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1911再造中華 >第745章 外交斡旋2
    威廉二世原本在挪威度假,得知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後便火速趕回了柏林。他跟斐迪南大公交情不錯,算是好朋友了,現在這位好友不幸遇刺身亡,他自然沒有心情繼續度假。

    只是,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和戰爭大臣法金漢等人寧可他繼續在挪威度假,最好玩他個一年半載不要回來!

    此時德國的軍事改革進行到很關鍵的階段,他們花了三年時間,完成了陸軍整體換裝,並且儲備了足夠武裝三十個師的武器彈藥,實力空前的強大。但不管是小毛奇還是法金漢都認爲不夠,他們儲備的武器彈藥還不夠多,德國陸軍的戰術體系還沒有跟上裝備更新的速度。這個時候跟協約同爆發大戰,對德國是沒有任何好處的,任何一名理智的政治家都會努力避免在這個節骨眼上爆發戰爭!

    很顯然,德皇陛下與“理智”二字基本絕緣。

    這一特點在他跟奧匈帝國特使面談的時候表現得淋漓盡致:談到大公夫婦遇刺事件,德皇陛下表現得比奧匈帝國皇室還要憤怒,用激烈的言辭指責着塞爾維亞人策劃的這起血腥的刺殺,聲稱必須讓塞爾維亞人付出代價。當特使試探性的提出奧匈將對塞爾維亞採取軍事行動以討回這筆血債,希望德國能夠履行同盟國盟友的義務,阻止俄國干涉的時候,德皇陛下非常爽快的回答:

    “德國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盟友孤軍奮戰的!”

    特使簡直喜出望外,兩腳帶風的離開了。

    法金漢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簡直要昏了,火速進宮晉見威廉二世,甚至都不掩飾自己的不滿了:

    “陛下,你怎麼能夠如此輕率地答應他們?我們的軍隊還沒有作好準備!”

    威廉二世一臉無辜:“我沒有答應他們啊,我只是保證德國不會讓他們孤軍奮戰!”

    法金漢好懸沒有一口血噴出來:這跟答應有什麼區別!

    早知道這樣就應該讓人把陛下的飛艇的氣放掉,讓他在挪威那邊多呆一段時間!

    也許在威廉二世看來,他並沒有許諾過奧匈帝國什麼,只是給奧匈帝國打了打氣而已,但他並不知道,奧匈帝國將他這句話理解成了:德國將與奧匈帝國並肩作戰!

    這無疑是奧匈帝國做夢都想得到的保證。

    自認爲得到了保證的奧匈帝國士氣高漲,迅速通過了武力懲戒塞爾維亞的決議,開始實施全國動員。當然,他們的動員效率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慢騰騰的,這裏頭有兩個原因:一是奧匈帝國的動員效率確實欠佳,想快也快不起來;二是因爲奧匈帝國試圖讓法國和俄國人看到自己在實施總動員,並且明白自己的態度,別在自己向塞爾維亞動武的時候多管閒事。

    說白了就是試圖通過聲勢浩大的全國動員嚇唬一下俄國和法國。

    他們的恐嚇確實起到了效果,可惜是反效果:俄國和法國都因此警惕起來,也暗中爲動員作準備了。

    在慢騰騰地實施動員的同時,奧匈帝國還向塞爾維亞就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一事提出了嚴正的交涉,列出了十個極爲苛刻的條件,如果塞爾維亞人能接受這些條件,這事就算過去了,如果不能接受,那就戰場上見。

    塞爾維亞接受了那十個條件中的九個,但是他們拒絕將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交給奧匈帝國審判,認爲這是在踐踏塞爾維亞的尊嚴。巧得很,奧匈帝國方面也表示一個刺客犯下了如此彌天大罪,奧匈居然不能將其逮捕、審判,那是對奧匈帝國尊嚴的踐踏!在這一問題上雙方都不肯作任何形式的讓步,就這樣僵住了。

    在談判陷入僵侍的時候,奧匈帝國的軍隊源源不斷地往塞爾維亞的邊境集結,並且向塞爾維亞的死敵保加利亞伸出了橄欖枝。

    此時的保加利亞還沒有正式加入同盟國,不算是奧匈的正式盟友,但他們對在背後狠狠捅塞爾維亞一刀這件事卻充滿了興趣。在去年那場戰爭中,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希臘、土耳其等一堆國家圍攻保加利亞,從保加利亞身上割走了不少領土,這個仇保加利亞一直記着呢,現在奧匈帝國要收拾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頓時就看到了奪回被奧匈帝國奪取的領土的希望,開始暗暗進行動員了。

