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幕後科技公司 >第十章 手造機器人
    三米高的機器人矗立在實驗室中,金屬外殼還沒有覆蓋,由頭部,身體和四肢組成,近處觀看彷彿機器零件的堆砌參雜密集的電線。

    機器的外形多種多樣,人形機器人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可以良好的適應地形的變化,機械手部可以應對不同的複雜情況。

    對於現代社會而言,各種各樣的機器設備層出不窮,固定化的機械技術已經滲透在了人們的生活當中。大型機械可以做到許多人力無法做到的工作,也有着先天性的限制條件,地形限制。

    機器是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是重複勞動與計算的替代。機器的大小也由其功能與用途決定。作爲一款需要快速部署和應用的種植機器人,人形機器可以方便的搭載其餘模塊,實現種植任務。沙漠地貌並不是簡單的平地,高地,峽谷,沙丘多種多樣的地形,就決定了機器的大小與重量。

    這樣的機器人任何國家都能造出來,因爲缺少控制系統。無人操控並不是真的字面上的無人操控,一般指代的是遠程操控和自動運行。

    種植機器人缺少了各項系統的安裝,換言之,站在魏來面前的大傢伙,是個樣子貨。最先安裝上的是機器人的工作系統,自動種植,沙漠地形中,種子需要在1.2米深的位置生根發芽,簡單來說工作流程就是移動打洞放種子。

    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到了控制系統上。電力驅動的機器人,各項電子元件,在魏來的手中重新構建,形成了操控無人機的核心元件,這個長方體電子元件,抽屜大小,控制着整個無人機的運行。

    這正是系統提供的多功能無人機器人技術的精華,真正的黑科技,通過設定各項參數,實現機器人與環境的交互,命令的執行。

    簡單來說三大功能:環境掃描,精確定位,移動控制。

    魏來將它裝進了機器人的頭部,並給這個系統起了個名字,“感官”。

    接下來機器的運行所必要的能源轉化,動力系統。如果機器的能源供給只能運轉幾分鐘,作爲移動機器人是極其失敗的,而作爲固定機器人,它的效率又比不上現有工廠機械加工的效率,人形機器的劣勢便在此處。

    以現有的電力存儲系統和發電效率,對於一個移動機器人的體型無疑過於龐大。製備光伏發電板,用到了系統的優化技術,拋棄了傳統發電機,達成了小型化與能源的升級,沙漠中的機器移動需要耗費更多的能源,

    一頓操作,基本上使得機器移動耗電3,工作狀態5每天的用電量,機器人移動速度每小時100公里,極限速度每小時120公里。

    魏來滿意的看着製造出來的機器人,一週後,幕後科技綠地培育基地,魏來與蘇謙等人一起進行第一次實際應用測驗。

    衆人看着眼前的機器,沒人覺得會成功。眼前的機器人還沒有裝上外殼,重量1.35噸,電線與零件配合而成,一股濃濃的廢土風格。

    嶽作功心想,“本來以爲是個全地形車打樁種植機,結果是個機器人,有這科技水平直接上去幹翻大型製造業工廠了,整植樹造林幹嘛,真夠奇怪的,先看看再說,如果真的好使,好好研究研究。”

    跟嶽作功想的不同,趙菲芸與唐明江則對此產生了深深地對未來的擔憂,大衆雖然對於機器人並不陌生,站在產品的角度,如果產品功能單一,與其他機械相比效率不足以在市場競爭上獲得優勢,需要數個版本迭代升級來擠入市場,市場推廣與財務很有可能會嚴重拖累公司的發展。

    蘇謙知道魏來打算走的是與國家合作發展,走高端發展路線的,但也從未見過公司剛獲得了第一筆投資的同時,就開始造機器人,他覺得魏來有些好高騖遠。

    看着衆人的表情,魏來就差把等着瞧三個字寫臉上,趕緊說道:“開始測試”

    嶽作功趕忙安排員工,進行記錄。魏來叫人將種子放入機器中,開啓了機器,設置種植範圍,一平方公里。機器便迅速行動起來,插入,拔出,移動到下一位置,一氣呵成。

    “種子最大攜帶量:50斤”

    “種子分揀誤差:13粒”

    “轉向良好,地形適應良好”

    “障礙物測試通過”

    “全功率耗電量測試通過,持續運轉良好”

    “種植速度恆定,每平方公里種植時間:6小時”

    衆人看的目瞪口呆,蘇謙略顯激動,問道:“成本多少,功能還能再開發嗎。”

    魏來撓了撓頭,“我還沒算,光顧着製造了。”

    嶽作功兩眼放光,“魏總,資料有嗎,我能研究研究嗎。”

    魏來說:“暫時不行,我還需要完善,成型了給你。”

    對於工程機械設計師來說,一款全新的機械設備,尤其是現階段不應該出現的科技產物,機器人,對嶽作功的衝擊深深地激起了他的研究興趣,不自覺的,也對看向魏來的目光帶上了一絲敬佩。

    魏來開玩笑的說道:“大家都簽了保密協議了,這是目前公司最高機密,可別亂髮朋友圈啥的,哈哈。”

    衆人來到幕後科技公司的時間不長,此時第一次的對魏來與公司產生了期待,蘇謙第一時間察覺到了衆人的變化,微微一笑,內心想到“很快,我就會重回大衆視線當中,證明你的發展方向是錯的。”

    又是一週,顏佳怡忙着配合法務陳雪進行各種各樣的專利申請與購買,趙菲芸統計覈算材料的成本與公司支出審批,大家暫時留在了沙漠基地,等待着機器人二次測驗。

    同一臺機器人,外觀變成了銀白色,鋁合金材質,此時機器人的重量來到了1.6噸,一輛小汽車的重量。外觀的變化對於機器人的顏值有了巨大的提升,性能沒有什麼提升,對於電量的使用結果也被測試了出來,全功率可運行三日,移動五日。

    同時魏來着手於生產線的搭建,但是動力設備的抉擇讓魏來陷入了兩難。魏來叫過來了蘇謙,沉默了半晌,開口道:“我的無人機採用了新的能源技術,推出的話,可能影響很大。”

    蘇謙問道:“有多大”

    魏來又沉默,“可能所有人不用買電了。”

    “你怎麼獲得的投資”

    “找國家談的。”

    “那不就完了,你是開公司的,搞研發的,又不是搞民生的搞政治的,想的多的不行。”

    魏來豁然開朗,自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從獲得系統一步步產生對世界的影響,害怕國家發現,但是同時爲了完成第一個目標,沒有小打小鬧,自己的公司建立到地盤的承包,又哪件事不是依靠國家的存在。科技文明的發展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代人的前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