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末微官 >第二十章 東海談笑只說無
    沈重從來不敢輕忽古人的智慧,可眼前這些世家子弟和年輕士子的智慧,沈重還沒放在眼裏,他們的目的沈重一目瞭然。

    若能煽動自己爲國爲民熱血赴難,明天南京街頭巷尾就會傳遍“南都士子折東海,仁心碧血爲蒼生”的段子,等大義逼着自己去北京送死後,再感嘆着擠出幾滴眼淚送自己一個“義士”頭銜,然後繼續熱血沸騰地慷慨悲歌,爲國爲民。可若是自己不上道,那眼前這些忠貞英烈之士,就會伸出正義的大腳,將自己毫不留情地踩翻在地,然後訴一曲“我爲天下泣血求,東海竟無半點心”,讓自己在江南再也擡不起頭來,揹着一生的污點成爲他們天下揚名的踏腳石。或許這些人中也有幾個真心爲民的好人,可既然過程和結果一樣,誰還在乎他們的本心是不是純良。

    沈重忍下了掀桌子的衝動,北京之行纔剛開始,現在就不能隱忍,後面的漫漫長路又將如何。於是,沈重眼含着熱淚,站起對着一衆士子一躬到底,起身時已是泣不成聲,情緒稍復便熱血沸騰地說:“都道天下文運在江南,江南風骨在國子監,今日得見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良心,東海此生無憾。今日得諸位仁兄教誨,方知國事艱難,民生困苦,東海不才,當學諸位大才,慷慨激昂,爲民請命。遙思楊升庵先生當年左順門‘仗義死節,正在今日’的豪情,吾輩當不讓先賢,爲國爲民搏此一擊。諸兄此託,東海接了!”說完,雙手接過了那張催命的薄紙。

    見沈重接了,衆人臉色都是緩和,對沈重的態度一時親熱起來,相繼誇讚着沈東海人品才氣,整個大堂熱鬧紛紛。沈重謙虛着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對提出綱要意見的人一一請教,衆人也不復當初的倨傲,紛紛報上家世名號,反正不是侍郎的孫子就是御史的子侄,要不就是某世家子弟或是某世族的後輩,一個個放下身份、和顏悅色親熱地邀約着沈重日後定要上門做客,自己必然掃席以待之類的客套話,沈重此時也知道了那個領頭的正是福建道御史周宗建的侄子周世安。

    等沈重都詢問清楚,便喚掌櫃取來紙筆,坐在桌旁寫了起來。衆人奇怪也都上前圍觀,便見沈重一筆下去,紙上第一行就是“爲國事民生諫天子疏”,不由都是含笑點頭,於是便安靜地看着沈重寫下去。“今南京國子監諸生員,言,自幼學聖人之道,有匡扶國家拯救黎庶之宏願,不忍國事之艱難,仁愛百姓之困苦,由福建道御史周宗建大人子侄周世安領國子監才俊二十餘人,求託草民將其拳拳報國之心達於天子。言,若天子垂憐蒼生,當有所更易,則國家百姓之大幸,吾大明必爲盛世,天子必爲堯舜。草民年幼少文,不知世事,不敢掩其功,特爲陛下一一錄其名、述其言,願天子知民意,朝廷得棟樑,賢人有所用,以解天下之困。諫陛下復朝議、處廟堂、勤視事者太長寺少卿趙時用大人次子趙斯達,諫陛下罷廠衛,收稅監,輕賦稅者兵科給事中甄淑之長子甄謙鄒,諫陛下命太子監國事者蘇州虎丘曹門曹丹,諫陛下罷方從哲者揚州鹽商程家程卜燭,諫陛下啓用葉向高、李三才…………………………”

    周圍衆人看着沈重如此揮毫作疏,一個個臉色都是陰沉下來,互相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若沈重真如此向天子奏對,沈重如何不說,恐怕自家個個都是破家滅門的結局。沈重認真仔細地寫完,吹了吹尚未風乾的墨跡,擡起頭真誠崇拜地對衆人說道:“諸位仁兄放心,東海此去必不負所托,定將賢者大名和赤城之言奏於天子,日後國事興盛,黎民沐恩,兄長們名揚天下,小弟再載酒登門共醉慶賀。”周世安咬牙笑道:“東海這是何苦,你也是江南名士,何必分得如此清楚,吾等年長,能助東海顯名於朝野,乃是吾等之責,還是以東海名義,一人上奏即可。”衆人也是一起咬着牙笑着附和,非要東海把奏疏改了,換成沈重的名義。沈重自是百般不肯,衆人也是堅持成全,沈重便道:“諸位仁兄,小弟雖然自幼孤苦,讀書艱難,至今四書不通,五經不熟,可也知道不貪他人之功揚自家之名的道理,如何肯厚顏無恥據爲己有。再說,你我之名能否顯揚,何足掛齒,這國事民生方是要緊,若天子責問詳細,如方從哲因何是小人,做了些什麼,人證物證在哪裏,又如江南賦稅重在哪裏,應收多少,數字從何而來,小弟答不上來,使天子不能信服,誤了大事如何使得。反之,天子有疑可直接下旨召對調查,諸位仁兄再一一詳細條陳,豈不有力。因此,各位哥哥不要再勸,心意小弟領了,但主意已定,不復更改。”周世安等人一頭大汗,相互看着沒有主意,卻實實不能讓沈重真將那樣的奏疏呈上去,否則沒等天子憤怒,自己老子就得先把自己打死。於是周世安強笑道:“東海既然如此說,也罷,就按照你說得,吾等自己直接上疏就是,就不麻煩東海了。”說完如此勉強的藉口,衆人一擁而上親熱地搶回自己寫的綱要和沈重書寫得奏疏,看着沈重一副莫名其妙還嚷嚷着索要奏疏爲天下盡力的模樣,大家都是紅着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纔好。

    那周世安咳嗦一聲,岔開話題說道:“此事就是如此,不必再說。吾等倒是聽說東海賢弟居然通曉兵事,就請東海爲吾等講講遼東大局、攻守之策如何?”其他人也是藉機起鬨,避開剛纔的醜事,你一句我一句的重新囂張起來。沈重對薩爾滸決戰的提醒,以及對整個戰役的分析總結,引發了朝廷爭議,因此萬曆皇帝暗暗下旨傳沈重赴京,聽取其對遼東的建議。只是大明朝沒有保密意識,就是皇宮內院也是四處漏風,因此這消息已是傳得人盡皆知。南京六部和國子監的官員,自是拍着桌子對萬曆皇帝的糊塗和黃口小兒的沈重一頓大罵,因此南京的文人才俊和國子監一衆生員也就都知道了。本就對因爲兩部書一場戲而名聞天下的沈重嫉妒不服,再聽到連皇帝都要垂詢他邊關戰事、遼東戰局,更是不忿。因此國子監人等便派人盯着沈重一行,準備等他到了就給他個好看。待一一商量準備充分後,得知沈重已經入住祥雲客棧,便先派了先頭部隊給他個下馬威,不想馬前失蹄,先折了一陣。

    周世安等人原想着若是沈重中計接了諫言皇帝的差事,就虛情假意吹捧一番,日後再看他被皇帝治罪的笑話。若是推脫不肯諫言,就先責他失了大義,再在兵事上將他駁得無地自容,纔算出得口氣。此時周世安等人勉強岔開剛纔的敗局,重新回到預先的步調,便收拾了信心,再次點燃戰火,只是因爲剛纔的丟臉,語氣態度軟了一些。

    “東海,你說此敗乃是因爲用兵倉促,實則大謬也。經略、總兵和十一萬大軍皆已到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