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吳起篇(7)
    魏武卒

    吳起打下西河八百里疆土,在翟璜的舉薦下,被魏文侯任命爲郡守。吳起成爲西河第一任郡守,也算是封疆大吏。魏文侯忙於其他戰事,也沒有發動對秦國新一輪進攻。吳起只能在西河,經營魏氏的新開拓的疆域。

    年輕人心性不夠穩定,年少成名,不加以節制,就容易出現三種情況。

    1、沉陷於過去的功業,總愛說一句話:當年的我,是如何如何?

    2、停滯不前,再難登高。

    3、再一個大跟斗,爬不起來。甚至會居功自傲,目中無人。

    所以,有一種人很厲害。尤其是年少成名,建立蓋世功勳,反而更加謙恭,充實自己,再現輝煌。

    面對成名,吳起又是如何沉澱自己,再現輝煌。

    現在的吳起,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沒資歷、沒背景、沒功勳的少年。他,不在是當年落魄的那個人。仕衛,報國無門。求儒,成爲棄徒。仕魯,成名被棄。仕魏,遇到賞識他的君臣。

    因爲仕魏的選擇,吳起成功證明了自己。同時,也讓吳起的個人簡歷,增加了兩條顯赫的人生經歷。

    1、攻西河,再次證明自己是不可多得的名將(軍功)。

    2、擔任西河郡守,有爲官的經驗(管理)。

    吳起二十九歲,以弱魯破強齊,一戰成名。今,三十二歲,又打得老牌諸侯國秦國,退守洛河,攻佔西河八百里疆域,再顯名將之姿。現在的吳起,不僅實現了少年之志(名將);還有顯赫的軍功(破齊、勝秦);又被魏文侯委以重任,成爲封疆大吏(西河郡守)。

    吳起,三十二歲,人年輕,有顯赫軍功,還被委以重任。如果是平常人得志,定會飄起來,忘乎所以。甚至連自己姓甚名誰,都不知道。吳起懂得節制,不僅戒驕戒躁,還懂得謙恭待人。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成名之後的吳起,是怎樣過好自己的人生。

    公元前408年,秦、魏西河一戰,秦國徹底退出了西河。秦國遭受重創,秦簡公被打怕了,採取防守姿態,不敢惹魏氏。魏氏因爲戰略轉移,也沒對秦國加大攻擊力度。秦、魏之間的戰事,告一段落,雙方進入了短暫的和平。

    西河無戰事,吳起也沒有用武之地。吳起的職責,除了喫好、耍好,享受人生,還要替魏氏守住並治理好西河。

    這裏會遇到一個問題:魏文侯爲什麼不加大對秦國打擊力度,趁勢對秦國發起亡國之戰。

    我想有以下原因:

    1、攻伐秦國,是魏文侯試驗變法後的成果。魏文侯伐秦,不是爲了滅秦,而是拓展生存空間。

    2、魏文侯的戰略中心,始終在中原地區。攻伐西河的同時,魏文侯又幹了兩件事:a、跨國遠征中山;b、助韓擊鄭、宋。

    3、有心無力。魏文侯又開啓了新的戰場,沒有時間搭理秦國。再加上,秦國建國幾百年,還有很強的軍事力量。保持目前的局勢,就是魏文侯想看到的。

    因此,吳起成爲首任西河郡守,一邊替魏氏守住新開拓的疆土,另一邊經營好自己往後的人生,進而爲進入魏氏權力中心做好鋪墊。這個時候的吳起,有沒有過度膨脹,史料沒有記載。但,迷茫的人生,定是有的。

    也許,吳起對魏文侯安排他當西河郡守,還有些不滿。吳起是打天下的人,適合征戰殺敵。治理疆域,不是他擅長的領域。秦、魏之間近十年沒有戰事,吳起過得是多麼無聊啊!

    一個人的到來,又讓吳起充滿了幹勁,重新找回了自己。那麼,是誰的到來,改變了吳起的後半生。

    這個人就是子夏。

    子夏是孔子門下‘十哲之一’,他的年紀比孔子小四十多歲,深得孔子喜愛。有種說法,孔子的儒學被髮揚光大,就是子夏的功勞。

    那麼,子夏爲什麼會去西河,出現在吳起的面前,並改變了他的人生呢?

