,而在經歷了零六零七零八這三年的影視行業暴死後,他們便決定戰術撤退,避開這個已經被六大壟斷的行當,轉而投身電視劇產業,而在公司內部開會時,一堆搞金融的根本就不知道什麼項目好,於是他們便向下屬詢問,這些傢伙平時愛看什麼,在這個時候,一個剛進入MRC的實習生表示,自己在重溫英劇《紙牌屋》,於是乎,從未看過這部劇的金融高管便找到了片源。

    就像汪海林所說的買辦一樣,一家電視臺買什麼劇,那和管理層的喜好有着很大區別。

    如果都是老男人,那市面上的小花戲就會數不勝數,要是都是老女人,那小鮮肉便會大行其道,而搞金融的喜歡什麼?那當然不是什麼家庭主婦纔看的肥皂劇啊!

    對於他們來說,《紙牌屋》、《是,大臣》,《是,首相》這種政治驚悚才更有意思!

    於是乎,這些覺得《紙牌屋》和自己的口味極其相符的磚家們便一拍腦門,買下了《紙牌屋》的版權,並且將製作任務直接打包丟給了CAA。

    整個電視劇的製作,其實和MRC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導演大衛-芬奇,編劇埃裏克-羅斯,主演凱文-史派西,那都是CAA找來的,而在他們搞完劇本後,MRC便動用背後的勢力,聯繫了時代華納,想要將《紙牌屋》賣給HBO,聯繫了維亞康姆,試圖用《紙牌屋》引起CBS旗下的showtime的注意,聯繫了彩虹傳媒,企圖讓其名下的AMC電視臺參與競價,並且還聯繫了奈飛,希望他們能夠買走線上版權。

    這其實就是有資本靠山的最大好處啊!

    試播集都沒拍呢,大家就先坐下來談錢!

    換做獅門、傳奇、相對論,好萊塢巨頭鳥都不鳥你,但當古根海姆,電話電報,WPP和高盛出現時呢?明知道這些人是來搶蛋糕的好萊塢巨頭只能捏着鼻子坐下來談,因爲在正式撕破臉皮之前,他們還需要這些有資質的傢伙幫自己做公募基金騙錢。

    而在談判的過程中,最搞笑的事情出現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