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統計大明 >第336章 貨幣戰爭
    id”con1197241”>

    王富貴離開之後,朱慈烺接着安排剩下的問題,吩咐人把皇家科學院的管事太監劉良臣。

    等劉良臣到了朱慈烺直接開口問道:“燧發火銃已經實驗過了麼效果如何”

    劉良臣拱手:“回殿下,燧發火銃跟原來的火銃比只是改變了發火機構,所以威力方面沒有變化。

    不過減少了維護火繩的時間,射速上有兩到兩呼吸的提升,而且火石燧發在潮溼的天氣更容易擊發,下雨天只要保護得當也能維持一部分戰力。”

    朱慈烺很滿意:“那生產方面呢有沒有什麼問題”

    劉良臣思考了一下說道:“從目前試製的情況來看,燧發機構零件增多,而這些零件又需要精細化調整,所以一套燧發機構需要一個匠人精心製作。

    一天最快也頂多製作一到兩套而已,這還需要其他工匠配合,還有就是採用燧發機構火銃的質量也增加了。”

    原本新式火繩槍初期型號重量一度達到二十斤,經過生產改進之後,現在整支火銃總重控制在十七斤多一點。

    就算減重之後,這個重量還是太重,特別是持槍射擊的時候,槍身過重既影響射擊精度,又增加了士卒連續持槍的難度。

    朱慈烺想了一下突然問道:“衝壓機研究的怎麼樣了”

    劉良臣擡頭看了一眼朱慈烺:“稟告殿下,現在一千斤、兩千斤、四千斤的畜力水力衝壓機都已經能使用了。

    但是更大的一萬斤的水壓機雖然也能用,但是效率很低,要是採用大比重齒輪材料又跟不上。

    目前一萬斤的水壓機一刻鐘只能落下兩錘,我們正在試用百鍛鋼做的齒輪。”

    朱慈烺吩咐研製的衝壓機有兩種,一種是用鐵塊配重,用齒輪、滑輪組加上槓杆原理,可以做到四千斤衝壓的規模。

    但是想要更重的衝壓,各種材料都遇到了瓶頸,牽引繩、齒輪、衝壓錘等等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

    四千斤也就是兩噸的壓力,目前是作爲造幣的技術儲備,但是現在朱慈烺確想起來好像後世說過槍械大規模採用衝壓零件能減重來着。

    所以他才這麼一問,不過目前來看,好像還不能達到要求。

    成不成朱慈烺還是決定試試:“你回去之後,把那些燧發槍零件設計成能衝壓成型的結構,然後試試能不能衝壓出來。

    要是能衝壓既減輕了重量,又減少了工匠的勞動,要是不行看看是哪些問題,想辦法改進。”

    既然聊到衝壓機,朱慈烺就接着問道:“那錢幣衝壓能不能完成了”

    劉良臣燦爛的笑着:“目前金銀已經可以衝壓,使用四千斤的衝壓機一次成型一百枚,一刻鐘落錘十五次,一個時辰能落錘一百二十次。

    這樣的話一天不間斷的工作就能衝壓出十四萬枚金銀幣,已經基本能滿足鑄幣廠的需求。”

    朱慈烺開心的拍拍手:“很好,這樣的好消息爲什麼沒有及時的通知孤”

    劉良臣不好意思的笑笑:“目前金銀幣雖然已經能衝壓,但是銅幣現在一次只能衝壓二十枚。

    臣等正在製造六千斤型衝壓機,爭取把銅幣一次成型規模提升到五十枚,打算到時候再跟殿下賀喜。”

    金銀是比較軟的金屬,銅又硬一些,而且相比於金銀幣實心的結構,銅板的結構是空心的。

    而且銅幣的需求量巨大,想要確保流通需要數千億枚以上。

    雖然已經使用了糧票打算替代金銀銅金屬貨幣流通,但是朱慈烺也知道想要完全取代還需要一個過渡階段。

    而且隨着大明貿易範圍的擴大,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承認大明的紙幣價值。

    在沒有能力進行武力威脅的情況下,只有乖乖的付出真金白銀。

    而且就算到了後世,金屬貨幣依舊有其生存的土壤,除非有一天實行了電子貨幣但是朱慈烺覺得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如果說銅幣在流通中的需求量是一千億枚的話,一枚銅幣可以使用二十年,那麼一年就需要生產五十億枚。

    如果一年生產五十億枚,那麼一天就要生產出來一千三百多萬枚銅幣。

    而如果衝壓機能一次衝壓五十枚,一分鐘一次,那麼一天能衝壓七萬枚左右。

    也就是說預計需要二百臺這樣的衝壓機才能滿足衝壓銅幣的需求。

    假設一枚銅錢4克,那麼一年五十億枚就需要兩萬噸銅。

    兩萬噸銅就是四千萬斤,這顯然已經超出了大明所有銅礦的採礦能力。

    即使鑄造的時候回收舊錢依舊有巨大的缺口。所以這個技術只是鑄幣計劃的儲備技術,現在並沒有到推廣的時機。

    爲何要用鑄幣來取代市面上流通的金銀呢而隨着美洲白銀的開採,白銀流入逐漸成爲了貨幣的主流。

    但是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貨幣戰爭,美洲金銀開採,除去成本之後都是利潤,大型白銀礦的發現使得開採成本進一步降低。

    所以就相當於那些歐羅巴人拿着不值錢的金銀跑到大明換走了大明的各種值錢的貨物。

    金銀這種東西,飢不能食,寒不能衣,對於單個百姓來說,這是一種財富。

    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他也就是一種貨物,把大明有用的資源換成了這種對於增加國力完全無用的金屬,那麼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這事喫虧了。

    而且那些掙錢的地主商人又把錢存進地窖,那麼就導致貨幣流通的進一步減少。

    有學者估計這個時期每年淨流入大明的金銀有數億兩,這代表着什麼代表着大明每年生產的價值幾億兩的東西都送到了國外,並沒有增加大明的國力。

    而大明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能有多少這不就相當於被人不停放血一樣麼

    所以用金銀幣取代流通的金銀,限制金銀的流入,讓那些歐羅巴人先到皇明商號換了金銀幣再消費

    明面上看好像是多此一舉,但是實際上市面上流通的金銀是可以通過發行量來控制的。

    而且他們用金銀未必換到的就是金銀幣,他們可能換到的只是一張張紙幣。

    紙幣花出去之後,商人總不能存入地窖裏去了吧存進去爛了又沒人賠償,要麼花掉,要麼就存進銀行。

    花掉的話就代表着促進了貨幣的流通量,要是存進銀行那就更好了,你不會花錢,銀行可以替你花錢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