    這就要從,魏氏這幾年發生的幾件事說起。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的這幾年,魏文侯又幹了幾件大事:

    1、助趙,跨國遠征中山。

    2、助韓,擊鄭、打宋、欺衛、攻楚。

    3、三晉伐齊。

    4、魏氏得到周天子冊封,建立諸侯國。

    魏文侯建立諸侯國,減少對外戰事,專修內政。一個現實問題,擺在了魏文侯面前:魏氏武力第一,奈何降不住民心。

    他用武力,打得諸侯沒有脾氣。東邊的齊國,西邊的秦國,南邊的楚國都不敢找魏氏的麻煩,宋、衛、鄭等下一個等級的諸侯,只能捱打不敢還手。但,新開拓的子民,不思魏氏之恩,卻感念故國情懷。

    佔其地,不得人心。這對君主來說,是一件急需解決的問題。

    魏文侯有事,就愛找翟璜。

    翟璜愛交朋友,也愛舉薦比自己優秀的人。翟璜成功替魏文侯解決了這個難題,舉薦了一個人:子夏。

    此時的子夏,正在魯國,發揚光大儒學。因爲翟璜的舉薦,魏文侯的需要,子夏來到了魏國。

    魏文侯讓子夏去西河設學,擔任主講。吳起是西河郡守,是這裏最高的長官。吳起、子夏、魏文侯,這三人之間就產生了關係。

    魏文侯讓子夏去西河的目的:a、籌建西河學派;b、取代以魯國爲中心的文化地位;c、降服西河秦人之心。

    子夏去西河的目的:將儒學這門顯學發揚光大,實現儒家治世的願望。

    吳起是西河郡守,就要支持魏文侯、子夏的工作。但,吳起簡歷上有個污點:儒家棄徒。

    吳起是儒家曾申門下的棄徒,被儒家除名。吳起討厭儒家高談闊論,卻不懂實時俱進。吳起和子夏,會不會產生矛盾,兩人配合度怎麼樣。這就要魏文侯做通吳起的思想工作。

    魏文侯的作用:調節吳起和子夏兩人之間的關係。

    魏文侯爲了讓吳起放下過去的恩怨,全力配合子夏工作,並警告他不能胡來,做了三件事:

    1、魏文侯以高規格的待遇接見子夏。

    2、魏文侯拜子夏爲師。

    3、翟璜、李悝等能臣、重臣,也來捧場,拜子夏爲師。

    魏文侯用這些舉動,給吳起傳遞了一個信號:子夏是我看重的人。你們過去的恩怨,我不管。你不能壞了我的大事。

    吳起不傻,自然看出了子夏這個老頭不一般。爲了自己的仕途,也不會做出僭越的事情來。

    那麼,這裏有個問題,子夏爲什麼能夠等到魏文侯、翟璜、李悝等人高規格的禮遇。

    用兩個字兩形容:本事。

    現在,來簡單介紹一下,子夏的那些事。

    生卒:生於公元前507年,死亡的時間沒有記載。

    老師:孔子。

    經歷:仕魯,做過太宰。

    特點:年紀大,學生多。

    功績:承上(孔子)啓下(荀子)。

    故事:爲子瞎眼。

    名言: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儒家有五聖:孔子(至聖)、顏子(復聖)、曾子(宗聖)、子思(述聖)、孟子(亞聖)。子夏師承儒家孔子,但,他的思想與儒家有些不同,甚至有點背道而馳。

    儒家主張復興周禮,子夏主張經世濟用。也可以說,子夏是儒家的另類。

    孔子(公元前479年去世)、顏子(公元前481去世)、曾子(公元前436年去世)、子思(孔子之孫,曾子之徒,公元前402年去世)、孟子(還未出生,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五聖之中的三聖:孔子、顏子、曾子,已經去世。子思是曾子的徒弟,輩分不高。孟子還沒有出生。

    孔子的弟子,大多已經去世。子夏是存活在世上爲數不多之一。

    此時的子夏,不僅是年歲過百的人。同時,他因爲兒子去世,哭瞎了眼睛。他的學問很高,弟子也很多。因爲這些背景,魏文侯不管子夏是老人,還是瞎子,把籌建西河學派的任務交給了他。

    簡單說:憑藉子夏的學問和威望,足以籌建西河學派。

    魏文侯、翟璜、李悝等人高規格待遇子夏。子夏來西河籌建學派,吳起做爲西河郡守也要前去拜訪這個年老又瞎的儒家宗師。

    吳起是儒家的棄徒,也看不起儒家門人在亂世之中的那一套。但,子夏很對吳起的脾氣。吳起與子夏之間交談,得到了兩個信息:a、儒學是門顯學,儒家的人,並不是那麼討厭;b、子夏是當代最有博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問,足以成爲魏文侯等人的老師。

    子夏也對吳起說了幾句話:

    1、郡守有破齊敗魯之功,但,樂羊有亡國之功,翟角有敗齊助魏氏建國之德。(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郡守擅長用兵,何不完善兵家之事,效仿孫武、司馬穰苴之舉,再顯輝煌,攻在千秋。(不能固步自封)

    3、郡守若能開拓擅長領域,專研兵道,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隨後,子夏說了一句充滿學問的話: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問君一席話,勝得十年書。吳起眼界一下開朗,看到更遠的東西。和博學的人聊天,總會有進步。吳起放下對儒家的偏見,做了一件事:拜子夏爲師。

    吳起不僅配合子夏籌建西河學派,支持他的工作。同時,也跟着子夏學習先進知識。吳起愛學習,天賦也高,並把學到的東西,用來實踐:籌建了聞名天下的一支勁旅:魏武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