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聽說攝政王有個祕密 >第六百三十一章連敗
    “如你所想。”撥弄着鬢邊的流蘇,桓儇眼簾微垂,“那幾家現在皆和本宮綁在一塊。只有和本宮聯手對付溫家,才能全身而退。”

    正說着簾外傳來徐姑姑的聲音。婢子挑了簾子起來,只見徐姑姑一臉憤恨地站在門口。

    “出什麼事了?”桓儇皺眉道。

    聞問徐姑姑,臉色怒意更重,“高平王妃和楊家夫人,帶來一衆女眷在門口鬧事。非得要您給高平王和楊家一個交待。”

    “交待?本宮需要給他什麼交待。”桓儇翻身坐了起來,絳脣牽出一絲弧度,“讓白洛去通知京兆尹來拿人。來本宮府上鬧事,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徐姑姑聞言應諾離去。深吸口氣,桓儇赤足踩在地毯上,鳳眸中釀着冷意,“溫嵇這是在警告本宮呢。本宮做的事,他都知道。”

    一接到公主府的消息,劉禹規連鞋都來不及穿好,帶着人趕往公主府。

    可一到這,他瞪大了眼睛。他怎麼也沒想到在公主府門口鬧事的人,會是高平王妃和楊家老夫人。這兩人都不是他能輕易得罪的,偏偏他們鬧事的對象,又是在朝中隻手遮天的大殿下。

    “劉府尹,大殿下說要怎麼處置他們,你看着辦就好了。左右都是一家人,不必傷了和氣。”徐姑姑站在門口,一臉和善地道。

    大門再度合上。見勢不對的高平王妃和楊老夫人轉身就想走,哪曾想劉禹規已經讓人將她們團團圍住,一句解釋也不聽把她們一併押了回去。

    僕役回來稟報情況的時候,桓儇正與裴重熙在下棋。拈着黑子在指尖把玩一會,落在了天元處。

    “彆着急本宮給溫嵇,準備了一份大禮。”

    她笑得狡黠。鳳眸半斂,遮住了珠瞳中閃過的冷銳。

    在皇帝剛下詔調查溫、顏兩家的事時,御史臺又上奏彈劾桓儇,指責她縱容僚屬與京兆尹勾結,仗勢欺壓宗室長輩和楊家老母。

    御史在奏疏上叨叨說着孝字如何重要,高平王妃在怎麼都是桓儇的長輩云云。儼然一副希望皇帝能聽夠從諫言,處置桓儇。

    但事與願違,皇帝此時正被溫家氣得焦頭爛額,當庭呵斥了上奏的御史,‘不關心百姓過得如何,反倒是一味關心朕的家事。’同時下詔將高平王貶爲南平郡王,至於楊家免去國公之稱。

    當日晚上一封從江南來的奏書,毫無意外的出現在桓淇栩案頭。

    上奏者正是顧峯,他在奏書中寫明瞭年關將近的幾天,流竄在運河上的水匪,襲擊了三四個村落,之後又在其他鎮上,打劫了兩家富戶後逃之夭夭。又因水匪窮兇極惡,且人數較多,所以這才上奏懇求朝廷派兵剿匪。

    看完奏書的桓淇栩憤怒異常,當即令政事堂按制擬詔,責令刺史派兵剿匪。旨意下去的第二日,正是年節剛過的第一日,是以他臉色算不上好,因爲姑蘇刺史也是溫氏的族人。

    散了朝。桓儇瞥見溫藺一臉漠然地走在一旁,緩聲道:“溫書郎,老太傅近來可好?”

    言語中滿是關切之意,可聽在溫藺耳裏似乎又是另一層意思。只見他神色微變,拱手朝她作揖,“勞大殿下惦念,阿耶身體不錯。”

    “如此本宮也就放心了。不過太后近來身體似乎不太好,老太傅怎麼不進來看看?”桓儇揚脣,語氣款柔,“本宮很擔心太后。老太傅若是得空,可以進宮探望太后。”

    言罷,也不理會溫藺會有何反應。轉身拂袖離去。

    看着桓儇離去的背影,溫藺輕哂一聲。若非阿耶再三叮囑他們,不可在這個時候與桓儇置氣,他恨不得直接衝上去與她理論。

    旨意八百里加急,直接傳到了姑蘇刺史手裏。刺史對此事不以爲意,硬生生拖了三天才派兵攻打山寨,可卻無功而返。對外宣稱城中有人給城外的水匪通風報信,以至於他們四下逃竄。

    結果在這個時候,姑蘇長史顧峯領兵拿了刺史,而後又帶人順着線人給的線索。一鼓作氣地攻上水匪藏匿的深山。歷時半月,一共擒獲水匪五十餘人,剩下逃匿者,因追剿困難只得先行放棄。

    得知顧峯順利剿匪後,桓淇栩大喜。令他即刻交接好一切任上的事情,帶匪徒返回長安聽候發落。

    除了江南的匪患,桓淇栩十分高興。又因爲顧峯功勞最大,下詔賞其絲絹萬匹,擢升爲御史臺侍御史。而姑蘇刺史因爲玩忽職守,判斬立決。一衆匪徒,皆處以斬刑。

    匪患一除,百姓們的目光又回到了備受矚目的溫家身上。對於溫家清譽之名,越發的鄙視起來。趕在正月十五前,將顏非鳴的族人杖刑三十,流放嶺南。而溫淵待斬,其長官滄州刺史有失察之罪,判以流刑。與其勾結的一衆商賈,皆按律處置。至此溫家在這一局中,結局已定,損傷慘重。

    正當百姓以爲事情落幕的時候,顧峯以御史臺的名義彈劾前姑蘇刺史,官匪勾結,欺壓百姓。第一次未能拿下匪寨,就是他們自己通風報信。同時牢中的匪首也翻供,說自己是被刺史威脅,才劫掠百姓。

    這下桓淇栩徹底怒了。當朝下詔捉拿姑蘇刺史的親眷和一衆牽連者,一併處理。無論溫家如何上奏,也置之不理。

    敏銳的朝臣已經發現,在這場對弈中大殿下才會是最後的贏家。以至於上門求見桓儇的人,也逐漸變多起來。

    但是因爲春闈在即的緣故。各地聚於長安的士子,也越來越多。不少人因着想投到桓儇門下,是以送到桓儇府上的行卷也不知道多了多少。

    桓儇唯纔是用,知人善用的名號早就在貢生間傳開,都巴不得能把她看中,在考試的時候一舉奪魁,從此踏上青雲路。

    當然作爲投卷對象的桓儇,讓呂興萬租了間宅子下來,供給那些無錢可居客棧,只能借宿寺廟道觀的士子們居住。

    那些家庭拮据的士子對此十分感激,自然也牟足勁溫書學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