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戲子 >035 《百戰奇謀》
    梅長青有些擔心,倒不是說他害怕,大抵是一家子剛從汴州逃來錢塘,又歿了梅闌幾人,如今的梅園怕是經不起折騰了。

    文成先生清楚他的心意,安撫道,“莫要憂心,朝廷早有防備了,也就是個貪婪的世家作怪罷了,憑他一個虞氏在錢塘還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嗯”

    文成先生的話,梅長青總是信的,不爲別的,就衝他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溫。

    心底沒了煩憂,人便輕鬆起來,對虞氏之事他也起了些好奇。

    這裏的楊廣雖然改寫了歷史,但隋前的歷史還是沒什麼變化,南方聲名最顯的還是“吳郡四姓”,其次便是“會稽四姓”了。自入隋朝後,南方士族地位有所衰落,地位作用不及山東世家和關隴貴族,但仍是一方著姓,武氏立周後,南方士族又開始活躍,大有中興之象。

    錢塘虞氏便屬“會稽四姓”之一,於漢末崛起,盛名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六朝而不衰,是江南門閥士族的代表,前有東吳直臣虞翻,後有前朝名臣、書法大家虞世南。

    錢塘虞氏雖強,但相比於大周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梅長青想不通虞氏此舉,在他看來,世家人向來謹小慎微,他們憑藉道德、事功、學術以及強大的宗族實力,巧妙處理與各種勢力的關係,從而來維持家族勢力長久不衰,怎麼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

    梅長青疑惑難解,好在一旁有文成先生,便問道,“師父,錢塘虞氏雖爲江東豪族,卻是詩禮傳家,他們憑什麼謀逆”

    文成先生有些意外,心想這孩子莫不是有意謀略高興之餘,遂出言爲他解惑,“虞氏家風允文允武,錢塘長史虞文禮、守備虞世卿皆爲虞氏子弟,內有官,外有兵,這便是他們謀逆的依仗。”

    梅長青依舊摸不着頭腦,“這些實力或許可以拿下錢塘,卻不足以讓他們造反吧”

    “造反”文成先生失笑道,“誰說他們要造反了”

    梅長青傻眼了,“師父這是何意”

    文成先生輕笑道,“他們舉兵可不是要造反,你且看着,到時他們肯定會打出勤王的旗號。”

    “勤王”

    “對,”文成先生眼底閃過一抹寒光,冷聲道,“這些世家大族早年依附在太上皇與舊太子麾下,對當今皇帝登基只是一時的妥協。

    皇帝這幾年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重用寒門士子,已經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如今太上皇健在,他們自然要起異心。”

    梅長青撓了撓頭,“那不還是造反嗎”

    文成先生微笑道,“話雖這麼說,性質卻有區別,造反就是反大周,一旦造反,他虞氏就是逆賊,失敗了會被被抄滅九族。但勤王就不同了,勤王反的只是皇帝,虞氏就算敗了,也頂多落個與皇帝政見不合的名義,有諸多世家保着,皇帝最終也只能誅殺罪首,卻奈何不了整個虞氏,以他們千百年來積攢的底蘊,很快便會重新崛起。”

    梅長青這才恍然大悟,“如此說來,虞氏膽敢這麼行事,怕是得了諸多世家的支持,事成就是潑天之功,事敗也有人保着,只能傷及筋骨,卻要不了虞氏之命,倒真是打了一手如意算盤啊”

    文成先生也是一臉無奈道,“不過是世家的慣用伎倆罷了,魏時的“高平陵政變”不正如此司馬懿“營救郭太后”的旗號與勤王何異名爲救取郭太后,實則是爲司馬家謀利,以曹爽當時的權勢,司馬懿還膽敢如此行事,所仰仗的不就是司馬氏在朝內的根深蒂固嗎事敗了,也就他司馬懿倒臺,頂多再掉幾個腦袋,司馬家還是司馬家。結果司馬懿成功了,看看他司馬家的收益,當真是可怕,臨了直接謀了老曹家的江山。”

    梅長青嘆了口氣,鬱悶道,“果真是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依照師父的意思,這南方世家在大周朝內的勢力怕是不小吧”

    文成先生苦笑道,“這是自然,大周之所以能迅速拿下南方,這些世家可沒少出力。立國後,他們暗中指使舊太子逼陛下交出兵權,爲的就是從中謀權。如今的大周看似姓武,實際上不少地方卻是掌握在世家手裏,江東一帶,會稽如此,錢塘亦如此。皇帝派你沈伯父牧守錢塘,除了在與他們博弈,也是另有目的,這一點你倒不妨可以猜猜。”

    梅長青琢磨片刻,試問道,“殺雞儆猴”

    “沒錯”

