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梭諸天的軍火狂人 >第三十七章 家破人亡的公主和郡主
    “小郡主不用害怕,在下天地會楊翼飛,這是我師父九難師太,天地會和沐王府都是反清復明的勢力,我們不會把你交給韃子的。”

    沐劍屏聽楊翼飛這樣說,不由暗暗舒了口氣,緊繃的身軀也放鬆下來。

    楊翼飛見狀輕嘆一聲,接着道:“令兄和吳師傅柳師傅他們的遭遇,在下有所耳聞,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也是天下反清義士們的一大損失,不知小郡主今後有什麼打算?”

    沐劍屏眼眶泛紅,仰頭望着車頂,目光茫然無神,喃喃道:“我不知道,我的親人都不在了,我……”

    說着說着,淚水便自沐劍屏眼角滑落,她再說不下去,輕聲啜泣起來。

    九難眉頭微蹙,對楊翼飛問道:“翼飛,怎麼回事?”

    九難獨來獨往,這幾個月一直留在莊家老宅教三少奶奶等人練武,時間差不多就趕來京城與楊翼飛會合,又沒有情報來源,自然不知道京城近段時間發生的事。

    楊翼飛解釋道:“月前雲南沐王府小公爺沐劍聲,率麾下一衆家將進宮刺殺韃子皇帝,幾名家將失手被擒。”

    “其中一名叫劉一舟的人貪生怕死,出賣了沐王府,還投靠韃子,親自帶着韃子兵將沐王府的人一網打盡。”

    “這位沐劍屏姑娘,便是沐小公爺的親妹妹,沐王府小郡主,想不到她竟逃得一命。”

    九難聽完楊翼飛的話,臉色難看的道:“沐王府劉白方蘇四大家將世代忠良,輔佐黔國公爲大明鎮守雲南三百年,哪怕大明亡國,寧肯流亡緬甸也沒有投降韃子。”

    “想不到這一代竟出了一個數典忘祖,賣主求榮之徒,沐王爺泉下有知,怕是也難以瞑目。”

    沐王府先祖沐英,乃是太祖朱元璋麾下六大名將之一,也是朱元璋的養子,十二歲便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和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河五人合稱六王。

    沐英生前征討吐蕃,平定雲南,功勞甚大,被賜予丹書鐵券,鎮守雲南期間,他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

    其人對國家忠心耿耿,對義父義母孝順有加,對百信仁心仁德,對兄弟義氣深重,可謂忠孝仁義俱全。

    他曾因義母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而咳血,後又因義弟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傷心過甚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於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

    朱元璋痛惜萬分,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賜諡“昭靖”,侑享太廟,此後,沐氏子孫世襲黔國公,世代鎮守雲南,直至明末。

    是以哪怕以九難公主之尊,提起沐英也得尊稱一聲沐王爺。

    聽了九難的話,楊翼飛寒聲道:“師父放心,義士之血不會白流,終有一天,咱們會將失去的一切奪回來,這些叛徒也絕不會有好下場。”

    九難緩緩點了點頭,看向沐劍屏的目光中充滿了憐惜,她的遭遇與自己何其相似?她們兩人一個公主,一個郡主,都是在國破家亡後只剩下自己一

    人獨活於世,何等淒涼?

    對沐劍屏此刻的心情,九難感同身受,因爲她有過同樣的經歷,二十五年前,當她拖着殘軀逃出京城時,何嘗不是跟沐劍屏一般的絕望與無助?

    好在她們同樣足夠堅強,哪怕被逼到絕境,也頑強的活了下來。

    此時九難看向沐劍屏的目光,變得溫柔萬分,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柔聲道:“丫頭,如果你沒有去處,以後就跟着我吧!哪怕不再是郡主,也不能教人欺負了去。”

    沐劍屏看着九難那張美麗溫柔的臉,再忍不住心底的悲意,撲進九難懷中放聲痛哭。

    九難也不嫌她髒,用僅剩的那條手臂輕撫她的脊背,帶給她無聲的撫慰。

    楊翼飛嘆了口氣,放下門簾,見已經過了天橋集市,便輕抖繮繩,讓馬匹的腳步稍稍快了幾分。

    沐劍屏哭了一陣,將這段時間積壓在心底的負面情緒盡數發泄了出來,便就這麼在九難懷中睡了過去。

    ……

    京城到嵩山足有一千五百餘里路程,騎快馬兩三日可到,馬車要慢得多,加上路上給沐劍屏做衣服花去一天,楊翼飛一行用了六天時間纔到達登封縣。

    這一路上九難與楊翼飛對沐劍屏關懷備至,讓她重新感受到了有人寵愛的感覺,總算是慢慢讓她從家破人亡的悲傷中緩過來。

    沐劍屏是那種乖巧可人,又帶着幾分沒心沒肺的小迷糊性格,用一個後世的形容詞來形容,就是呆萌。

    這樣的小女孩,總是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就想將所有寵愛都給她,偶爾又忍不住想小小的欺負她一下。

    要說韋小寶的七個老婆中,他最配不上的就是沐劍屏,這個女孩天真無邪,善良高貴,由於涉世未深,純潔得便如一張白紙,在她面前,韋小寶其實一直以來心裏都帶着幾分自慚形穢。

    這也就是在小說中,現實中韋小寶那樣的人,能得到一個雙兒就已經是僥天之倖,跟沐劍屏這樣的女孩,根本不可能產生交集。

    不過如今是什麼都不用多想了,反正因爲楊翼飛的到來,韋小寶已經徹底出局,老老實實跟雙兒過點小日子挺好,也不用再去糾結什麼忠義兩難全了。

    沒在登封城中多作耽擱,九難只是讓楊翼飛買了一石米和些許油鹽醬醋,以籮筐挑着,徑直往嵩山而去。

    嵩山有太室、少室兩座主峯,山上多寺廟庵堂,號稱武林泰山北斗的少林寺便坐落於少室山,而九難的隱居之所則在太室山北。

    穿過一片樹林,一座距離懸崖不遠的精舍便出現在眼前,那精舍由幾間木屋組成,屋前圍着籬笆,形成一個小小的四合院。

    當一行人到來時,正巧看到一個十五六歲,身着白衣的少女,左臂挎着一個小竹籃,籃中盛着幾株蔬菜,右手持一把小鋤頭,從精舍東邊的一條小路往精舍而去。

    少女遙遙看到九難一行,頓時大喜過望,嬌呼一聲“師父”,便快步往這邊奔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