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回到戰國當趙括 >第1136章 平定天山以北
    兩天之後,當趙括看着面前畢恭畢敬下跪的四王子,再看到四王子手中那個已經被醃製過的烏孫王人頭,一種相當滑稽的感覺還是涌上了心頭。

    在這個世界上,果然不是每一個種族都能夠像華夏族那樣講究父慈子孝,講究一個養育之恩的。

    但是這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像烏孫這樣的遊牧民族,他們的生存環境其實是相當惡劣的。

    有很多時候,他們甚至都無法獲取足夠的口糧來供養一家人,被迫要對其中的某些人進行捨棄。

    換句話說,在烏孫人之中風險最大的其實並不是年幼的孩子,因爲孩子代表着未來。

    風險最大的真正就是那些老人,因爲老人往往代表着無法去捕獵獲得食物,但是偏偏又要繼續消耗食物。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遊牧民族的老人在年老之後下場是非常悽慘的,他們往往會被年輕的兒子得趕出家門,最後孤苦無依的餓死在草原之中。

    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指望烏孫人的父子,能夠在困境之中同舟共濟,其實是相當艱難的事情。

    這也就是爲什麼在歷史上2000年裏,草原帝國起起伏伏每每總是能夠對中原王朝造成威脅,但是隻要等到中原王朝回過神來,或者說是雙方僵持一段時間過後,草原帝國總是會自行瓦解的原因。

    一個社會想要平穩的運行,最基礎的條件就是他需要由這個社會之中所有人公認的道德或者用法律來作爲底線,這樣才能夠維持運行下去。

    但是這種條件偏偏在草原上是完全不具備的。

    趙括收回了心思,對着面前有些惶恐的四王子點了點頭,笑着說道:“你做的還是很不錯的,針對你的行爲表示讚賞,真也會按照之前的承諾封你爲我們大漢國的偏將軍,至於你的部下,就全部都由那些追隨你的烏孫人所組成吧。”

    在聽到了翻譯過後四王子頓時大喜過望,又從懷中拿出了一個看上去相當古樸的,似乎是骨頭還是玉石所製成的奇怪令牌,放在了趙括的面子,然後嘰裏呱啦的用烏孫人的語言說了幾句。

    嗯,翻譯過來之後,就是說這個所謂的令牌呢是烏孫人的傳國之寶,相當於是一個傳國玉璽的地位,現在這位四王子把這個令牌交給了趙括,也等於是承認了趙括對所有烏孫人的統治權力。

    到這裏,烏孫國也就正式滅亡了。

    由於在這之前,北疆的大部分小國都已經被烏孫人給掃蕩過了一遍,所以這反而是方便了趙括。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烏孫國對於這些小國的原住民來說是侵略者,而趙括所帶來的大漢國兵馬消滅了烏孫國之後,反而被這些原住民視爲是消滅烏孫國的拯救者。

    這樣一來的話,大漢國事實上就在這裏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統治基礎。

    當然呢,要知道這些小國的原住民能他們其實也是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差不多,屬於那種不折不扣的騎牆派,想要讓這些傢伙真心實意地被融化到大漢國之中,那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

    根據之前收集來的情報,趙括一共在北疆設立了8座軍鎮,分別位於東南西北4個方向,只要掌控了這8座軍鎮,基本上來說,整個天山以北就能夠被牢牢的掌控在大漢國之中了。

    整個事情對趙括而言也是出乎意料地順利,原本在趙括看來,單單是想要整合這西域之中的諸多小國就要費上一番功夫,卻沒想到烏孫人倒是幫了大忙。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自於南方李牧的信使也終於趕到了。

    在南方,李牧其實就沒有趙括這邊這麼輕鬆了。

    這主要是因爲南方的就是塔里木盆地,而這座盆地之中有着傳說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在茫茫的沙漠之中,有着無數桀驁不馴的傢伙,這些傢伙時而從不知道哪個地方冒出來劫掠四方,有的時候他們成功了就建立起一個小國,如果被其他人打敗了,他們就又退回到沙漠之中,那些不知道什麼地方的據點裏去佔山爲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牧一開始的攻城略地非常順利,但是很快的他又遭到了非常多的小股兵馬的騷擾。

    好在李牧麾下全部都是騎兵,所以說論到騎兵之間的作戰倒也是完全不虛,只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就要浪費上比以往要更多的時間了。

    用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李牧恐怕已經無法按照預定的時間抵達和趙括約定的伊犁城了。

    在看到了李牧的這種情況之後,趙括倒是也並不着急,而是直接就給了李牧批覆——徐徐圖之。

    對於趙括來說,這一次的征討西域乃是大漢國朝着華夏領土之外發動的第1次征服戰爭,所以這一次的征服戰爭必須要打得漂漂亮亮,必須要給大漢國帶來足夠多的利益,這樣才能夠讓大漢國之中的衆多臣民們知道,原來征服是這麼一切能夠獲得巨大收穫的事情。

    讓所有人都知道,對外征服能夠獲得巨大收穫的時候,這個國家必然就會變成一個極力主張對外擴張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當一個國家能夠持續不斷對外擴張,能夠持續不斷的從外面收穫各種利益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們就很容易滿足,他們就不需要從底層的民衆中去收刮利益。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國家停止了擴張,那麼他們就沒有辦法從外部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個時候的同志階級。

    爲了滿足自己的胃口,只能將目光轉向內部,從最底層的老百姓手中奪取更多的利益。

    用一個現代很流行的詞語來形容,就是內卷。

    當內捲到了一定境界的時候,最底層的老百姓們就在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剝削,於是他們就會揭竿而起,喊出那句十分熟悉的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以說這種對外擴張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能夠緩解內部矛盾的過程。

    這就是爲什麼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在對外擴張的時候,它的內部往往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矛盾,可是一旦這種擴張遭到了挫敗,被迫停止的時候,內部的矛盾就很快開始浮現了。

    趙括既然已經擴張到了西域,那麼他就要牢牢地掌控這裏,先把這裏給掌控住之後再以西域作爲跳板,繼續進攻中亞。

    不然的話就會像歷史上的漢王朝和唐王朝一樣,雖然一度能夠掌控西域,但是隨着勢力的衰弱之後,又漸漸的喪失了對這裏的掌控。

    在喪失了對策的掌控之後,由於這片地方的人們壓根就不屬於華夏文明的範圍,所以他們也不會再重新歸屬華夏,只能等待下一個華夏王朝來到這裏,再一次的征服此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