    文成先生欣慰的點頭,心道,果然是自己看重的弟子,悟性天賦驚人,天生的謀士之才。

    隨即解釋道,“歷來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大周更是如此,這令皇帝寢食難安,恰逢千機衛祕傳消息,說錢塘虞氏有異動,皇帝便趁機派你沈伯父來錢塘。又趕上爲師因爲科舉舞弊一事與世家爭鬥不休,皇帝欲穩住世家,駁了爲師奏摺,爲師一時糊塗,一怒之下罷官離朝。離京前皇帝傳密旨與爲師,讓爲師來錢塘助你沈伯父一臂之力,爲的便是這殺雞儆猴。”

    梅長青感慨道,“如此看來,這錢塘怕是要迎來一場血雨腥風了,否則皇帝這殺雞儆猴之策豈不得白搭了”

    文成先生點頭,“不錯,這些世家都小看了皇帝的決心,以爲皇帝不敢妄動干戈,如今就看他虞氏能不能懸崖勒馬了,否則,迎接他們的將會是一場滅頂之災。”

    梅長青瞥了眼文成先生,心道騙鬼呢

    相比於梅闌的嚴父形象,文成先生就像個慈父,與梅長青關係如同良師益友,幾乎無話不談,梅長青對他也不藏掖。

    當下撇嘴道,“懸崖勒馬此時即便虞氏肯,皇帝怕也不會善罷甘休,箭在弦上,豈有不發之理”

    文成先生聽的心下大驚,梅長青猜的沒錯,此刻確實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皇帝雄才大略,胸懷宏圖大志,早就決心將江南世家趕出大周的政治舞臺,奈何這些人在朝中根深蒂固,一時找不出合適的理由拔除。眼下虞氏這番舉動,可以說是正中皇帝下懷,眼看煮熟的鴨子,皇帝豈能讓它飛了

    倒不是文成先生有意隱瞞什麼,他只是不願讓梅長青過早的去接觸這種朝堂黑暗罷了,沒想到梅長青卻自己就悟了出來。

    儘管他一直堅信梅長青是個天降之才,但心裏終究當他是個初讀書的孩子,如今看來,他還是有些小看這孩子了。

    文成先生自己從小也被稱爲“神童”,上私塾的時候,將春秋一口氣看完,並向私塾先生解釋其中的意思,私塾先生驚歎,稱他是一位大才。

    所以,他深知天才不能等閒教之,暗自盤算道,“看來今後不能光讓他讀四書五經了,兵法謀略也要提前傳授,否則,一旦讓這孩子沉迷詩詞歌賦,自己怕不得後悔莫及”

    於是梅長青傍晚返回時,手裏一多了本無名書卷,據文成先生說,這是他近些年整理出的一本兵法策略,梅長青手裏拿的只是其中的一卷。

    梅長青坐在馬車上一路翻看,心道,這莫不就是傳說中的百戰奇謀

    在他前世的歷史裏,百戰奇謀是一本具有傳奇色彩的兵法,儘管梅長青是一個唱戲的,但也聽過不少關於它的傳聞。

    傳說劉伯溫在幫朱元璋問鼎八方後,將他在軍事戰鬥中的奇謀怪略都記錄下來,編成一本書,也就是百戰奇謀。洪武八年,劉伯溫病危,臨終前他向兩個兒子表示,並非自己不傳祕技,只因爲他們才智不足,承受不了自己的畢生心血,若勉強要學徒惹禍害,倒不如讓兄弟兩安穩的過一輩子。

    在當時,任何人都想得到這本奇書,更何況是深知其才的朱元璋,劉伯溫清楚朱元璋多疑,就算他自己獻上兵書,也難免兩個兒子遭受猜疑,於是他請來很多朝中大臣、鄉紳望族,當着他們的面把書燒了。

    果然,劉伯溫的死訊傳到應天,朱元璋便派丞相胡惟庸打着祭奠的名義前去取書,可沒想到還是遲了一步,書已經燒掉了,而且還有那麼多人證,胡惟庸只帶回了一本郁離子和一封絕命信,朱元璋大爲惱火,隨手便將書信丟在一旁。

    後來的人們才知道,郁離子原來就是百戰奇謀,那封絕命書裏藏有破譯兵書的線索。

    兩百多年後,這本郁離子輾轉流落到一個農民手裏,他叫李自成,李自成打小就仰慕劉伯溫,仔細閱讀了這本書後,發現了其中的奧祕,然後憑藉從書中所學,他居然率領一羣農民打進了北京城,可惜就是時運差了那麼一點,要不然天下還指不定能輪得到韃子。

    如獲至寶的梅長青,內心自然是欣喜若狂,兵法謀略是他如今最期盼的學識,他身負大仇,蠻人、趙氏將軍,他們都稱的上是雄踞一方的諸侯,僅憑他一個人,根本就沒有可能復仇,他唯有依附一方大勢力,假力於人,才能借刀雪恨。

    目前天下局勢,唯有南方的大周與西北的大魏有這個實力,眼下梅園流落錢塘,而他又是文成先生的弟子,大概是依附大周的可行性較大。

    人道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賣身你也得有手藝纔行,別說他只是文成先生的弟子,就算他是文成先生的兒子,沒本事一樣借不來刀,借不來刀,他還怎麼殺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