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漢室再起 >第一百八十三章 聯盟終成
    都門明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瑜這個時候基本上就是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在場的衆人都是屏氣凝神,孫權的話既然已經說出去了,全權交給周瑜,那麼周瑜的決定便是孫權的決定:“操雖託名漢相,實爲漢賊。吳侯以神武雄才,承父兄之基業,據有江東,兵精糧足,地方千里,麾下豪傑無數,正當橫行天下,爲朝廷除殘去暴。如今曹操自己送上前來送死,我們正好成全他,又怎麼能向這種人投降呢?”孫權也是精明,這樣既顯得信任周瑜,將來一旦生了變故,還可以將周瑜推出來。

    這就是身爲人主的謀算,說不定將來真的需要人爲這一次孫劉聯盟頂罪,那麼此人就是周瑜,絕對不會殃及到他,周瑜依舊在侃侃而談:“在很多人看來,此次曹軍南下,雖然說一場災難,但是某卻以爲,這恰恰是天賜於我江東的良機!”周瑜一番話說來,並不見得有多麼的慷慨激昂,但是語氣之中自有一股令人折服的氣勢,在孫策去世之後,江東的兵馬從來沒有動亂過,而這一切都是周瑜的功勞。

    孫權這個時候就是需要周瑜站出來表態,而周瑜也是十分的配合,孫權聽了之後固然心中大定,張昭等人看到諸葛亮就是有些不好下口,不負毒舌之名,稍微定了定神,孫權這個時候便是與周瑜唱起了雙簧,連忙問道:“公瑾所言甚善,但是曹操起傾國之兵而來,其勢甚大,又得了荊州一部分兵馬。我江東雖然富庶,但終究只是割據東南一隅之地,如何能與之相抗衡呢,公瑾所言的天賜良機又做何解?”誰都知道曹操這個時候不可敵,而周瑜不知道又有什麼高論。

    孫權這個時候所發出的提問正是江東羣賢的想要問的,但是由孫權搶先一步說了出來,讓他們進入到主臣二人的雙簧當中進行另一番思考,事實上要是雙方實力對等,江東文武早就是下定決心和曹操決一死戰了,就連張昭等人,也不會這麼着急的要勸孫權投降了,衆人的焦點都聚集到了周瑜的身上,這位江東雙璧之一的俊傑究竟要怎樣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即便是戰,也要讓衆人信服纔是。

    聽了孫權的話,周瑜微微一笑,這才自信十足地開口道:“曹操雖勢大,但此番遠征,數犯兵家大忌,安能不敗?眼下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爲其後患,而曹操久於南征,此一忌也;北軍不熟水戰,操舍鞍馬,仗舟楫,與江東爭衡,此二忌也;曹操進駐荊州即便是得了一秋之糧,但畢竟是勞師遠征,不能持久,一旦僵持下去,人無食糧,馬無藁草,此三忌也;驅中原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此四忌也。曹操兵犯此數忌,兵馬雖多,但必敗無疑。我等擒拿曹操,一匡天下,正在今日,瑜請得精兵,進屯江夏,必爲將軍破之!”

    “而且瑜之所言,還沒有算上荊州的兵馬,要知道現在荊州還有餘力和曹操一戰,北邊樊城依舊有文聘嵌在那裏,威脅其後方,而當陽又有荊州數萬兵馬,不管怎麼說,荊州的甲士都是比曹軍士卒更佔據地利!”

    “屆時一但破曹,曹操必然元氣大傷,便是可趁此良機,劉刺史揮師北上,收復荊州,而我江東,最起碼可以取下重鎮合肥,只要拿下了合肥,就可以吞併九江郡之地,威脅汝南,成功名之大業!”周瑜緩緩道來,早就是成竹在胸的模樣,讓得衆人有些信服,這番話喚作諸葛亮說,自然是說得出來,可是誰又會聽?但是說話的人是周瑜便是不一樣了,不過這個時候諸葛亮和伊藉在此,周瑜自然不好說他們要取了荊州。

    畢竟即便是周瑜要取荊州也一定是奇襲才能達到效果,雙方現目前,在擊敗曹操之前,始終都是盟友,而江東的武將自然早就是想抗曹的了,這個時候程普,黃蓋,韓當,陳武,呂蒙,淩統,董襲等人都是齊齊一拱手:“我等願隨都督破敵!”

    江東的武將自然是站在了周瑜一邊,武將發聲了,自然不比文臣那般高談闊論,說得簡單無比,但是聲音豪壯,直懾人心,而江東文臣,則是面面相覷,一言不發,孫權雖然是身爲人主多年,頗有城府,但是終究是一個年輕人,現在聽了周瑜的話,再想想之前被逼迫主和,頓時感覺這一口憋了半天的窩囊氣,也是出了大半。

    此時此刻,孫權充分的展現了他這個人主的手段,只見孫權步下臺階,到了周瑜的面前,當下長身而立,豪言道:“公瑾所言,令得仲謀茅塞頓開,我江東能有公瑾這般人才,實乃大幸,曹操老賊素懷異心,欲廢漢自立久矣,昔日所懼者無非二袁、呂布、劉表與我江東而已,今數雄已滅,荊州金甌殘缺,江東尚存一戰之力,我等身爲漢臣,與曹賊,當誓不兩立!今卿言當伐,甚合我意,此乃天授公瑾予我!”孫權自然是站在周瑜這邊的,更何況,他們已經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東西,江夏郡全郡之地。

    雙方在江夏爭奪了多年,江東這邊也終於是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土地,說到這裏,孫權也知道,是該和羣臣當面擺清楚立場的時候了,周瑜說了這麼多,也正是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臺階,孫權拔出腰間的佩劍,一劍斬下桌案的一角,厲聲道:“自今日起,我江東上下,有誰再敢言降曹者,有如此案!”孫權一般來說,都是比較仁和的一位君主,當然在歷史上孫權的後期說是一個暴君也不爲過了。

    不過那個時候是孫權徹徹底底的稱帝,朝中文武再也沒有人能夠制衡他的時候了,此時的孫權依舊是一個仁義而善於聽忠言之人,卻從來沒有如此厲聲說過話,作爲江東之主,這一番話說出來鏗鏘有力,文武衆臣見到孫權有此決心,縱然有其他心思者,也是應和道:“遵命!”這就沒有辦法了,江東諸賢自從諸葛亮來到此地之後,也對這個結果有所預料,此時都是選擇了沉默。

    而此時的孫權依舊是一手拿着佩劍,開始對此戰定下基調:“吾現在就任命周瑜爲大都督,程普黃蓋爲左右副都督,魯肅爲參軍,率水師五萬,進屯江夏郡,迎戰曹軍,餘者吾再調撥五萬步騎,先集結於柴桑,若水師不利,便是最好據城而守的準備,任何人,敢有抗命者,均按江東七禁令五十四斬施行!”孫權這一番佈置是早有謀劃的,此時此刻說出來成竹在胸,沒有半分的拖泥帶水。

    而不管是諸葛亮伊藉還是在場的江東衆臣也是明白,這一次,孫權是要舉江東之力,與劉琮一起迎戰曹操了,說完之後,孫權便是將寶劍插回鞘中,“公瑾接劍!”

    周瑜急忙上前,雙手恭謹的接過佩劍,“屬下定然不負主公所託,全力抗曹,主公便是在柴桑聽候吾傳來的的捷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