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重坦 >第八百二十章 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愛恨糾葛
    在車內,王利民教授向着秦振華說道:“你們一機廠,是造坦克的,而我們,是打坦克的,你們怕不怕?”

    王利民教授這麼一說,倒是把秦振華給逗笑了:“王老,看來咱們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威力很強大啊。”

    要說擊穿坦克的裝甲的話,主要有兩種方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主要用的是動能殺傷,靠着一個又細又長的彈杆來硬生生地把坦克的裝甲穿透,這個方式,反坦克導彈是做不到的。

    它的速度不會特別高,只有幾百米每秒而已,畢竟它用的是火箭發動機,而且,由於剛剛飛出去的時候不穩定,所以,近距離的目標打不準,只能打遠距離的。

    它爲何不提高速度?

    臣妾做不到啊,這種導彈,採用的是有線制導的方案,一邊向前飛,一邊從後面不斷地拖着兩根線,當年73年的反坦克大戰,讓at-3導彈聲名遠揚,而等到打完了仗,戰場上,到處都是散落的電線。

    一邊飛,一邊向後釋放導線,要是飛的速度快了,放線跟不上,那導線就會被扯斷了。

    所以,即使是有更先進的火箭發動機,也不能裝上了,它的速度快不起來,有線制導的方式還得用很久,一直要到新千年之後,什麼紅外成像之類的技術發展起來,纔會實現什麼發射後不管。

    雖然速度不高,但是,人家壓根就不靠動能殺傷,人家靠的是金屬射流。

    這叫做聚能戰鬥部,通過一個錐形裝藥,在爆炸之後,炸藥將前面的黃銅藥罩燒融,然後由這股熾熱的金屬射流去燒坦克裝甲,就像是一把氣割,不斷地燒裝甲,一直將裝甲燒穿。(聚能戰鬥部,空心裝藥戰鬥部,應該說的是一個東西吧?華東之雄是這麼認爲的。)

    所以,這個穿甲的過程,已經不是硬碰硬了,屬於另類的殺傷,金屬射流在能量消失之前,燒穿了坦克的主裝甲,那就勝利,衝進去的金屬射流,會引爆坦克裏面的東西,當然,如果運氣夠好的話,或許剛剛燒穿了坦克手的大腿,就已經消失了。

    如果能量耗盡,也沒有燒穿,那就是坦克的裝甲勝利了。

    不過,由於不需要速度的限制,可以多裝藥,所以,從數據上來看,反坦克導彈的破甲深度都是很嚇人的,己方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就擁有五百毫米的穿甲深度。

    至於紅箭-8,作爲國產的第二代的反坦克導彈,性能肯定就更高了,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數值,但是說出來肯定能嚇死人。

    王利民說出來了這句話,秦振華卻是笑着搖頭:“怕什麼,對付反坦克導彈,咱們有爆炸反應裝甲,用這東西,直接就把它炸飛了。”

    82年的戰爭,讓爆炸反應裝甲大大地露臉了一次,國內的相關部門,也已經展開了研製,所以,當王利民問秦振華怕不怕的時候,秦振華就說到了這個問題。

    “是啊,爆炸反應裝甲,對咱們的聚能戰鬥部有很大的威脅。”王利民教授說道:“不過,化

    解它也是很輕鬆的,一個可伸縮的穿杆就能解決問題。”

    反坦克導彈主要靠金屬射流,而爆炸反應裝甲,則是針對這種殺傷方式有很大的用處,就在反坦克導彈撞過來的一個瞬間,咱們嘭的一下炸開了,那些金屬射流,原本匯聚到一起的金屬射流,直接就被炸開了,威力就可以大減了。

    所以,不管你宣稱的有多深,五百毫米,八百毫米,甚至是一千毫米,都是無效的,在咱們這裏,一下子就把金屬射流給崩飛了!

    “可伸縮的金屬穿杆?提前引爆?”秦振華問道:“果然聰明啊,是誰想出來的?”

    “美國人。”王利民教授說道:“他們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就是這麼改進的。”

    美國人的陶式反坦克導彈,也是大名鼎鼎的,基本型號在七十年代服役之後,各種改進就在不斷地進行。

    到了1981年,這種改進的型號就已經進入了部隊,針對着出現的爆炸反應裝甲,它就做出了這樣的改進:在前端安裝1根長約305可伸縮的雙節探杆。

    這個有什麼用?

    當遇到爆炸反應裝甲的時候,提前引爆啊,這東西,爆炸之後就沒用了,然後導彈再貼上去,用自己攜帶的雙錐藥形罩和威力更大的lx-14高能炸藥將對面的裝甲燒穿,它的破甲厚度,已經增加到了八百毫米。

    接着,改進的“陶2“也出現了,這個探杆變成了長約540可伸縮的3節探杆,同時戰鬥部直徑由127增至152,宣傳中的破甲厚度,已經達到了一米的可怕的數量級!

    秦振華最近這幾年,一直在忙來忙去,對這個方面的關注不是太多,所以,並沒有想到這樣就能解決了。

    “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從來都是你來我往,不斷地提升,最後呈現螺旋上升的過程。”終於,秦振華說出來了這樣一句話:“不過,我並不覺得用這個探杆有多麼的聰明。”

    “嗯?此話怎講?”王利民教授問道。

    “爆炸反應裝甲的技術,會越來越進步,靠着那個杆子戳一下,不一定就能引爆。”秦振華說道:“畢竟速度不夠快啊,否則的話,萬一坦克撞車了,那速度,會不會讓爆炸反應裝甲引爆?”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應對方案,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在爆炸反應裝甲技術繼續進步之後,這個方案就失效了。

    “對啊,那怎麼解決?”王利民教授問道。

    “既然又了這個可伸縮的探杆,何不直接在這個探杆的頂端,加一個小型的聚能戰鬥部?探杆可能撞不炸反應裝甲,但是金屬射流,是肯定會讓它爆炸的,這絕對是百分之百的機率,這樣一來,才能更穩妥。”

    等到以後,爆炸反應裝甲的技術接着發展出來,肯定能認出來那個探杆,你想要捅炸老子,老子偏偏就不炸!

    但是,金屬射流過來,它肯定是要炸的,否則,那它還有什麼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