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貞觀俗人 >第199章 除籍
    長安。

    李世民已經暫時取消了常參早朝,這種例行式的朝會對於眼下的局勢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隨着蝗蟲的迅猛蛻變,李世民現在整天都呆在政事堂。

    好在雖然蝗蟲正在迅速成長,但各地捕蝗滅蝗的戰果驚人。

    原本岐州出了大問題,可秦瓊父子一到,施展雷霆手段,也是迅速的穩住了蝗情。

    政事堂上,兩面擺滿了屏風,屏風上是一張張黃麻紙,上面記滿了各種數字。

    其中岐州獨佔了一面屏風,上面的數字每隔兩個時辰更新一次,每次變化都讓李世民極爲滿意。

    到今日爲止,秦瓊秦琅父子入岐州十二天,先後捕得蝗蟲超過八十萬石,岐州做爲京畿三輔之地,人口數遠高於其它州,雖不如長安百萬人口,可也有近三十萬口,這麼算下來,平均每人捕得蝗蟲兩石有餘。

    這個數字,一度爲封德彝和王珪等幾位宰相參政們懷疑,實在是太驚人了。

    可李世民卻深信不疑。

    因爲岐州刺史雖然是鄭元璹,但如今在岐州都戰捕蝗的卻是平章事秦瓊和鎮撫使秦琅,這兩位是絕對的天子心腹元從,絕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欺瞞於他的。更別說,秦琅有詳細的數據報上來,而李世民也通過百騎加以佐證。

    秦琅在岐州打了許多白條,其中有常平倉高價收購商人之糧,有向富戶地主們徵收的糧食款,還有向百姓以蝗換粟打下的白條。

    數量同樣驚人。

    不過眼下李世民雖然頭疼以後這些白條如何解決,可現在暫時還顧不上這些。

    “陛下,關內多州都陸續上報有飛蝗開始成蟲起飛,但集羣並不大,暫時不構成威脅。”

    房玄齡拿着個小本子過來彙報,李世民點頭。

    “玄齡,看來我們這次贏了,戰蝗成功。”

    “陛下,我以爲現在的局勢就如秦琅所奏報的一樣,我們先勝一局,但還不可掉以輕心,依然要讓各州縣加緊捕蝗,如秦琅所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辜名學霸王啊。若是一個不小心,讓諸州的飛蝗匯聚成羣,到時可就前功盡棄!”

    李世民精神一振。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辜名學霸王,哈哈哈,這個秦三郎,這兩句充滿霸氣,豪情萬丈啊。看來他在岐州指揮滅蝗確實打的不錯,打出了精氣神來。要是天下諸州多幾個秦三郎,少幾個鄭元璹,這局勢只怕更好些。”

    一說到鄭元璹,李世民的臉色就不太好看。鄭元璹在岐州的所做所爲,導致朝廷抗蝗大局差點出問題。

    “鄭元璹必須嚴懲。”李世民直接定下調子,哪怕他被秦瓊父子折服,也積極改過,協助救災。“岐州救災的功勞是秦瓊秦琅父子的,與他鄭元璹無關,他不但無功,還有大過,有功必賞,有過則必罰,否則還有更多鄭元璹這樣的人,不顧大局!”

    房玄齡對於皇帝的定調沒做反駁,事實上房玄齡跟鄭元璹等就不是一個戰壕裏出來的。

    雖說都是山東士族,可滎陽鄭氏的鄭元璹鄭善果等人雖號稱滎陽鄭氏,實際上他們數代就遷入關中長安了,更早前則是遷入洛陽。他們是五姓七家,是頂級士族領袖,歷城房家則跟歷城秦家一樣,只是庶族豪強,勉強稱一句小士族。

    而另一方面講,鄭家以前是建成黨,而房玄齡是堅定的秦王黨,如今房玄齡等這些秦王府舊部,自然是希望把原來壓在他們頭上的那些建成黨甚至是武德老臣們都打倒好上位。

    在這次事件裏,鄭家不顧大局,李世民必須殺雞儆猴,之前他已經給過鄭家一個面子,沒有追究鄭元睿走私糧食發災難財之事,可鄭元璹這事比鄭元睿的事惡劣百倍。

    “玄齡你來草擬敕旨,奪鄭元璹所有官階,削其沛國公之爵,除籍爲民,令回原籍歸家反省。”

    這個處置結果,讓房玄齡都有幾分意外,太嚴厲了。

    僅一句除籍爲民,可就非常嚴重了,除籍這個籍指的是名籍、宦籍,也就是爲官的資格,除籍之後,就成爲普通百姓了,以後就再沒當官的資格。一般官員就算貶降奪職,可起碼還保留名籍,隨時還有機會起復的。

    這是真正的一擼到底了。

    先前鄭善果被一擼到底,還起碼保留了散階和爵位,只是沒了職事,可現在鄭元璹直接成了庶民。

    “着有司奪回朝廷歷次給予的賞賜,

    並收回職田、官人永業田、爵位永業田等。”

