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貞觀俗人 >第1308章 女皇和昏君
    洛陽。

    上陽宮,含風殿。

    殿中氣氛緊張,劍拔弩張。

    御史大夫崔義玄舉笏進奏,“長孫無忌謀逆,皆由褚遂良、柳奭、韓瑗等人煽動而成,柳奭還和皇宮內勾結,謀行鴆毒皇上,此外,于志寧應該治罪。”

    崔義玄出身清河崔氏,但卻有瓦崗背景,隋末時曾投附李密,後勸李密大將黃君漢歸唐,得授懷州司馬,青丘縣公,在武德和貞觀兩朝,不得重用,一直在外爲官。

    不過他本身就有瓦崗經歷,族妹崔氏又是樞密副使程咬金的續絃夫人,所以在開元朝還是得到機會。

    尤其是因爲李胤對半島的戰爭打了十年,雖說拓疆數千裏,但前後也戰死海東十萬軍,這其中奚契、靺鞨以及歸附的遼人佔了多數,但中原唐軍也是死傷數萬,在江浙一帶,就因爲造船任務緊迫,官員乘機貪污壓迫百姓,而逼反了當地百姓。

    不堪貪官污吏的逼掠,睦州婦女陳碩真與妹夫章叔應在睦州清溪組織農民起義,自稱文佳皇帝,以妹夫爲僕射。

    起義後,他們迅速的突襲桐廬,攻克睦州,又分兵攻歙州、婺州,一時聲勢大振,江南居然無數人響應。

    不過義軍雖然聲勢很大,但朝廷反應迅速。

    調揚州刺史房仁裕發兵南攻,婺州刺史崔義玄率軍北討,前後數戰,義軍兵敗如山,到十一月,兩軍匯合,中國第一位稱帝的女皇帝陳碩真也被俘,起義失敗。

    本來陳碩真的起義,不值一提。

    畢竟大唐經過貞觀之治,盛世太平,民心還是不錯的。

    只是因爲東征,派給浙江地區造船任務較緊,而有些官吏乘機貪污壓迫百姓,恰又逢當年夏季大水,造成不少州縣受災。百姓要求開倉放糧,但地方官員卻不肯,說倉中之糧是預備的軍糧不敢擅動,要先奏報朝廷批覆纔行。

    災民們飢餓難耐,膽大的陳碩真帶人偷偷的打開了糧倉分糧,事後官員追查,將陳碩真抓起來打的遍體鱗傷,定下死罪。

    夜晚,災民們衝入牢房,救出陳碩真,擁她逃入三縣交界處的覆船山中。

    官方追捕甚急,災民們都惶恐不安。

    陳碩真本來就祕密信奉摩尼教和道教閣皁宗,朝廷貞觀以來對佛道限制很嚴格,但地方上各教派的祕密傳教卻依然很厲害,尤其是在江南之地。

    於是陳碩真便讓人散佈消息,說自己在深山遇到了太上老君,並被收爲弟子,創立火鳳社,稱自己是九天玄女下凡,號稱赤天聖母。過段時間,又宣稱得到太上老君的神諭。

    眼看信衆越來越多,她便乾脆起兵自稱皇帝。

    其實後來崔義玄上報給朝廷的奏報中稱,陳碩真本就不是什麼善男信女,自幼父母雙亡,與妹妹相依爲命,後來成爲紡織女工。在工坊,迷信了祕密傳教的麾尼教和道家的祕教閣皁宗。

    後來乾脆就假扮道姑,開始傳教,本質上就是未經朝廷許可,沒取得度牒的私自出家,以及非法傳教。

    她打開官倉放糧,其實也是早有預謀想趁災情收買人心,然後趁機舉旗做亂,事實也是如此,開倉被抓後,就是被她的祕教火鳳社所救,這個火鳳社其實早就由阿碩真祕密創立,並不是在開倉逃入山中後才創立的。

    從漢朝的太平道再到五斗米教,再到後來的什麼彌勒教啊等等,歷朝以來,用這種宗教爲幌子造反作亂的例子太多了。

    崔義玄畢竟曾也瓦崗出來的,多年在地方上任職,本事還是不錯的,所以接到命令後對陳碩真是不屑一顧,這年頭還敢自稱有法術,也不看看時機,若是隋末那種大亂世裏,這套還能蠱惑不少人,但在這個時候,就算一時有災,但也不可能有多少做亂造反的基礎。

    崔義玄只帶着州中團練就滅了他們。

    事後論功行賞,已經與許敬宗、崔敦禮等宰相們關係很好的他,也被皇帝特別召見,在一番奏對後,李胤對他很滿意,直接提拔爲御史大夫。

    崔義玄入朝之後,迅速就與許敬宗、李義府等站到一邊。

    長孫無忌謀反案,就是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辛茂將等聯手搞的,但卻也是奉上意而行,案子的起端就是崔義玄指揮李奉節舉報太子舍人韋季方和監察御史李巢朋結黨。然後順着就把長孫無忌牽扯了進去。

    崔義玄在此案中出力很大。

    李胤坐在殿上,長嘆一聲。

    “事到如今,朕依然認爲,舅舅只是因聽信小人的讒言,和朕之間不過有一點點小隔閡,怎麼可能就到了謀反的程度呢?”

    這話一出,許敬宗等人是絲毫不爲所動更不意外。

    就連殿上其它大臣們,其實也早就看穿了皇帝的面目了,明明是皇帝一手策劃了這樁大案,結果卻還說這種話。

    其實皇帝繼位之初,就迫不急待的把秦琅趕出了朝,此後本來朝堂上分爲兩派,以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柳奭于志寧等一派,然後是許敬宗崔敦禮來濟李義府等一派,兩派實力相當,分掌朝政。

    李胤對此卻是非常不滿的。

    所以後來搞出了樞密院和三司,不斷的削宰相之權,加強君權。

    但在開元前幾年,許敬宗和長孫無忌雖然分別代表着兩大勢力,卻關係較好,是互相合作的關係,這對李胤來說,絕不是好事。

    皇帝嘛,最需要的就是掌握平衡,如果臣子們都一團和氣,那皇帝可就有被架空的危險。

    所以在開元五年起,李胤就頻頻搞事。

    李胤也曾暗示長孫無忌致仕退休,甚至願意在遼東給他再賜封一大塊世封地,但長孫無忌並不願意歸隱。

    最後李胤只好另尋他法奪權。

    中書舍人李義府因爲得罪了長孫無忌,本來要被貶官,許敬宗出面求情,長孫無忌也只肯讓他貶的近些,卻堅決要把他踢出朝堂。李義府心有不甘,最後心生一計,向皇帝上了一道祕本。

    李義府在密奏上列了些蘇皇后無德,太子李象不賢的內容,然後建議廢后換儲,這個密奏有些膽大,但卻讓李胤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因爲李義府很清楚的知曉皇帝想奪權的心思,所以提供了突破口。

    李績爲樞密使,屬於不問朝政的那種人。

    而許敬宗和長孫無忌關係不錯,雙方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所以要奪權,先得分化這兩派。

    廢后換儲就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只要提出廢蘇氏立秦氏,那麼長孫無忌等肯定反對,而許敬宗、崔敦禮本來都是秦琅拉起來的山頭,他們當然願意支持秦琅的妹妹爲皇后,更支持秦琅的外甥做太子,這樣就能保證他們在朝中的地位更穩固,利益更持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