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犀首篇(2)
    首倡合縱

    雕陰一戰,公孫衍再建大功,助秦國收復西河,徹底結束了魏秦兩國,歷經幾代人的恩怨。按照劇情發展,公孫衍有軍功(寧秦、雕陰兩戰皆勝)、有資歷(來秦國的時間不短)、是高官(大良造)、深得秦惠文王的信任。

    那麼,公孫衍爲什麼會離秦奔魏。難道是上天給公孫衍開的玩笑。

    對於公孫衍正是秦國炙手可熱的人物,卻離秦奔魏,有以下幾種說法。

    1、魏國的賄賂。

    魏惠王擔心秦國會加大攻勢,魏國的注意力又在欺負楚國和趙國。因此,魏惠王派人攜帶了很多財物去賄賂公孫衍,減少對魏國的打擊。

    2、公孫衍的不忍。

    畢竟,魏國是他母國,公孫衍還是有感情。公孫衍沒有加大對魏國的攻勢,反而建議秦惠文王稱霸西戎,再圖東進。

    3、一個人物的出現:張儀。

    正在公孫衍混得風生水起,一個靠嘴喫飯的男人張儀,來到秦國。並以王道、霸道的計策,獻給秦惠文王。張儀得寵,公孫衍失勢。

    4、秦惠文王的質疑。

    秦惠文王是個進攻型的選君王,魏國衰敗,就要加大攻擊。他怎會放棄伐魏,轉而稱霸西戎。這個時候的秦國,中原諸侯看不上。但,西戎不敢惹秦國。

    以上原因,皆是有的。但,公孫衍離秦奔魏總要有起因吧!那麼,起因是什麼呢?

    與吳起離魏奔楚一樣:選相。

    據殘存的史料記載,秦相去世,位置空了出來。前來參選的人有很多,其中就有公孫衍和張儀。

    參選的人,要麼是嬴姓宗室,要麼是有軍功,要麼是有資歷。其中,公孫衍的呼聲最高。畢竟,公孫衍有資歷、有軍功。按照商鞅成爲大良造之後,又成爲秦相。大良造之後,就是秦相,這是慣例。

    公孫衍信心滿滿,前來參選。他也認爲,秦相是囊中取物。

    可,選舉出來的結果,大跌眼鏡。不是嬴姓宗室的人,也不是有軍功的人,連老資歷的人也不是,更不是呼聲最高的公孫衍,反而是沒有任何功績,靠嘴忽悠的張儀。

    對於,這次選舉結果,太令人感到意外。同時,也讓很多人不解,甚至充滿憤怒。其中,公孫衍是最生氣的,發出一聲質疑:憑什麼是張儀。

    秦惠文王爲什麼選擇以張儀爲相,有以下原因。

    1、張儀的王道、霸道之策,很受秦惠文王的歡迎。

    2、秦惠文王不想讓公孫衍成爲下一個商鞅。

    3、秦惠文王想要打破朝局平衡,出其不意。

    4、有很多人忌恨公孫衍的軍功,中傷之言不斷。

    具體是什麼原因,不得而知。總之,這次選舉,公孫衍落敗,張儀獲勝。

    勢利小人得勢之後,會做什麼呢?

    答案:排擠、打壓、壓迫比自己能力強的人。

    張儀成爲秦相之後,就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於威脅到自己的人,就要打壓、排擠。其中有兩個人被打壓、被排擠最厲害:陳軫(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謀略家)、公孫衍。

    陳軫在秦國混不下去,就去楚國發展,留下了兩個成語:畫蛇添足、卞莊刺虎。

    公孫衍戰功赫赫,卻被一個遠不如自己的人取代,充滿怒氣。又被打壓、排擠,最糟糕的他還被秦惠文王質疑。尤其是魏惠王賄賂他的那些事,被人揭發。公孫衍雖問心無愧,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公孫衍效仿吳起,在功成名就之時,拋下功名,去了另外一個諸侯國。

