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宋朝敗家子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滿目瘡痍
    孔子故里曲阜被稱爲“東方的耶路撒冷”,在孔子之後的兩千五百多年裏,曲阜的命運往往和孔子緊密聯繫在一起。

    然而到了大宋朝,這座聖城的主人公卻被“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所取代,甚至連曲阜縣城都挪了地;先帝真宗下旨興建景靈宮,使得這裏更成爲整個大宋王朝的祖庭“太廟”,風光無限。

    如今此地失了火,一把火燒的鳥蛋精光。這此地的仙源縣縣令,肝膽欲裂。朝廷要是怪罪下來,失察的罪名是免不了了。

    當年真宗皇帝召集羣臣,下詔在東京城與曲阜壽丘各自修建一座體現皇家威嚴、規模宏大的景靈宮,這兩座景靈宮的分工略有不同。

    其中,京城景靈宮奉祀黃帝及趙氏先皇諸位先人,據說,石小凡就是在景靈宮得到太祖指點而一躍成爲大宋功臣的。

    而這曲阜景靈宮則是負責祭祀始祖黃帝及聖母嫘祖,因此,景靈宮的功能相當於明清時期的太廟,祭祀也是按照太廟之禮進行的。

    在用料方面,景靈宮也處處體現了“朝廷大工程”的奢華氣派,修建景靈宮所用石料有鄭、淄等州的青石,衡州的碧石,萊州的白石多種。而給黃帝雕琢的玉石聖像,則用的萊州白硝玉石。

    到大中祥符九年五月時,壽丘景靈宮、太極觀終於建成。第二年,真宗皇帝還專門派遣宰相王旦等人,到曲阜奉安聖祖玉石像、爲聖母上懿號。

    曲阜景靈宮規模要比當時的闕里孔廟大,建築羣與仙源縣衙、縣學整合爲一體。縣城的前部東爲縣衙、西爲縣學,中部爲景靈宮、太極觀、東西配廡等,後部爲壽丘和少昊陵,錯落有序、層次鮮明。

    然而,十幾年後的仁宗趙禎的天聖年間,景靈宮建築羣遭遇火災,瓊樓玉宇焚燬殆盡。此後,雖然屢次重修,但在戰火硝煙中,壽丘景靈宮、太極觀與闕里孔廟一樣,慘遭兵火荼毒。

    歷史有輪迴,天聖年間的那場大火沒有發生,倒是慶曆五年的這場大火終究還是沒能躲得過。石小凡皺了皺眉“來福,仙源縣令何人”

    “小公爺,沈徵。”

    來福對這些地方官員倒是如數家珍,並不是來福記憶力多麼的超羣,而是純屬愛好。

    “走,去看看。”

    沈徵,作爲仙源縣縣令。此時的他是生不如死,坐在景靈宮廢墟上嚎啕大哭“完、完了、完了,我在此地久居縣令十三年,今日一朝毀於一旦。完了哇,我該如何向朝廷謝罪啊嗚嗚嗚~”

    “沈知縣事莫要悲傷,如今之計,在下以爲還是早日找出防火的幕後兇手方爲上策。”說這話的是沈徵的師爺,東方學海。

    “東方先生啊,救我,救我啊”沈徵抓着他的大腿,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東方先生博學多才智計無雙,你定然是有辦法的,你有辦法的對不對”

    東方學海嘆了口氣“沈知縣事啊,景靈宮大火,咱們是難辭其咎了。不過若是能戴罪立功,咱們能找出放火的幕後真兇,那也算是將功補過了。沈知縣事再在東京城運轉一下,找個說得上話的人上書朝廷,或許可免了咱們的罪責也尚未可知啊。”乾坤聽q

    沈徵哭喪着臉“這天乾物燥,宮殿巨大,或許是天火尚未可知。就算是人爲,這茫茫人海,咱們那裏去找兇手去。”

