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貞觀俗人 >第88章 女中呂布
    草廬前,秦琅見到了竇紅線,一位奇女子。

    遠遠的,便看到竇紅線正在教兒子太平郎練武,只見菜園邊空地上,一年輕女子紅巾裹額,身穿白麻粗裙,手中卻舞一杆方天畫戟,腰間一副金丸彈弓。

    那杆方天畫戟在她的手裏卻翩若游龍,虎虎生威。

    秦琅看的不由的大爲驚歎,戟這種武器在秦漢時代較爲常見,但是到如今基本上已經很少有人使用,甚至早就不是軍中制式武器了,在大唐,也就是皇帝的御駕儀仗裏有專門的戟兵,比如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徵高句麗時,薛仁貴穿白袍持長戟殺出,大展雄風,讓李世民一眼賞識。

    其實當時薛仁貴穿白袍持長戟不是故意要吸引李世民眼球的,而是他當時的身份恰好是李世民儀仗隊的持戟隊員,而皇帝儀仗隊裏有五色服士兵,白袍也不過是他的儀仗軍服而已。

    但薛仁貴拿着儀仗武器,卻能大展雄威,殺的高句麗人雞飛狗跳。

    這反而在一衆拿長矛、馬槊的將校中極爲顯眼,故讓李世民印象深刻。

    說到底,長戟在春秋戰國時代源於戈,當時武器鍛造技術不夠,劍只能是短劍,士兵們裝備長戈、戟,比起長矛來既可刺又可勾。

    但到了如今,戰將們都用馬槊,槊刃更長更鋒利,擁有極強的破鎧甲能力,這是戟遠比不上的。

    方天畫戟是戟的一種,以其戟杆上的彩繪以及月牙形利刃的戟尖而聞名,可砍可刺可勾。

    秦琅在長安的翼國公府裏也有方天畫戟,秦瓊府上也有,甚至三品以上大將家都有,門內列戟,以示功勳。

    僅僅只是一種禮器了。

    可竇紅線舞起這丈八方天畫戟來,卻極爲嫺熟,秦琅一眼就看出這畫戟絕不是樣子貨,這重量一般男子只怕都舞不來。

    難怪秦瓊曾經跟秦琅說到過,隋末之時,涌現出無數的英雄豪傑,其中也有些巾幗英雄,其中有兩位公主便十分有名,其一是大唐已故平陽昭公主,李三娘一杆銀槍,在李淵還未入關時,便在長安地區招兵買馬,攻城奪地,引李淵入關時,其麾下更是多達近十萬大軍,其聲勢比李淵還要猛。

    後來在抵擋突厥入侵之時,鎮守太行山上關隘,中帶毒流矢而亡,李淵下詔特以軍禮下葬,是古往今來公主中第一人。

    而另一位公主也是極其了得,便是河北夏王竇建德之女竇紅線,暱稱線娘,封號勇安公主,她親自招募訓練了一支女軍,爲竇建德御營後隊,隨父出征,屢立戰功。

    若不是後來遇到了羅士信,私奔出走,只怕天下又多位女戰神。

    一般人印象裏,女子總是柔弱的,打仗更與女子不沾邊,可天下也從不缺女中豪傑,巾幗英雄。

    “懷良拜見嬸孃!”

    雖然面前這個女子看着也就二十來歲的樣子,可是輩份不能亂。

    秦琅大禮拜見。

    那邊竇紅線收回長戟,拋給兒子,她擡頭打量了秦琅幾眼,“三郎已經長大了,跟嬸子也生疏起來了?當初在瓦崗,在洛陽時,你可沒這麼見外的。”

    秦琅愣了下,倒是沒料到原來竇紅線跟以前的他很熟,想想也是,秦瓊跟羅士信什麼關係?生死兄弟,那感情比跟程咬金還要更親一些,秦羅兩家自然也便是通家之好。

    “請嬸子見諒,我先前打馬球時落馬傷了腦袋,好多過去的事情都記不太清楚了。”

    竇紅線剛練完戟,渾身汗水淋漓,胸脯起伏,臉上兩團紅暈,看的秦琅趕緊轉移目光。

    “自當初洛陽一別,我們也有七年沒見了,你到長安的時候,我剛好已經離開了,當初我在長安聽聞你母親兄弟姐妹們的惡訊時,心痛不已,萬幸的是你逃出來了。一晃這麼些年了,你已經長成一個男兒漢了,聽說你現在已經爵封翼國公,勳加上柱國了?還當了什麼鎮撫司的司丞?”

    秦琅也不由的感嘆。

    “我阿爺也總念起羅叔,說若是羅叔還在多好,百戰開太平,可戰神猛將卻沒能看到太平日。這些年我阿爺也有尋找嬸子,卻沒想到嬸子居然在這洺水,更想不到我羅叔有後,孩子長這麼大了。”

    竇紅線招手叫來太平郎,把孩子摟在身邊,撫着他的頭道,“當初我對李唐皇帝父子怨恨,也對羅郎失望,一時負氣之下便獨自離開了長安,那時還不知道已經懷有身孕,後來到了洛陽遇到了楊姐姐,得她收留在那落腳,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可孩子出世,卻就沒了父親。”

    竇紅線帶着孩子來洺水祭祀羅士信,最後便乾脆留在此隱居。

    “嬸子這些年爲何不回長安呢?我阿爺若是知道羅叔有後,肯定會極爲高興的,也定會爲太平郎向朝廷請求撫卹,讓太平郎繼承羅叔的勳爵還有家業。”

    竇紅線搖頭。

    “我恨李家人,也惡長安。”

    李世民當年俘虜竇建德後,曾經親口承諾過不殺,但到了長安後,還是殺了。

    對於竇紅線來說,唐夏兩國之爭她不想說什麼,可李唐殺了他父親,這便是殺父之仇。

    “三郎現在是鎮撫司丞,來洺水難道是衝着我們這些反逆餘孽來的?”

    “嬸孃誤會了,我此來幽州是有另外公幹,來洺水是阿耶特意交待要來拜祭羅叔,之前我經洛陽時也在邙山拜祭過羅叔和裴公父子的墳了。”

    秦琅勸說竇紅線隨他返回長安,並承諾會盡全力幫助太平郎繼承羅士信的勳爵家業。

    “都這麼些年過去了,誰還記的羅士信呢?”

    “嬸孃莫如此說,我父親就忘記不會忘記羅叔這個兄弟,還有如今的太子殿下。”

    竇紅線對李世民印象極差。

    “當初洺水之戰,若不是他讓羅郎率二百勇士入城替換王君廓,也不會戰死洺水城了。整整八天,血戰八日,二百死士幾乎死絕,八日不見唐軍來援,最終羅郎城破力盡被俘,不屈而死。”

    她將羅士信的死,歸之爲李世民的責任。

    &nb

    sp;而自己的父親,又是死在李世民的言而無信之下。

    “嬸子,其實當初朝廷殺夏王,皆是陛下之意,太子也曾力勸不殺,可終抵不過一道聖旨。”

    “那洺水城呢?”

    那邊蘇定方聽了許久,忍不住插嘴。

    “線娘,其實洺水城之戰,我事後詳細打聽過,對這事比較瞭解。當初劉黑闥起兵爲夏王復仇,燕趙男兒皆奮勇而起,個個慷慨悲壯,然後唐軍集結各路大軍而來,我河北軍終究倉促而起,最後不得不徐徐北撤,以暫避鋒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