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貞觀俗人 >第439章 木蘭
    千料木蘭舟揚帆而起,溯江而上。

    從潯州到邕州,河道蜿蜒九百里,全程可通航大船,秦琅的船隊在這江上逆流而上能達到三百里一天,用了三天時間,日行夜泊抵達了邕州。

    而馮家的船長們說,若不是船上載着貴人,其實他們以往只需跑兩天就夠了,若是從邕州順流而下潯州只用兩天。

    從邕州到廣州,嶺南人稱爲鬱水,全長一千六百餘里,順風順水的時候,他們馮家船工只用三天,最多不超過五天。

    潯州到廣州河段,也稱潯江,而從潯州到邕州河段也稱蠻江。

    到了邕州,西面便是兩條支流,左溪和右溪,各有千餘里。

    邕州刺史李光度率官吏到碼頭迎接。

    秦琅也是頭次見到這位俚帥。

    雖然李光度一身紫袍,看起來跟中原文官們沒啥區別,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俚帥。

    不過李家跟高涼馮家瀧州陳家甯越寧家一樣,其實也都是很早以前南下的漢人士族,通過世代聯姻當地俚族首領,於是形成了勢力強大的豪強勢力。

    在隋朝時,李光度的大哥李光仕是當時桂州俚人首領,在隋開皇末年,李光仕曾聚衆反隋,割據一方自立。仁壽年間,侯莫陳潁任桂州總管,都督二十七州軍事,侯莫當初對李光仕這些俚帥,採取的是如今秦琅差不多的策略。

    以安撫爲主,武力威懾爲輔,殺一批然後安撫一批。

    他在嶺南的政策,使的蠻夷悅服,李光仕率各溪垌歸附。後來隋亡,嶺南大亂,李光仕病死,李光度接替兄長,成了當時永平郡,也就是潯州一帶數州的最大渠帥。

    後來他與相鄰的始安郡李襲志聯合自保,以抵抗其它嶺南梟雄,武德五年,歸附大唐。

    武德七年,寧長真馮暄談殿等叛亂,李光度時任南尹州都督,出兵討伐,戰後,論功,授邕州都督。

    這次調整嶺南州縣,邕州撤去都督府,爲普通刺史州,李光度也就改任邕州刺史。

    雖說李家是桂州潯州一帶的俚人首領,不過他跟陳龍樹一樣,對長安朝廷還是比較恭敬的。

    也沒有馮盎那麼一心想着實際割據一方。

    朝廷調他到邕州,他也沒拒絕,來了邕州後,任着在俚人中的影響力,跟這邊的俚帥等關係處的還不錯,在邕州還搞的有聲有色的,是個能力不輸於李襲志馮盎,卻沒有馮盎那樣野心的人。

    這或許也是跟李家兄弟當年造反,後來兵敗有關。

    當年侯莫總管桂州時,李光仕造反割據,後來被李光仕安撫,老實了一段時間。等侯莫走後,李家兄弟又做亂了。

    於是朝廷又調派了周法尚和王世積兩員大將軍討伐,周法尚和王世積可都是名震一方的大將軍,兩人一個馳往桂州發嶺南兵,而王世積出嶽州,徵嶺北軍,準備會師尹州。

    李光仕糾集了許多俚僚蠻子來戰,王世積的嶺北軍水土不服,一時困在衡州,而周法尚率嶺南兵獨自獨迎戰,結果李光仕三戰三敗,李光略和李光度兄弟倆皆兵敗被俘,他們留守的寨子也被破,家眷皆被俘。

    周法尚當時傳令,只要蠻子來降,就放還妻子,於是成千上萬人歸降。

    李光仕做困獸之鬥,結果又被周法尚引誘伏擊,大潰,最後李光仕被斬殺於陣中,傳首嶺南各溪垌。

    也就是那時起,李光度和李光略兄弟倆再次臣服於朝廷,此後接受朝廷官職,統領溪垌俚衆,再不敢跟中原對抗。

    哪怕楊廣江都被弒後,李光度都聽從了李襲志的勸說,依然使用大隋永平郡守的官職,守境自保,不敢自立。

    年輕時的李光度也是個愣頭青,可跟着大哥李光仕碰的頭破血流之後,也就成熟穩重了。

    歸附大唐後,寧長真馮暄談殿他們再反,李光度就堅決擁擠中央不肯與他們一起做亂。

    這次談殿又聯合諸溪垌想造反,甚至左右兩溪的大蠻王們也跟着上竄下跳,可李光度絲毫不爲所動。

    他甚至都已經在悄悄的調動兵馬,只要左右兩溪蠻王敢公然做亂,他這個邕州刺史,就要率兵討逆,支援代天南巡的秦宣相平亂了。

    “宣相,俺老李只是個蠻子,不會說什麼大道理,但是也知道人無信不立,既然歸附朝廷,向天子宣誓效忠,那就得說到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宣相說對吧?”

    老李黑瘦黑瘦,小鬍子留的很有個性,一件紫袍穿在他身上倒是挺襯出他的威武,很難想象這個一個老夫子似的老頭,其實是個大蠻王。

    人家雖沒有強健的肌肉,可在嶺南也是能說的上話的人,跺一跺腳,一樣能讓整個潯江都震一震。

    “我老陳也一把年紀了,都六十多歲了,也不知道還有幾年能活的,有的傢伙總是不安份想着折騰,可我老李不願意折騰,年輕時不懂事折騰過了,如今老了就更不願意折騰了。”

    “宣帥在桂州,在潯州,做的那些事,說的那些話,我老李聽了後很是感動啊。其實咱們嶺南啊,一直以來就是太亂了,想出頭當頭的人又多。當年李靖將軍南下嶺南,也是憑本事壓住了嶺南衆人,可惜李將軍很快又走了,嶺南便又有人不安份了。”

    “若是秦宣相早幾年南來,也就沒有這些年這些狗屁事情了。”

    其實李光度所說的嶺南想當頭的人很多,也並沒幾個,真正有實力有野心的其實也就那幾個。

    隋末時嶺南曾有八大勢力,馮盎寧長真丘和李襲志楊世略冼寶徹等,也包括了李光度。

    談殿、馮暄、寧道明、陳龍樹這些,都不資格跟他們並論呢。

    可短短几年,寧道明死了,寧長真也死了。

    李襲志兩次入朝又兩次歸來,陳龍樹陳世略李光度等都是頻頻調動,丘和也入朝了。

    馮盎也受召入過朝了。

    所以現在誰還反朝廷?

    之前談殿想反,但被秦琅輕鬆的安撫了。

    其它如馮暄、冼寶徹、寧琚等,也頂多有心無膽。

    “李公,其實嶺南人只是心直口快,都是耿直人,我挺喜歡耿直的人,之前是有些誤會,如今誤會也都消除了。談刺史、馮刺史等都對朝廷很是忠心,對於朝廷世封、幷州等政策也很支持啊。”

    秦琅告訴李光度,他在邕州西面的邕江上游支流左右兩溪,各設立左右兩州,這是兩個正州,兩正州下,各設了十八個羈縻州,另外於兩江也要設立幾個朝廷的正縣。

    這等於是從邕州割地了。

    邕州之前很大,邕江上游左右兩溪,各千餘里地,全在邕州治下,不過那裏以前全都是蠻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