    此時的保加利亞總人口不過四百萬出頭,軍隊規模也不大,只有區區七萬餘人,真的算不上強大。不過這只是紙面上的數據,過去幾年保加利亞每年都要向德國派遣大批軍校生,由德國手把手的教,用這種方式培養起了大量優秀的青年軍官,一旦戰爭爆發,這些軍官將會迅速搭建起一個個師的框架,讓保加利亞的兵力呈指數級遞增。當然,最要命的是,保加利亞人祕密地從中國進口了足夠裝備二十個步兵師的武器,包括半自動步槍、輕機槍、通用機槍、迫擊炮、霰彈槍、鋼盔、防彈胸甲等等,又從法國進口了三百門155毫米口徑榴彈炮,不管是輕步兵火力還是炮兵實力,放在歐洲都僅次於德國。

    最可怕的是,周邊國家沒有一個知道這個小國收斂起來的尖牙利爪到底有多鋒利。

    奧匈與保加利亞的接觸讓塞爾維亞深感不安,他們一邊苦苦與奧匈帝國周施,一邊拼命向俄國和法國求救————這兩位都是塞爾維亞的好基友,現在塞爾維亞有難,這兩位好基友于情於理都應該幫幫忙。

    法國顯然沒興趣趕這淌渾水,他們始終盯着德國,德國不動,他們是不會動的。但俄國不一樣,接到塞爾維亞的求援之後馬上就派出特使跑到維也納,直接了當的指出:“奧匈帝國的戰爭動員讓整個歐洲都感到不安,希望奧匈方面能夠冷靜下來與塞爾維亞心平氣和的協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在軍事上咄咄逼人。”

    末了,特使先生還表示:“俄羅斯永遠是斯拉夫人最堅強的後盾,是絕對不會眼睜睜看着斯拉夫兄弟被侵略、被屠戮而袖手旁觀的!”

    翻譯回人話就是:如果你們敢動塞爾維亞,別怪我對你們不客氣!

    威脅完奧匈帝國,沙皇又給威廉二世寫了一份信,言辭懇切的指出:“奧匈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行爲令人不安,請您看在我們之間的親情與友誼的份上,利用您的影響力約束住奧匈,別讓他們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走太遠。”

    威廉二世回信:“我正在利用我的影響力向奧匈施加影響,以避免這起不幸的事件演變成一場災難性的戰爭。”

    應該說,這對堂兄弟之間還是存在着親情的,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字裏行間都溫情脈脈,實在難得。可惜的是,國與國之間向來都是只有冰冷的利益,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再深厚的友誼,再感人的親情,也會在第一時間被撞得粉碎。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之間,甚至德國和俄國之間,都不存在什麼深仇大恨,並沒有要與對方爲敵的意思,他們都想避免依靠彼此之間的情誼避免一場戰爭。可惜,他們並不知道,這場戰爭不是他們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

    一直到八月中旬,花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奧匈帝國終於完成了對塞爾維亞的戰爭動員,整整三十五萬大軍在塞爾維亞邊境線雲集,蓄勢待發。不過,直到現在,奧匈帝國的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還沒有下定要跟塞爾維亞開戰的意思,他更希望能夠利用軍事壓力迫使塞爾維亞屈服,割地求和。說白了,他這一連串的組合拳打出來,只是想從塞爾維亞手中奪取一些土地。但這僅僅是他個人的想法,奧匈帝國統帥部可不是這樣想的:就算塞爾維亞願意割地求和,割讓的土地也不過巴掌大一塊,塞牙縫都不夠,哪有直接出兵把整個塞爾維亞一口吞了來得過癮!

    八月十七日,奧匈軍隊統帥康拉德向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報告:塞爾維亞軍隊向奧匈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事實上,那不過是兩軍在邊境幾個村莊爆發的零星交火而已,很快就平息了。但是在康拉德筆下,這幾次零星衝突成了數千人的大戰,他的報告使約瑟夫一世相信,塞爾維亞不會屈服,戰爭已經爆發了。

    八月十九日,康拉德再次向約瑟夫一世報告:塞爾維亞軍隊大舉出動,進攻了奧匈軍隊數座軍營,屠殺了許多奧匈士兵!

    事實上,那不過是兩軍一些閒得無聊的士兵在一個鎮子對射了上百發子彈而已。這種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根本就沒什麼出奇的。可這份報告卻激怒了約瑟夫一世:塞爾維亞人刺殺了他的兒子,不僅拒絕把兇手交給他審判,還屢屢向他的軍隊發動進攻,簡直就豈有此理!

    盛怒之下,約瑟夫一世向塞爾維亞下達了最後通牒,遭到拒絕後果斷下令康拉德向貝爾格萊德發動進攻!

    巴爾幹這個火藥桶終究還是炸了,魔鬼開始向歐洲人獰笑。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