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導演時代 >第336章《楚門的世界》
    9月份了,國慶檔馬上到來,《白蛇傳說》、《畫壁》、《辛亥革命》這三部國慶檔的有力競爭者,已經開始了宣傳。

    而賀歲檔的多部電影,《鴻門宴傳奇》、《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大魔術師》、《逆戰》基本上也結束了後期製作,就等上映了。

    程龍、李聯傑要在國慶檔一較高下,徐客、張一謀,兩大名導,也要在賀歲檔分個勝負。

    還有黎名、周杰侖、周汛、劉雨菲、鄧朝、謝聽風等一衆一線明星,競爭也不小。

    雖然李謙和馬小剛沒有參與今年賀歲檔的角逐,只有雙十一的《失戀三十三天》,和劉業、周汛主演的《李獻計歷險記》,讓兩大名導壓力小了很多。

    但是,他們早已沒有了半年前的雄心壯志,面對《我不是藥神》這16億的票房,和史無前例促進醫改的社會影響力,實在是有種無力感。

    建國門大街的新畫面,已經忙完了電影后期的張一謀,在機房對《我不是藥神》拉片。

    以往,張一謀是很少去深入研究商業電影的,跟他不是一個路子,而他也不需要拍商業片,只需要套個商業片的皮,主要講文藝片的內核,照樣能票房成功。

    可是,近幾年,這種方式突然一下就不靈了,觀衆不買賬了。

    要是普通的商業電影,張一謀還不一定看得上,但是《我不是藥神》不管是商業性還是影響力,都是任何一個導演都無法忽視的。

    不管再怎麼不承認,現實擺在眼前。

    電影之前已經看了兩遍了,整體結構簡單,平鋪直敘,好萊塢通用的三幕式,隨便哪一個電影導演一眼都看得出來。

    一邊拉着片,張一謀紙上也在記着東西。

    按時間碼、對應的內容和衝突、對應的結構安排、對應的人物關係,以尋找出《我不是藥神》劇本創作的邏輯和思路,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不過,花了幾個小時,把片子拉完,張一謀發現,還是像表面上那麼簡答。

    開頭九分鐘建置主角的個人矛盾、家庭矛盾123、外部矛盾,指向了缺錢這個根本矛盾。

    建置主角的人物狀態和人物形象,通過程勇所面臨的這些矛盾衝突,提供了他出場時人物的氣質,又頹又喪又市儈的沒本事的廢柴人物形象。

    後面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況變得嚴重以及轉機,內容和機構由之前五個矛盾展開。

    然後轉機之後,嘗試失敗,引出另外的重要角色,取得了初步成果。

    接着初步成果走向了巔峯,再次出現危機,男主人公程勇的選擇。

    成長、改變、再次選擇。

    以及13分鐘的程勇的終極塑造,最後11分鐘主題與情感的終極塑造,這25分鐘構成了全片高潮。

    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一個接近萬字的拉片分析出爐了。

    但是,從頭到尾都看了兩遍自己寫的東西,張一謀眉頭皺的更嚴重了。

    太簡單了,說是平平無奇絲毫不爲過。

    哪怕是高潮部分,以作爲反派的醫藥代表向警方施壓+警方不斷升級的抓捕+抓捕過程中病人老阿姨絕望的請求+張長林奸詐猶在卻發人深省的蛻變+黃毛剃了頭終於想要回家後選擇以命保護程勇保護病人們的希望+過程中作爲執法者小舅子警察的改變+外部印渡藥廠因官司不得不關門,只剩藥店有藥可買。

    一系列鋪墊,在以上所有過程中,程勇不光沒有懼怕收手,反而在一波又一波更加危機和失去的關口,加強了做這件事的決心,張一謀依然覺得說實話沒有什麼特別高明的地方。

    簡單直白,這個故事講得太清楚明瞭了,一步步順理成章地推進,直白到張一謀現在都可以把電影覆盤出來。

    張一謀搖搖頭,這種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講故事,不是他的風格。

    《英雄》以來,爲了適應商業化,他的電影從象徵主義變成了形式主義。

    就好像走一段一百米的路,李謙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只不過偶爾衝刺一下走快點,而他走兩步跳一大步,走兩步又跑起來,甚至翻個跟斗。

    張一謀無法接受,《我不是藥神》的成功來自於這種簡簡單單、樸實無華的敘事風格,這就好像一大堆人罵他不會講故事一樣。

    最終,張一謀還是把原因歸結爲醫藥這個敏感的民生話題,觸動了觀衆,以悲情牌取勝。

    搖搖頭,張一謀起身從機房出來,轉身朝張韋平辦公室走去。

    不過,剛準備敲門進去,辦公室門就打開了,倪霓一臉委屈和怒色從裏面出來。

    “???”

    張一謀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倪霓的衣服,很整齊。

    “張導。”倪霓看到張一謀,連忙停下問好。

    “怎麼了這是?”張一謀不解道。

    “張董讓我...讓我寫一篇拍電影以來的自傳。”

    “自傳寫就寫吧。”

    “可是...”倪霓有些羞惱,“可是讓我重點描繪和貝爾拍牀戲的片段,還...還.......”

    張一謀臉色一黑,本來他的劇本里是沒有倪霓和貝爾的牀戲,是張韋平再三要求的。

    也不是第一次了,哪部片子張韋平沒有自以爲是的指手畫腳,張一謀也就忍了,不過尺度沒有多大。

    現在倒好,這什麼自傳,擺明是要用肉戲來宣傳,還是要出自小姑娘自己筆下。

    “你去忙吧。”

    張一謀嘆了口氣,擺擺手,進了辦公室。

    “阿某啊,這都是爲了宣傳,寫個自傳而已,她不想寫我找個人寫就是了。”張韋平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了,轉而說道,“研究了一天《我不是藥神》,研究出了什麼嗎?”

    “故事講得好,特別完整,再加上打感情牌,題材原因,湊到一起吧。”張一謀搖搖頭。

    “我就說了,那片子也就一般,主要是題材喫香。”

    張韋平不以爲然道,“跟《唐汕大地震》一個道理,這次咱們的《金陵十三釵》既有軍人在城破之後殊死抵抗,也有社會底層的的風塵女子爲了學生們捨棄小我,毅然犧牲,哪個不比他們感人!”

    《我不是藥神》的大賣,反而讓張韋平對《金陵十三釵》更有信心了。

    打感情牌、賣眼淚這麼有用,不說16億、13億了,怎麼着也得破十億了,加上貝爾還可以賣賣海外版權,終於可以賺一筆了。

    “對了,民聲銀行那邊已經確定了,會投入6000萬給信用卡用戶發電影票,白撿六千萬票房。”張韋平又告訴了一個好消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