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貞觀俗人 >第1375章 繼承者
    內侍扯着公鴨嗓子高聲宣唱。

    “聖人駕到!”

    然後赴國宴的這些公卿大臣、藩屬國君、外國使臣們就看到大唐年輕的聖皇居然牽着一個極有氣質的中年人進來。

    “這是誰啊?”

    有些外國使者有些好奇的問。

    “這位可不得了,四朝元老,齊王秦太師啊。”

    齊王的名頭一出,那發問的也閉嘴了,雖沒見過,但只要踏入中土,甚至在海外只要稍關心下中原大唐,誰能不知曉這位呢?

    有着太多太多的頭銜,真正的神人。

    “秦公好年輕啊,看着都沒四十,不說還以爲是武安郡王的兄長呢。”

    “齊王保養的好嘛,人家可是正宗的四朝元老,武德九年就已經是長安縣尉了,貞觀天子的協謀元從靖亂功臣,又是開元朝定策擁立的顧命首輔,當今太后是他妹妹,皇后是他女兒,聖人既是他外甥又是他女婿,中書令、武安王是他長子······”

    正經的四朝元老。

    誰還有這等身份?

    李績都只能算三朝元老,畢竟開元朝就已經因病致仕回西京養老了,如今新皇即位,也並沒有起復他的意思。

    程咬金牛進達等人也可以算四朝老臣,但算不上元老,因爲秦琅不僅歷經四朝,還是貞觀宰相、開元首輔,如今入朝,也是被新持尊爲尚父,加尚書令的。

    皇帝牽着秦琅入殿,然後直接拉着秦琅坐在他旁邊。

    並親自給秦琅倒酒。

    這般的尊崇,引的無數人側目。

    果然還是秦公了得啊,歷經四朝而不倒,再反觀其它人,比如當年跟秦琅同爲玄武門首功的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侯君集尉遲恭秦瓊等人,秦瓊不說,生了個好兒子,自己也是激流勇退的,所以最後得圓滿。

    死後追封齊王,諡忠武,更別說還被民間傳唱死後成爲仙宮天王,而如今更是讓李靖接任天王,他飛昇天帝,滿天下各地都是秦聖廟、天帝宮。甚至幾乎家家都供秦聖帝君的牌子。

    連朝廷都是再三加封。

    從聖祖時加封爲伏魔天王,再到死後被追封爲忠武護國真君,再到後來又加封爲齊天護國大將軍忠武護國武聖。

    然後又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元鎮天尊。

    再到當今天子繼位後再次下詔加封。

    忠義神武齊天護國伏魔保民翊贊宣德秦聖大帝。

    大唐文尊孔子,尊稱文宣王,立文廟。武尊姜太公,尊稱武成王,立武廟。

    而如今大唐新皇,直接就把秦瓊請入了武廟,與姜太公併爲武聖。

    配亞聖十哲七十二將。

    李靖位列十哲第一,後面是諸葛亮、白起、韓信、張良、孫武、吳起、樂毅、田穰苴以及蘇烈。

    李績、程處默、牛進達都只能列入七十二將之列。

    武廟當然不可能沒有秦琅一席之地,畢竟這個武廟是大唐設立的,秦瓊在貞觀朝也只是入武廟七十二將之列,但排名不斷上升,李胤繼位,秦瓊是國丈,自然就升爲亞聖,等到外孫李賢繼位,因爲是秦瓊孫子擁立他繼位,自然就把秦瓊尊爲武聖,直接與姜太公並列。

    秦琅這個岳父也因此被尊爲亞聖。

    其實論戰績甚至是兵法著作成就,當然是秦琅比秦瓊更厲害,但大唐以孝治天下,所以還活着的秦琅肯定得讓着死去的秦瓊的。

    對這些,其實秦琅不以爲意。

    當年是他最早給秦瓊造神的,目的也是爲了秦家。如今秦瓊被一步步推到了武聖、帝君的神位上,對秦家自然是有利的。

    至於秦琅自己入不入武廟,成不成亞聖,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因爲假如秦琅哪天翻車了,落的跟長孫無忌一個下場,那就算他現在成了武聖帝君,也會被朝廷清算,從武廟裏被扔出去。

    李賢雖看着是個老實孩子,但他現在已經是皇帝,改名叫李曌了。

    哪怕現在還是個老實孩子,但當了皇帝就註定不會平凡,五年十年,也許變化不大,但十年二十年呢?

    權力是不可共享的,李胤可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長孫無忌當初不也是李胤的親孃舅,長孫不也想着給外甥皇帝當家,免的他太年輕把握不住。

    結果呢,長孫無忌被李胤搞的家破人亡,要不是秦琅幫忙收留了些長孫家的族人,長孫家那些被流放嶺南的族人都可能死差不多了。一個驛丞,就能輕易的弄死一堆長流人。

    居安思危。

    不是秦琅信不過李曌,而是這玩意到了最後必然會到那種局面的。

    要麼是李曌跟李胤一樣反目成仇來清算他,要麼就是哪一天他秦琅被迫成了曹操、司馬懿,又或是王莽和霍光。

    可秦琅既不想當曹操和司馬懿,也不想當霍光和王莽。

    宴會搞的很熱鬧,大唐天子跟公卿大臣,藩酋外使們也拉近了許多距離,更別說還向四夷外邦們展示了大唐的富貴強盛。

    秦太師自然也成了夜宴中最爲引人關注的一部份,許多人都以爲,今後大唐朝廷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都是秦太師爺倆當朝執政了,畢竟天子還太年輕,既無經驗又無威望嘛。

    宴會結束。

    秦琅叫上兒子秦俊一起坐馬車回去。

    昨天也沒機會跟秦俊細談。

    “大郎,執掌朝政的感覺如何?”

    秦俊笑笑,“兒子只是掛了個名而已。”

    皇帝繼位之前,他一直在宮中帶兵宿衛,所以政事堂也好樞密院也罷,都沒去過,兩府重大事務雖也都會過來請示他,尤其是政事堂那裏,重大決策還要請他執政事筆簽字和加蓋中書門下之印。

    崔敦禮回來任翰林院大學士前,內製也都是由學士草擬然後請他謄抄簽字蓋印。

    登基大典後,宮禁宿衛等都恢復制度,秦俊也不再帶兵宿衛宮中,但他也沒有怎麼過多攬權。

    不管是東西兩府的事務,還是翰林院這邊,他都是儘量跟其它宰執們商議,很少做主拿決定,儘量尊重許敬宗李義府程處默他們的意見。

    “阿耶回來了,兒子明日便上辭呈。”

    秦琅本來還在想如何開口跟秦俊說讓他退出中樞,卻沒想到他主動提出來了。

    “你真捨得?這可是很難得的機會,機緣巧合之下,你纔有機會成爲這朝廷首輔,這可是執掌文武大政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秦俊笑笑,然後很認真的道,“其實兒子心裏很清楚,我雖有擁立之功,但若非我是阿耶的兒子,這擁立首功也輪不到我,大家那都是看阿耶的關係,纔會響應支持我,我在朝中,也是代替阿耶而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