    吳起在魏國功成名就,沒有選擇去了魏國。公孫衍的選擇比較多,但,他選擇了魏國。

    這裏有個疑問,公孫衍帶領秦軍揍魏國,收復河西。去魏國,豈不是送死。

    對於,公孫衍選擇去魏國,也有以下幾個觀點。

    1、秦國君臣的排擠、打壓。

    2、魏使邀請公孫衍去魏國發展。

    3、魏惠王急於擺脫困境,需要公孫衍的才華。

    4、名家惠施舉薦。

    5、公孫衍對母國充滿感情。

    我想還有一個原因:公孫衍去魏國,就能對付秦國。張儀和公孫衍,才能進一步交鋒。

    簡單說,公孫衍秦相選舉失敗;張儀的打壓、排擠;秦惠文王不想公孫衍成爲下一個商鞅,對他起疑;魏國趁着公孫衍不受用的時候,前來搭橋。最終,公孫衍放棄了在秦國奮鬥得來的一切,選擇去魏國發展。

    來到魏國,公孫衍開始了新的創業。因爲陰晉、雕陰之戰,讓他名享魏國。因此,公孫衍入魏,得到了魏惠王最高禮遇:1、魏惠王率領羣臣親自迎接;2、邀請公孫衍一起坐車,返回王宮。

    回宮的路上,魏惠王還說了一句不記前仇的話:以前你帶領秦軍是如何打我,以後,你率領魏軍給我打回去。

    來到魏國,公孫衍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爲了將軍,負責征伐之事。

    有了魏惠王的信任,還有魏相惠施的支持,公孫衍開始替魏國謀劃。但,公孫衍要替魏惠王解決心病:龐涓走後,魏國總是被諸侯打,勝少敗多。魏國君臣,很久沒有體會到勝利的喜悅。

    針對魏國目前的現狀,齊國太強,不能去惹。楚國很大,也不能惹。秦國風頭正盛,也不要去惹。最終,公孫衍把安身立命之戰,放在了魏國北邊頭號敵對諸侯:趙國。

    公孫衍沒有直接與趙國開戰,而是拉攏齊國,一起打趙國。這就留下了一個有名的故事:公孫衍忽悠齊將田盼。

    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呢?

    公孫衍邀請齊威王,一起打趙國,並說齊、魏聯手,欺負趙國是很容易:請國出五萬人,不過五月而趙破。

    齊威王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以田盼爲將,出征趙國。但,田盼發現了事情不對勁,五萬軍力,是攻不破趙國,問了一句:夫輕用其兵者,其國易危;易用其計者,其身易窮。

    公孫衍開始忽悠說:我不說容易,齊王怎麼會出兵攻打趙國。

    田盼是名將,主要的任務負責對付趙國。同時,他也是老實人,問了一句:打不下,就是欺君。事鬧大了,怎麼辦。(今言破趙大易,恐有後咎。)

    “公之不慧也。”公孫衍說了一番話:魏王和齊王都是愛面子的人。我們五萬打不贏趙國,爲了臉面,他們會增兵。(夫二君者固已不欲矣,今公又言有難以。懼之,是趙不伐,而二士之謀困也。且公直言易,而事已去矣。夫難搆而兵結,齊王、魏王見其危,又安敢釋卒不我予乎?)

    田盼聽了忽悠,贊同公孫衍的意見。

    戰事如公孫衍預料那般,並不是很順利。魏惠王和齊威王爲了大國之君的臉面,主動增兵伐趙。(恐其至而戰敗也,悉起兵從之)

    這一次,對趙肅侯來說是生平最大的失敗:東邊輸給了魏齊聯軍,趙將趙護、韓舉慘敗,丟了平邑、新城;西邊丟了河西、藺城、離石,趙將公子疵戰死。過了兩年,趙肅侯死去,趙武靈王登上歷史舞臺,羣雄逐鹿。(我在《趙武靈王英雄傳》講過這些事,這裏不多說了)

    此戰獲勝,不僅讓魏惠王嚐到了戰勝趙國的滋味。同時也是公孫衍入魏安身立命之戰,更是他首倡合縱,取得的勝利。公孫衍用勝利證明了自己軍事才能,是合格的名將,也傳遞出一個信息:公孫衍(犀首)又回來了。

    公孫衍來到魏國,首倡合縱,就打贏了趙國,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那麼,接下來,公孫衍還會有哪些出色的表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