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1911再造中華 >第749章 參謀長
    日本對同盟國宣戰完全在世界各國的預料之內,因爲日本本身就是英法扶持起來的,嚴格的說,英法算得上是日本的爸爸,現在爸爸有麻煩了,當兒子的怎能不挺身而出,替父親排憂解難?他們對同盟國宣戰並不稀奇,不宣戰才叫見了鬼了。

    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國身上。

    跟英法關係良好的日本加入了協約國陣營,那麼,跟德國、土耳其都保持着良好關係的中國,又會作何選擇呢?

    法國和德國的外交官都打了雞血似的,以極其旺盛的精力和極佳的口才展開了對中國的遊說,希望將這個龐然大物拉入自己的陣營。他們比賽着開出高價,法國表示如果中國願意加入協約國陣營,他們可以將柑塘磷礦所有股份全部交給中國,德國馬上表示他們可以將瑙魯百分之四十的磷礦開採權交給中國;法國表示可以將同登、老街等地劃給中國,德國表示可以在自己的東非殖民地裏劃一塊給中國……一個比一個大方,看得日本口水都流出來了!

    他們怎麼就沒有這麼好的命呢?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陳其美被法德兩國的外交官煩得夠嗆,找李思明訴苦:“你到底想加入哪一邊?給個準話我好回覆他們吧,我真的快讓他們給吵到耳鳴了!”

    李思明說:“哪邊都不加入。”

    陳其美喫驚:“哪邊都不加入?這麼好的機會,就這樣白白放棄?”

    李思明說:“我不覺得這是什麼好機會。再說了,這是歐洲人的戰爭,我幹嘛要傻乎乎的湊上去,讓中國人去爲歐洲人流血?纔沒這麼傻!告訴他們,中國依舊奉行不結盟政策,不會加入哪一方的陣營,不過……”

    古怪的笑了笑:“我們很樂意跟他們做生意,向他們提供藥品、醫療用品什麼的。”

    陳其美翻了個白眼:“原來你打的是發戰爭財的主意啊!”

    李思明說:“發戰爭財不好嗎?我可喜歡發戰爭財了!”

    於是,陳其美把李思明的原話轉告給德法外交官,不管是德國還是法國的外交官都大失所望。繼續奉行那個見鬼的不結盟政策?不願意加入任何一方?想做生意的話歡迎?笑話,誰稀罕中國的醫療物資和藥品了?他們最想要的明明就是中國那支強大的陸軍,還有近乎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

    此時,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認爲戰爭幾個月內就會結束,不會拖得太久,以他們的物資儲備完全可以撐到戰爭結束,所以對中國的提議反應挺冷淡的。他們做夢都沒想到,這場戰爭將持續好幾年,奪去數千萬人的生命。

    現在還有一個國家尚未站隊,而這個國家可是舉足輕重的。

    美國。

    美國跟英法關係相當親密,甚至可以說是一體的。但同時,美國跟德國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在美國白人中,德裔一直佔據着很大的比重,而且地位還不低。如果單純從血緣角度來說,美國不管站哪邊都不對,所以嘛……

    美國也表示他們中立,誰也不站,你們要打就只管打個痛快吧。

    當然,想做生意的話美國是舉四肢歡迎的。

    英法當然不會信美國佬那鬼話。此時美國的經濟實力早就超越了英國,成爲世界第一了,但一直以來,美國在歐洲人眼裏始終是個暴發戶,除了有點臭錢就沒啥了不起了。美國當然不甘心永遠窩在北美當個暴發戶,他們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像英法那樣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俯瞰整個世界,而這場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的戰爭無疑就是絕佳的良機,美國人會中立?鬼才信呢!

    一時間,歐洲與美洲之間往來的電報變得極爲頻繁,協約國陣營的外交官絞盡腦汁,窮盡一切可以嘗試的辦法試圖說服美國加入協約國陣營,跟他們一起**德國人。但美國真不是一般的矜持,死活不肯鬆口,對於協約國的外交官而言,如何說服美國人放棄中立政策將是一項極爲艱鉅的任務。成功了,名垂青史;失敗了,自掛東南枝,自己選吧!

    在外交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歐洲戰場的戰事也如同裂變反應般擴大,一個又一個國家被捲入戰火之中,一個又一個地區響起了隆隆炮聲。

    德國的動員效率一如即往的高,短短几天之內就動員起了一百五十萬青年。不過他們並沒有急着將那一百五十萬青年送往戰場,而是先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在演習中被李思明以一敵三狠狠地削了一輪之後,德國人已經意識到他們的傳統戰術早已落後,無法適應現代戰爭了,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他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初步完成了那幾十萬常備軍的戰術改革,至於這些剛動員起來的預備役,則需要重頭開始訓練,如果就這樣把他們送上戰場,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可怕的大屠殺。

    但法國人顯然並沒有意識到戰術改革的重要性。向德國宣戰後不久,他們便迫不及待地向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發動了排山倒海般的進攻。按法軍總參謀部在戰前做的作戰計劃,戰爭爆發後的第一時間,法國便要投入主力向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發動進攻,將德軍趕出這一地區,把這片淪陷了四十年之久的國土奪回來。這一計劃一旦成功,法國民衆的愛國熱情將空前地高漲,他們將會在氣勢上徹底壓倒德軍!

