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唐隱相 >第三百三十六章職業道德教育
    ();

    ();  李泌在荊州城新辦的書院依然叫做青上書院。而且,對於“青上”這個書院名,李泌特意讓人刻了一塊石碑立在書院門口。

    石碑上面說,爲紀念仗義執言、因納諫而死、大唐一代錚臣武侍郎,故而,書院名爲“青上”。

    青上二字,武明娘之父武侍郎的字號。當年武侍郎有歸隱之心,就給自己取了個“青上老人”的名號。

    只可惜,他剛剛寫好辭官歸隱的奏表,殺他的人也到了。

    石碑立起、書院揭牌的那一天,武明娘淚如雨下。

    荊州青上書院的院長是慶王李琮。讓李琮做院長,是李泌的主意。此人身兼數職,文職武職皆有,像什麼安西大都護,河東、關內、隴右諸藩安撫使,涼州都督,河西節度大使等等。

    當然,他還是荊州府的八品法曹參軍,而他最爲得意的官銜卻是荊州青上書院院長。

    “諸位,今後只要不是在府衙裏,還請諸公稱我爲李院長。”

    看着李琮金面具後面的那雙眼睛,張九齡和李泌等人都是鄭重的點了點頭。張九齡爲青上書院首席先生,負責教授官論,也就是如何做官,做一名好官。

    放眼整個大唐,他是最有資格教授此道的人物。李泌負責法學,楊綰負責講授職業道德。不過,這兩位開篇所講的第一句卻是出奇的一致。

    李泌說,依法行政。楊綰也說,依法行政。第一批來上課的荊州府官員聽了後都是有些懵圈,以爲這兩人是一個先生教出來的弟子。

    後來他們才知道,這楊綰是李泌的第一高徒。楊綰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齊家治國平天下,官員之責也……

    總之,很多很多他們先前沒有聽過的話,不知道的理論都從這位沒有做過官的楊先生這裏聽到了。

    而且,這楊先生還十分嚴厲,對那些遲到早退、不認真上課的官員,竟然是毫不客氣的訓斥。對那些屢教不改的,更是體罰加記過。

    而刺史張九齡有言,被記過者來年察考時,遲一年晉級。武明娘每次看到楊綰收拾那些官員,都是心裏暗暗發笑。

    李泌這位高徒,只從李泌那裏學了些理論知識,可這收拾人的手段,都是武明娘教的。

    武明娘所想,這做先生的不能總是慣着那些學子,只展現仁愛的一面,對那些自覺的學子有用,對那些老皮條就不管用了。

    對付那些老皮條,最管用的辦法就是打,狠狠地打。講道理你不聽啊,那就只有先捱打了。

    只一個月下來,荊州府第一批來此參加培訓的官員便是面貌大變,身心都受到了一次徹底的洗禮。

    張九齡呆了,李琮也是懵了。兩人雖是經常在書院裏,可看到這些官員的變化,他們也是喫驚不已。

    比如,荊州府有一位倉官,也就是管理官倉的官員。此人先前做事的時候很不認真,每年倉廩裏因鼠害和潮溼黴變的糧食,他都是大約估計一個數目後就上報庫損。

    這倉官這樣做,原因是先前的倉官就是這樣乾的,而大唐幾乎所有的倉官也是這樣乾的。他的上官想着此事也無法詳查,總不能每座倉廩每年都倒騰一遍吧?故而,他的上官也就由着他這樣幹。

    荊州青上書院成立後,張九齡聽從李泌的建議,擬定第一批進修官員名單的時候,就把管理官倉的倉官,還有度支部門的官員,首先列了上去。

    管理錢糧物品的官員品級雖然都不高,但是權力很大,更容易、也更有機會貪瀆,是典型的綠頭大蒼蠅。

    所以,爲了驗證李泌這套教育系統到底有用沒用,兩人就拿這些容易成爲蒼蠅的人開刀。

    事實證明,李泌的這套系統很成功。就拿那名倉官來說,進修了一段時日後,便覺得以前自己估摸庫損這事有些不合適。

    至於爲什麼不合適,楊綰楊先生說了,“度支賬目,錢糧實物,都要賬物持平,不差毫釐。度支倉官,負有管理國庫之責,就是爲大唐管錢管物,是大唐的大小管家,身份地位尊榮着呢!

    不過,反過來說,若是府庫裏的錢糧物品失之,則你等有負於大唐,對不起自己領的的俸祿錢糧。貪之,則與碩鼠無異,將自己置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地”。

    楊綰說的這些道理很簡單,這倉官聽了自己也是大唐的小管家這話,心裏頓時生出一股榮耀感。

    當然,他心中生出一股榮耀感以後,就想着要是再幹估摸數目的事情好像就有點不合適了。於是,這倉官就私下裏找了李泌,兩人合計了合計,就想出來一個辦法。

    那就是在荊州府所管的那些官倉裏,按照東南西北中的方位,分別挑出五座倉廩,然後清庫覈查。這樣一來,這五處倉廩庫損的平均數,就是這處官倉所有倉廩庫損的庫損值。

    雖然這辦法還是估摸,可畢竟估摸的準了一些。這名倉官折騰了一段日子後,就把荊州府所管的官倉實際存糧數目報了上去。

    張九齡覺得這倉官做的不錯,不僅表揚了他,還給他記了一功。歷來糧庫管理就是難事,有了這庫損值,以後管理起來就容易多了。

    不然,天氣會爲短少的糧食背鍋,老鼠鳥雀也會背鍋,甚至倉廩還會莫名其妙的起火……

    每年查點府庫,張九齡和那些屬官的耳邊就會充斥着這些說法。

    倉官的改變和作法,是書院職業道德教育成功的典範。張九齡將此事寫成文書報到戶部後,戶部的官員看了後也是頻頻讚許,請示過玄宗後,就寫入典籍,讓大唐所有府庫依照此例辦理。

    就此一項,整個大唐糧食猛增上千萬石。若是沒有這個辦法,這上千萬石糧食就不知道肥了某人了。

    所以說,再難管的事情,只要找到合適的辦法,還是可以管理好的。

    張九齡還有一道奏表,是呈送給玄宗的。在這道奏表上,張九齡將官員入書院進修一事詳細稟報了一遍,還把那位倉官的改變,都歸功於書院的教誨。

    玄宗看完這道奏表後,心情很好,就想着給辦書院的李泌等人封賞。當然,這種事一般都是要和李林甫和牛仙客兩位宰相商量商量的。

    其實,也就是和李林甫商量,牛仙客對李林甫的決定,“無不從”。

    “李愛卿,你看給書院那邊的人,如何封賞是好?”

    看着一臉笑意的皇帝,李林甫心說這可是武慧妃再次犯病以來,聖人第一次笑啊!

    想到荊州青上書院的院長是慶王,李林甫就說道:“陛下,這封賞越重越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