    既然要動手,李世民就決定狠一點。

    他要藉此事,狠狠的再殺一殺那些士族的傲氣,如今是新朝新時代了,若是還敢不敬皇帝不敬朝廷,那下場就如鄭元璹一樣。

    李世民對於以五姓七家爲代表的山東士族一直是十分忌憚的,他無法把整個五姓七家趕出朝堂,沒這個本事也不敢,但是隻要逮住機會,便狠狠的踩幾腳還是可以的。

    一面有機會就踩,一面則是不時的示恩拉攏一下,倒也還算效果可以。如今李世民跟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的關係都還算好。

    唯有這個滎陽鄭氏,現在被李世民死盯着不放,一次又一次,有機會就踩幾腳,從鄭玄禮到鄭善果再到鄭元璹,連帶着鄭元珣、鄭元琮、鄭善願等也都被皇帝找機會收拾過。

    從先前做爲太子妃孃家時的風光無兩,到如今被皇帝死盯不放,鄭家也算是慘,可偏到現在鄭家還不肯投誠效忠,鄭元璹這次還敢說什麼天降蝗災是皇帝德行不夠,這不是暗示他李世民兵變篡位嗎?

    這種事魏徵這樣的人若是說兩句也就算了,畢竟魏徵也就是個直臣噴子。可誰說也輪不到鄭家來說,鄭家是息靈王的死黨,曾經的士族領袖,若是任他們胡咧咧,以後如何管控輿論?

    “岐州京畿要地,刺史之職不可空缺,請陛下選用良吏任之。”

    “玄齡有何人選舉薦?”

    “臣以爲秦琅倒是能吏幹臣,眼下指揮治蝗也是效果突出,撫民有力。不如,以秦琅檢校岐州刺史?”房玄齡舉薦秦琅。

    可皇帝卻連連搖頭。

    “秦琅朕左右離不開,另推薦人選。”

    “那柴紹如何?他此前任過岐州刺史,在岐州也挺有民望!”

    這倒是個好人選,只是李世民思慮良久,還是搖頭。柴紹雖是他姐夫,可柴紹在此前他與建成的爭鋒中,沒有站在他這邊,始終讓他有些耿耿於懷,尤其是柴紹帶兵能打,治地又有方,在岐州還素有威望,這不免讓李世民有些忌憚擔憂。

    “你看竇惲如何?”皇帝自己提出個人選。

    “臣以爲善!”房玄齡對這個人選直接贊成,原因無他,竇惲姓竇,是李世民母親孃家人。

    竇惲的父親竇威,爲唐初的宰相,任過內史令。他祖父竇熾是隋朝的太傅、鄧國公。竇威是竇穆皇后的堂叔,因此李淵都要喊竇威一聲叔,李世民要喊竇惲一聲表舅。

    竇熾一家都以勇猛能戰出名,偏竇威卻是偏好文史,曾經還被族中兄弟們譏爲書癡,可他在隋朝得宰相李德林舉薦出仕,從祕書郎做起,任期滿後都不肯調離祕書監,一心鑽研學問,而他的那些族中兄弟們都因軍功而顯貴,大家又譏笑他,你莫不想成爲聖人?竇威笑而不答。

    竇威後來在朝中極有才名,任過楊廣的內史舍人,李淵入長安後,徵他爲大丞相府錄事參軍,竇威後來主持制訂了新朝的各項章程、制度條令,表現極好。

    李淵稱帝后便特拜他爲宰相,他對竇威說,北周時有八柱國,我家與你家都曾位列其中。如今我是皇帝,而你卻是宰相,有些不平等啊。

    竇威則道,竇家在漢朝時便是外戚,北魏之時又有三位皇后,如今陛下開國,臣又因姻戚身份得到任用,臣十分恐怕,怕不能勝任。

    李淵則笑稱關東士族之崔氏盧氏等五姓七家相互聯姻,便自鳴得意,你家世爲帝室姻戚,不也很貴重嗎?

    不過竇威出任宰相沒多久,便病死了。

    當年李淵拿竇家來跟五姓七家比,如今李世民拿開國宰相竇威之子竇惲來取代滎陽鄭氏的鄭元璹接任岐州刺史,很明顯這個選擇不簡單。

    房玄齡豈會看不出,自然是滿口贊成。

    河南竇氏三房,魏周隋唐堪稱四朝外戚,皇帝明顯是覺得自家親戚更可靠一些。

    竇惲的堂兄竇軌,眼下便是益州大都督在任,上次實封功臣,竇軌便也是實封六百戶功臣。

    “秦瓊秦琅治蝗救災有功,賜秦瓊岐州田地二百頃,秦琅岐州田地百頃!”皇帝出手闊綽,直接就賞賜了秦瓊父子二人許多田地。

    稍後,李世民叫來百騎司的人,“給秦琅傳一道口諭,岐州蝗情既已控制,便交由延安郡公竇惲接手,他再辛苦跑一趟涇州,替朕去瞧一瞧涇州刺史李藝在做什麼,爲何涇州報上來的蝗情控制不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