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官道之步步高昇 >第1262章 發展之謎
    在楚天舒的指引下,衛世傑雄心勃勃地進軍青原市的土地一級開發市場。!

    進行土地一級開發,說到底還是從政府手裏接活,也需要經過招投標的程序。

    尤其是楚天舒分管這項工作之後,什麼事都強調要規範操作,他多次在會議說過,凡是從政府手裏出去的工程,必須走招投標的流程。

    不過,此招標非彼招標。

    新政出臺之後,政府出讓土地時的拍賣會,標準十分簡單,誰出價高地歸誰,連傻子也瞞不過。

    而在一級開發市場,所謂招標複雜得多。

    土地儲備開發交易心將此類招標分成兩部分,一個是金額標,一個是技術標。

    金額標很簡單,看哪家企業的報價更合理,可技術標複雜了,得綜合考察一家企業的資質、技術實力等等。

    而且每一個具體項目,金額標與技術標占的重也會有所調整。

    這樣一來,留下了極大的運作空間。

    國的事情看來還是越簡單越好。

    一旦弄複雜了,聰明無的國人,能從鑽到空子。

    說什麼金額標、技術標之類,外人看去一頭霧水,裏面的人卻深知其貓膩。

    一個月後,衛世傑便從土地儲備開發交易心簽下首單合同,對城北一處棚戶區進行開發整理,完成整理後的土地將由政府來進行收購。

    在青原市取得土地一級開發資格的企業,世紀陽光的實力不是最弱的,但也不是最強的。

    不過,市國土局局長兼土地儲備開發交易心主任蘇幽雨在審議會特意舉出了外環線道路改造工程的例子,說世紀陽光關鍵時刻的優異表現,是值得信任的。

    能夠與政府做生意,享受的待遇立刻不同。

    簽下合同後,以土地作擔保,再通過張寶智的運作,銀行的大筆資金便能陸續注入,拆遷過程不用爲錢發愁;土地完成整理後,政府又會來接盤。

    這樣既不愁買、又不愁賣的生意,想不賺錢都難。

    一級開發的利潤的確如楚天舒所說,不二級開發,但競爭也小很多,這裏掙的,幾乎是唾手可得的輕鬆錢。

    在楚天舒的力推下,青原市政府的土地儲備規模越來越大,青原的財政也變爲極大程度依賴賣地收入的土地財政。

    相應的,衛世傑從政府手裏接到的單也越來越多。

    有些看不眼的小項目,衛世傑再次發包給其它的小公司,自己穩穩當當地收承包費行,許多小公司的老闆,把他像菩薩一樣供奉着,指望着能從他手裏接些工程做。

    黃天龍、黃天虎兄弟也沾了不少光,天天在外面應酬不斷,人人以和他們攀關係爲榮。

    一家建築公司的老闆,甚至把自己包養的女大學生送到了黃天虎的牀。

    爲這事,黃天虎的老婆大哭大鬧來找衛世傑。

    衛世傑把黃天虎找來,當着他老婆的面把他臭罵了一通。

    伴隨青原地價、房價的瘋長,整座城市的經濟也蓬勃發展。

    政府手裏有了錢,不僅大手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還推出了多項民生工程。

    楚天舒被人冠以“賣地市長”的名頭,對於他的爭議從沒斷過,有人說他是敢作敢爲的經濟專才,也有人說他是推高房價的罪魁禍首。

    許多人不明白,爲何楚天舒寧可揹負罵名,也要力挺高地價,從而拉動了高房價?

    但明眼人都清楚,青原市政府絕大部分的收入來自賣地,如果任由地價和房價下跌,政府手裏的地賣不出去。一旦賣地收入減少,那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生工程只能途夭折。

    這樣的話,政績從何而來?又從哪裏能得到體現?!

