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貞觀俗人 >第951章 一片苦心
    虎毒尚不食子。

    況且在李世民的眼裏,承乾並沒有什麼大逆不道的行爲,只是有一點點叛逆,但這終究只是小問題。甚至在他看來,這個年紀的承乾,做了十年太子,其實做的已經夠好了。

    “三郎,要不你就留在長安,做長安行臺的尚書令?”

    秦琅卻還是拒絕了。

    眼下的承乾有點油鹽不進的樣子,這種時候說什麼大道理其實都沒什麼用,秦琅這樣的往日良師益友,可能這會便嫌棄了,總得讓這年輕人碰碰牆摔摔跟頭,得讓他摔痛了,他才能明白一些道理,而不是讓人跟他講道理。

    因此秦琅現在不想再摻合,而是在局外旁觀就好。他仍然是支持太子的,也會幫太子去掃除一些障礙,只是現在想暫時跟承乾保持一些距離。

    承乾覺得自己如今是個大人了,他不想再如小孩子一樣被管束,也不再如從前那般聽秦琅長孫無忌他們的教導,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很正常的,青春期嘛。

    說到底終究只是個十八歲的年輕人。

    “臣奉旨經略嶺南,如今也是關鍵時期,臣想有始有終,爲聖人安定好嶺南。不然等幾年後,聖人開始對北方的二虜收網之時,總不能嶺南還在亂糟糟的扯後腿!”

    李世民看秦琅這般堅定的態度,皺眉。

    “你不要總想着躲清閒,朕知道你人聰明,知道留下來輔佐承乾,可能會破壞你們以往的關係,可這壞人總不能就讓朕一人來當?”

    “陛下若捨不得讓房公留下來輔佐,也得擇一二德高望重之老臣留守,否則僅東宮張玄素、于志寧、李百藥、褚遂良等人,根本鎮不住太子。臣舉薦楊恭仁、蕭瑀、宇文士及、李靖、陳叔達、高士廉、李道宗等,這些皆大唐元老重臣,或是宗室長輩,若他們留守長安,輔佐太子,承乾不敢胡來。”

    承乾以前就跟張玄素于志寧這些東宮官不太處的來,對這些官員也沒多少尊敬,所以若讓他們輔佐,只怕承乾更要成爲脫繮的野馬。

    楊恭仁等都是致仕宰相,甚至有幾個還是武德和貞觀兩朝宰相,蕭瑀更是已經七拜七罷的牛人。

    而李靖那也是軍功着著,威望極高。

    高士廉更是太子的孃舅公,李道宗也是太子的從叔父。

    因此若是他們來留守,太子肯定不敢太亂來。而另一方面,這些元老,也多是致仕在家,所以拉出來再發揮一下餘熱,也是不錯的。

    甚至還能變相的把一些需要挪一挪的大臣,安排到西京行臺。比如說王珪、楊師道。

    “也罷。”

    李世民仔細想了想,覺得秦琅現在不願意留下來摻和,也算是明智之舉,眼下強留他在京,若是弄的承乾跟秦琅反目,倒也不好,秦琅可是他精心挑選來輔佐承乾的,甚至將來留給承乾的首相人選。

    這個關係還是得搞好的。

    至於兩京制度,特別是這西京留一套小朝廷,倒也挺新穎。其職能上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只是換上這名頭後,就顯得不一樣了。

    能突顯出太子留守的意義,甚至可能打消一些人的胡亂猜疑,同時西京的三省六部等官職,也確實能用來安置元老等。

    “西京留守行臺,朕看可以不僅只是管長安和京兆府的事務,甚至可以把關隴地區都管了。”

    這個關隴地區可是個很大的地理概念,具指關中和隴右,但是關中也分包不包朔方河套,隴右包不包河西和西域、青海了。

    若是按以前的關隴概念,那就等於是潼關以西之地,盡皆歸關隴了,那可就管的地方大了。

    秦琅詢問了下,李世民還真就有意把整個大關隴交給西京行臺來管,就相當於是一個超級大的關隴大行臺了。

    不過秦琅還是覺得這步子太大了,“臣建議西京行臺,還是隻管關中地區,長安京畿以及朔方河套便夠了,再大,就可能管不過來了。”

    李世民想想,倒也有道理,若是把整個潼關以西皆歸長安行臺管,那就等於是大唐西北都劃出去了,而那可是關鍵的地區啊。

    “也是。”

    關於西京行臺的地位,君臣交流了一會意見,最後定下來,也就是相當於是中央三省六部的派出機構,西京三省六部諸司,直接歸東宮統管。

    這相當於是在關內道、朔方道與漠南道之上,又設立了一個特別區劃,這與大唐開國之初時設立的一些大行臺其實差不多。

    當時朝廷也先後設立過陝東道大行臺、河北道大行臺、益州道大行臺等,以行臺尚書令統領,下面也設有行臺六部尚書等。

    這一次的長安行臺,則更全面。

    “你真要回嶺南?”

    “有始有終嘛。”

    李世民哼了一聲,暗罵了秦琅一聲滑頭,便也沒糾纏下去。

    “那換誰來做這太子詹事、長安尚書令合適?”

    “高相公,或者蕭相公都可以。”

    李世民沉吟了一會,“便由高士廉做太子詹事加長安尚書令,張玄素爲少詹事,蕭瑀做長安侍中兼左庶子,于志寧同爲左庶子。

    楊恭仁做長安中書令兼右庶子,杜正倫同爲右庶子。

    太子領雍州牧,李靖爲京兆尹,宇文士及、陳叔達爲京兆少尹。

    王珪爲長安吏部尚書,李道宗爲長安兵部尚書、許敬宗爲長安戶部尚書、段綸爲長安工部尚書、竇誕爲長安禮部尚書,李百藥爲長安刑部尚書。

    長安行臺一些關鍵的職位,李世民親自點選。

    劉弘基、李孝恭、武士彠這樣的武德元老,也被李世民授以長安行臺十二衛大將軍等職。

    至於長安行臺九卿,更基本上都是太子承乾的那些姑父們擔任。

    反正長安行臺小朝廷的這些官員,要麼就是如宇文士及楊恭仁這些德高望重的元老,或是如王珪這樣被貶的宰相。

    要麼就是非親即貴了。

    不過這些人雖然大多已經被排除出大唐權力中樞了,但論能力也還都挺強,而且各自的人脈、威望,影響力也都還是很強的。

    因此這個長安行臺小朝廷,其實就是一個非常豪華的班子,相當於是給承乾的東宮班子給大升級了。

    皇帝給承乾練手的地盤也更大了,不再侷限於京兆,而是整個關中地區,雖然長安行臺這邊也還是得受洛陽朝廷管轄,但畢竟屬於比州道更高級了,權力還是很大的。

    李世民爲了叛逆的兒子,也是操碎了心了。

    剛授爲尚書右僕射的高士廉改任太子詹事、長安行臺尚書令,這右僕射又空出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