    東方學海微微一笑“要找兇手這有何難,沒有兇手,咱們可以給他製作個兇手出來不就行了。”

    東方學海的嘴臉熟悉至極,源自於一個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的狗官嘴臉。沈徵一看大喜,慌忙拍拍屁股站了起來,低聲道“莫非東方先生另有妙策”

    “這個,沈知縣事不是看上了老柳家的柳喜兒麼,這柳喜兒有個相好的叫毛大春的。咱們只要抓住柳喜兒,逼迫毛大春承認這把火是他放的。到時候咱把毛大春的罪名一宣,讓他來做咱們的替罪羊,朝廷念在咱們破案有功,頂多就是個功過相抵。沈知縣事也可保住自己的官位,又能得到這柳喜兒,豈非兩全其美。”

    沈徵一聽大喜“對啊,這柳三郎還欠着我兩百貫錢。他家那寒窯破屋的,把他賣了也還不起這筆債。這樣,你呢這就去柳家堵着他們,若是這柳三郎還不上這筆錢,就把他女兒抓來頂賬。有了柳喜兒在手,還不怕那毛大春不從。”

    “哈哈哈哈哈”倆人一拍即合,當下沈徵也不再害怕這大火的事了,招呼了一干衙役,大搖大擺的回了衙門。

    石小凡帶着狗腿子們來的時候,眼前的景象觸目驚心。朝廷花費巨資,偌大心血建立起來的千餘間宮殿,頃刻間被一把大火化爲烏有。

    就算是這此地的狗縣令與縱火案失察無甚關聯,可僅僅憑他一條他事先沒有在這景靈宮預備水龍隊,沒有在各處宮殿放置水缸這一條,就夠他革職甚至是殺頭的了。

    春秋時期墨家首次提出了防火分隔技術,在備城門雜守等著作中對於防火分隔既有總體規劃要求,又有詳細數字規定。特別指出水平橫向防火分隔可以防止火延水平方向蔓延到安全區,垂直縱向防火分隔可以防止火勢向上和向下蔓延。

    像是景靈宮這麼大的宮殿,都是備有防火的大水缸的,比如整個故宮有三百零口大水缸,稱爲太平缸,這是專門爲了滅火供水用的。

    然而此處,石小凡尋遍了四周,卻不見有一口水缸用來防火的。古代宮殿房屋多是木質結構,防火顯得尤爲重要,在東京城消防設施已經非常完善。

    尤其是趙禎,他在東京城專門成立了專管防火的潛火隊,有水龍、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等設施。據史料記載,宋代火政官有廂使、防隅官。爲了及時發現火災,官府還在地勢高處建築瞭望火樓,樓上晝夜有人瞭望,樓下有防隅官屋數間,屯駐防隅軍百餘人,專門負責救火。

    即便是仙源縣這種小地方,也是非常注重防火。別說是景靈宮這麼大的宮殿,一千多間房屋,一旦失火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歷朝歷代打更的都是那句話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可見,古人對於防火的重要性了。

    東京ng華錄載,東京城“每坊三百步有軍巡鋪一所,鋪兵五人”。宋代鋪兵也叫防隅軍、潛火隊,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責任心強,其主要任務是夜間巡邏,敦促居民按時熄滅油燈蠟燭等,消除火災隱患。爲了及時發現火警,官府還在地勢高處建築瞭望火樓,樓上晝夜有人瞭望,樓下有防隅官屋數間,屯駐防隅軍百餘人,專門負責救火。

    一旦發生火災,防隅軍們便立即攜帶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點撲救;同時派騎兵迅速報告府尹及負責京城警衛的馬步軍殿前三衙,“各領軍級撲滅”。在撲救中,各支部隊密切配合,有的警戒彈壓,維持秩序;有的救護,安置受傷居民;有的搶救財產;有的運水滅火,井井有條,紋絲不亂。因此,“每遇火發撲救,須臾便滅”不勞百姓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