    數十萬法軍就這樣雄糾糾氣昂昂地殺向阿爾薩斯-洛林,向德軍的防線發動猛烈進攻。

    德軍毫不示弱,在總參謀長小毛奇一聲令下,好幾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浩浩蕩蕩地越過邊境,按照《斯蒂芬計劃》展開他們策劃已久的戰略行動。

    《斯蒂芬計劃》是過去四十年裏德軍總參謀部嘔心瀝血制訂的一份天才般的作戰計劃。這份作戰計劃的背景是有朝一日德國與法俄兩國同時爆發戰爭,德國面臨着歐陸兩大強國的夾擊。按照計劃,德國在東線將採取守勢,讓俄國人把裝備和訓練都遜色於德軍的部隊白白消耗在徒勞地撞擊德軍的鋼鐵防線上,在西線則出動主力猛攻法國,迅速殲滅法軍主力,拿下巴黎,迫使法國投降……整個計劃制訂得極爲周密,幾十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德軍總參謀長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份計劃進行修改,但整體戰略是不變的:西線全力猛攻,東線防守!

    戰爭剛一爆發,德軍便出動了四個集團軍,朝着法國猛衝過去。

    不過,法德邊境大多是大部隊難以通行的山區,德國想要進攻法國,只有一條路可選,那就是先幹翻比利時。拿下了布魯塞爾,出現在德軍面前的將是一望無際的佛蘭德大平原,這種地形對擅長大兵團運動戰的德軍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很不幸,比利時這個小國在戰爭開幕階段就要被德國人拿來祭天了。

    此時的比利時仍然嚴守中立,不倒向任何一方……事實上不管他們倒向哪一方都不行,倒向德國,法國要收拾他們;倒向法國,德國會活活撕碎他們!沒轍,只能中立。然而,中立也是需要實力的,像他們這種被兩個大國夾在中間、戰略位置極爲重要的彈丸小國,根本就沒有資格中立!

    巴伐利亞集團軍率先出動,越過比利時邊境,向比利時國土縱深推進。本來如果能先拿下荷蘭,進攻比利時將會變得更加便利,但德國總參謀部不願意這樣幹。一來,德國跟荷蘭關係很好,向荷蘭下手的話會讓德國的形象變得極其糟糕;二來,德國考慮到戰爭爆發之後可能要面臨英法的海上封鎖,這個時候就需要嚴守中立的荷蘭代爲從外國運回德國急需的石油、橡膠等等重要資源了。說白了,他們留着荷蘭只是爲了留一個可以透透氣的窗戶,所以荷蘭沒事,比利時卻要遭殃了。

    巴伐利亞王國那位倒黴的王儲的病情現在都沒見好轉,自然別指望他能上陣打仗了。沒轍,萊茵哈特只好代替他,率領巴伐利亞第6集團軍,充當大軍的前鋒,開入比利時境內,直撲布魯塞爾。

    他本人乘坐着一輛裝甲車,跟隨大部隊一起向前推進。一塊界碑被裝甲車履帶捲進去,輾進了地裏,萊茵哈特傾聽着履帶輾碎石碑的聲響,發出一聲低沉的嘆息:“現在我們越過了邊境,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了!”

    他的參謀長淡淡的說:“很快的。頂多幾個星期,我們就將在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下舉行閱兵儀式,然後凱旋……那時候恐怕還有很多士兵一槍都沒開過。”

    萊茵哈特有些驚訝:“你就這麼自信?”

    參謀長說:“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帝國軍隊的戰鬥力。”

    萊茵哈特啞然失笑。

    李思明訪問完德國回國後,他曾特意問過他對德國將領和高級參謀的看法,李思明的回答是:“都是一羣沉浸在普法戰爭勝利的輝煌中不肯醒過來的老古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真的很少……曼斯坦因算是最耀眼的新星,海因裏希在防禦方面的天賦也讓人眼前一亮……哦,還有魯登道夫,他的洞察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也讓我印象深刻。”

    他把這話記在心裏,回國接手王國的兵權之後馬上開始挖人。曼斯坦因和海因裏希已經被當成明日之星來培養,挖不動了,但是,非貴族出身的魯登道夫卻沒有得到充份的重視……

    於是,這位讓李思明印象深刻的高級參謀成了第6集團軍的參謀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