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貞觀俗人 >第829章 野心
    在秦琅看來,所謂的王氣上升,具體點來說,或許是指其人口經濟文化等各種實力的概指,而在這些綜合指數裏面,經濟不可避免的是最重要的一環,只有經濟這個基礎起來了,其它上層建築也就會跟着起來。

    </p>

    而現在嶺南的開發,使的出現了兩個新的中心,一個是廣州,一個是交州,這兩地朝廷的控制力較強,而云南地區因爲地處高原,北有黔中劍南等一些險阻之地,使的他們被中原直接控制較弱,再加上現在周邊又廣州、交州這樣的中心起來,那麼雲南確實有發展出一個地方勢力的土壤了。

    </p>

    而一旦雲南真的產生了一個強大不可控的割據勢力,會反過來影響中原對於交州的控制,會加劇安南這個版塊割據自立的可能性。

    </p>

    在這個趨勢裏,一是嶺南等地經濟的快速崛起,海貿大興,二是黔中、廣西做爲雲南的戰略屏障,這二者相加,就能促成鞭長莫及的雲南地區在迅速發展的同時,會尋求割據獨立,並有很大的成功性。

    </p>

    來恆從來沒有想到,王氣這個東西,還能用這樣的角度來解讀,而聽完秦琅的解讀,他不由的沉默了。

    </p>

    “雲南如今是爨氏蠻當政,他們不缺這樣的野心,魏晉至隋唐,沒少反抗中原,控制了廣闊的南中地區,但是從沒成功過,他們有這樣的實力嗎?”來恆認爲沒有,而且朝廷現在對雲南的控制慾增強了。

    </p>

    “朝廷在劍南南部設立西寧都督府,在黔中南部設立東寧都督府,在雲南設立了南寧都督府,皆分封皇子親王鎮守,世代承襲?

    爨氏不會有機會的。”

    </p>

    爨氏在雲南已經數百年掌權,是實力最強的土王。

    </p>

    來恆除了爨氏想不出其它的勢力來,但秦琅知道?

    歷史上唐宋時期?

    雲南王不是爨氏?

    自魏晉到隋唐,爨氏確實是雲南最強的勢力,甚至沒少反叛過?

    可從沒成功過。

    </p>

    可也正因此?

    中原一直很防範爨氏,後來唐朝便是利用洱海新興的勢力南詔,扶持南詔吞併其它幾詔小部落?

    然後對付爨氏?

    併成功的滅掉了爨氏。

    </p>

    只是唐朝也沒料到的是?

    南詔起來後?

    便不再甘願受唐朝的控制?

    他們趁着吐蕃的興起?

    聯合吐蕃對抗大唐,成功的從大唐分離出去。

    </p>

    大唐費盡功夫對付爨氏,結果卻只是爲南詔國做了嫁衣裳。

    </p>

    而晚唐五代之後,南詔雖滅,後來卻又興起了段氏大理?

    終兩宋都不曾再染指雲南?

    直到後來元朝滅大理?

    明朝再次駐軍雲南?

    中原王朝纔算重又回到高原,但直到後來清朝時,纔算真正對雲南實控。

    </p>

    至於交趾越南?

    更是在晚唐五代時動盪不安,脫離出去。本爲南漢控制的交州地區,先是愛州守將楊藝廷攻佔交州,南漢平叛無果,只好承認其爲節度使。不僅他被交州牙將所殺,楊的部將吳權起兵討伐,斬殺叛將攻佔交州自稱節度使,南漢討伐,吳權擊敗南漢軍,自稱吳王,史稱吳朝。

    </p>

    吳權在位七年,死後,爆發十二使君之亂。後割據稱雄的十二使君之一的陳覽手下大將丁部領,掃蕩諸雄,戰無不勝,人稱萬勝王。他掃平割據之後,自稱皇帝,建立了丁朝,國號大瞿越。只不過老子英雄兒狗熊,丁朝也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二世而亡。

    </p>

    丁朝雖短,但也被後來史學字大多認爲是安南脫離中國之始。

    </p>

    丁朝內亂,宋太宗認爲有機可乘,能夠恢復對安南的統治,於是派兵南下。丁朝楊太后派大將黎桓出兵抵抗,結果黎桓來了出安南版黃袍加身,直接軍前被擁爲皇帝,建立前黎朝。丁桓稱帝后迎戰南下宋軍,得勝,於是前黎朝穩固。

    </p>

    前黎朝存續二十九年,亡於諸子爭位,陷入內訌,最後被大將李公蘊奪位,建立了李朝,此後李朝傳續二百一十六年,安南從此徹底脫離中原。

    </p>

    在秦琅看來安南的脫離過程,其實就是林邑脫離的模式,都是趁中原內亂之機,先是朝廷地方將領叛亂,然後是很長時間的動亂混戰,最後打着打着,就成了當地土著奪了權建了國了。

    </p>

    而且林邑和安南的脫離自立,其實都是建立在他們納入中原王朝後,經過了長期的文化、經濟、技術等的提升之後,纔有能力脫離出去的。

    </p>

    從這一方面來講,這也正符合秦琅之前的那個邏輯思維。

    </p>

    李世民新設立的三都督府,親王鎮守,也只是一個設想,現在來說,朝廷的這三個都督府,還沒有半點真正鎮守地方,威懾諸夷的實力。

    </p>

    要想讓這三個都督府真正有實力威懾諸夷,前提是這三個都督府得有實控權開始。

    </p>

    或者說,秦琅認爲親王們鎮守地方,很難真正強大起來,因爲朝廷不允許。

    </p>

    這是一種很深的矛盾。

    </p>

    朝廷既希望宗室功臣屏藩中央,又懼怕他們勢力太強,尾大不掉,於是在這種矛盾中,可能就會讓那些邊蠻們撿便宜,有機可乘。

    </p>

    秦琅其實還是希望邊地分封的宗室、諸侯們起來的,因爲這最有可能促進殖民拓邊,漢文明傳播。

    </p>

    但這也必然會有一個後果,就是有一天,邊地的諸侯中,肯定會有一個勢力最後站起來的,他們甚至必然會跟中央王朝內戰。

    </p>

    但秦琅也認爲,不管這個必然性如何無法避免,但他的結果不外乎是新興的地方諸侯被擊敗,或者是脫離出去,或者又是北伐滅掉中央,取而代之。

    </p>

    可這三個結果,對李唐王朝來說也許都是壞事,但對於整個中原漢家來說,這或許是好事。

    </p>

    又或者說,這種結果的到來,起碼得經歷幾百年,畢竟以播州楊氏等的經歷來看,邊地諸侯想強大起來,要越過的障礙太多,需要的時間也會很久很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