    這些天,楚天舒忙得團團轉,不是被安排接待省裏來人,是開各種視頻會,或者參加企業剪綵,都是些面子的事情,不做又不行,反倒把許多正事給耽誤了。

    雖說是政府的副市長,楚天舒有着令人嚮往的地位,但也有別人沒有的苦惱和不快。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快樂,高官也有高官的煩惱,副市長的煩惱不是普通人的那種買房、業、子女學的生存壓力,而是仕途不得不隱忍的煩惱。

    最近,爲了鰲頭灣土地轉讓和冷凍機械廠土地出讓等事情,與市長郎茂才鬧得有點不太和諧,雖然談不被穿小鞋,但在工作安排明顯受到了冷落和排擠,這讓他常感到委屈,有些事明明不願意做,但又不能不委曲求全,只好去適應。

    這是政治,既讓人充滿無窮的嚮往,又讓人感到鬱悶,很多的時候,楚天舒的心裏積滿了怨氣,卻又找不到一個發泄的通道。

    楚天舒擔任過南嶺縣的縣委書記,是說一不二的一把手,在那個山高皇帝遠的偏遠縣城裏,一切都是他說了算,所有的人都要圍繞他這個心軸轉動。

    楚天舒在南嶺縣掌權了好幾年,帶領這個落後的小縣從國家級貧困縣一躍成爲了全省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全縣人均收入和縣城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因此得到了級領導的首肯,成功當選了副市長。

    由縣裏到市裏,由正處級成了副地市級,職務升了一個階梯,但在權力的使用,卻由說話算數的正職一把手變成了即使請示彙報之後都可能沒有決策權的副職。

    這種職務的轉換,使楚天舒稍稍有些不適,但他還是滿心喜歡。

    在官場,沒有永遠的正職,也沒有永遠的副職,沒當過副職,不可能當正職。

    從副職到正職是一次飛躍,同樣,由正職再到更高層級的副職,也是一次飛躍,那是通向更大的正職的通道,是升遷的必由之路,誰也免不了。

    楚天舒知道,葉慶平和郎茂才都處於仕途的關鍵時期,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微妙,既有合作,也有暗鬥,作爲副市長,工作只能聽市長郎茂才的安排,很多時候夾在間很彆扭,但也只有隱忍,儘量去適應。

    從省城開完會回來,葉慶平和郎茂才長談了一次,兩人達成共識,按照省領導的指示,把主要精力用在搞經濟建設,抓出一兩項在全省看得見摸得着叫得響的民生工程來。

    當然,他們作出這樣的決定,過去有底氣多了。

    因爲,楚天舒在青原市搶先一步實行了土地儲備的新政,通過連二連三的整理和出讓土地,爲市財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尤其是郎茂才,外環線道路改造工程的成功,像一劑鴉片與一碗雞血,既刺激他對項目搞建設了癮,又對撈政績充滿了歇斯底里的亢奮。

    近年來,世界經濟學界有一個著名的“國發展之謎”。

    各國的經濟學家都在研究,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底子薄弱的大國,還面臨着官員腐敗、貧富差距、道德滑坡等至今尚未根治的問題,那麼,這個國家究竟採取了什麼方法,能在短短几十年裏實現經濟騰飛呢。

    祝庸之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嘗試着回答了國發展之謎。他認爲,儘管面臨着諸多的難題,但過去幾十年間,國起碼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做對了兩件事,才換來了今天的成績。

    第一,在經濟,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徹底激發了民間創造財富的活力。

    第二,在政治,用經濟建設的成績來考覈各級幹部,迫使各級幹部必須撲下身子抓經濟。

    祝庸之的這一見解,得到了國內外經濟學家的廣泛認同。

    不過,在私底下與楚天舒等人交談時,祝庸之也感嘆過:“在如今國,不講政治的人玩不轉,可一個純粹的政客也走不遠,你哪怕再精於權術,如果當地經濟建設一塌糊塗,拿不出幾個叫得響的項目,同樣很難得到提撥重用。當然了,這種用人導向的負面效果也十分明顯,各地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大行其道。但反過來想,如果領導們都不去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國能發展得這麼快嗎?”

    祝庸之不愧是東南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政治經濟學家,眼光獨到而且一針見血,正反兩個方面的問題都洞若觀火,明察秋毫。

    通過對杜憑風和吳新元等人的處理,昔日掌控青原政法系統的強勢人物郝建成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在解除了政治的羈絆後,葉慶平自然也要端出自己的政績工程來。

    這項政績工程,是在江北打造出一座青北生態城。

    按照葉慶平與郎茂才長談時商量的設想和規劃,青北生態城的定位,不僅是經濟心,更是化心和科技心,並將在五年內發展成爲城市的副心,除開經濟指標的考覈,這裏還將建成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典範。

    雖然兩人在青北生態城的開發建設達成了共識,但是,圍繞着青北生態城開發建設的主導權,葉慶平與郎茂才又展開了一場明爭暗鬥。

    /8/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