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樂毅篇(2)
    亡魏入燕

    樂毅在趙武靈王時期,是一位少壯派,也是胡服騎射的後起之秀。按理說,樂毅的活動軌跡,會在趙國,披甲上陣,征戰諸侯,成爲一代顯赫的名將。可惜,樂毅的將星舞臺,不是在趙國,反而在燕國。是什麼原因,導致樂毅離開趙國,逃亡魏國。又是什麼原因,讓樂毅從魏國,去了燕國?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提及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對趙武靈王至關重要的第二個女人:吳娃。

    吳娃是誰呢?

    她是趙國大陵邑一位叫吳廣官吏的女兒。據史料記載,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出遊大陵,遇見了他夢中情人:吳娃。

    吳娃,排行孟,姚姓,也稱孟姚。據說,吳娃,是大禹的後裔。姚姓吳氏,娃是美麗的意思。又因爲趙武靈王的夢中之歌而稱娃嬴。

    趙武靈王夢見一個少女鼓琴而歌,因爲一首歌謠,一曲長袖折腰,成就了大爭之世,王子與灰姑娘之間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這首歌謠,也被記錄了下來: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

    現在,就來說說,這個女人對趙武靈王有多重要?

    據史料記載,趙武靈王得到孟姚之後的反應:甚有色焉,王愛幸之,不能離,三年不出宮。

    所以,孟姚的出現,對趙武靈王青年喪妻,很重要。

    趙武靈王不僅有了愛情,有了家庭,還在努力打拼事業。那麼,孟姚出現後給趙武靈王帶來了什麼呢?

    1、增添子嗣:趙惠文王、平原君。

    2、見證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功業。

    3、趙武靈王打天下有了新的動力。

    很可惜,灰姑娘和王子之間的愛情故事,沒有得到圓滿的結局。公元前300年,趙國又發生了一個變故:孟姚死了。

    此時,孟姚的年紀並不大,不到三十歲,卻死了。

    對於孟姚的死,也有幾種觀點:

    1、正常死亡:病死。

    2、非正常死亡:刺殺。

    對於孟姚的死,史料並沒有記載。如果孟姚有病,趙武靈王是沒有心情擊三胡,打拼事業。所以,孟姚的死,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被刺殺。

    孟姚的死,對於趙武靈王來說,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那個征戰疆場、擊三胡、拓數千裏胡疆的男兒,竟然做出了令人想不通的舉動:壯年退位、罷黜太子章、扶持次子公子何繼位(趙惠文王)。

    好在,趙武靈王有人格魅力。趙國的權利,在平穩中交替、過度,並沒有出現流血的局面,也沒發生動亂。

    趙武靈王壯年退位後,還幹了幾件事:孤單入秦、制定滅秦之策、降服樓煩、將中山國亡國之君中山王尚遷到膚施、第一個華夏君主在胡疆,修築兩道長城。

    誰也沒想到,雄心勃勃、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會出現意外,且在意外之中死去。這就是公元前296年,趙國發生了一場毫無徵兆的政變:沙丘宮變。

    對於沙丘宮變起始以及看法,我在《趙武靈王英雄傳》中多有提及,這裏就不說了。

    就是因爲這場政變,導致了趙國大量的將才,流亡諸侯。其中樂毅,去了魏國。

    甚至有種觀點認爲,趙武靈王扶持趙惠文王,是因爲孟姚的緣故。因此,孟姚成就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功業,也爲沙丘宮變埋下了禍端。

    真是成也孟姚,敗也孟姚。

    這裏有個問題,趙國發生沙丘宮變,趙武靈王被圍困三個月,爲什麼樂毅等人,沒有去救援呢?

    有以下觀點:

    1、動亂是廢太子章引起的,趙武靈王包庇兒子,惹禍上身。

    2、趙武靈王罪有應得,導致衆叛親離。

    3、李兌、公子成平叛,是正義之舉。

    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爲要打一個很長的問號。

    樂毅等人,爲什麼不救趙武靈王,其實很好回答。

    1、不能救,沒能力救。

    此時的樂毅,雖小有名氣。但,他不過是趙國的中級軍官,是沒有能力救援趙武靈王。

    2、沙丘宮變,事發突然,令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3、消息閉塞,樂毅等人根本不知道。

    從樂毅、劇辛、趙奢、龐煖、鶡冠子等人,在沙丘宮變之後,離開趙國,說明了什麼呢?

    1、這些人,要麼是忠於趙武靈王,要麼是忠於代安君。

    2、李兌、公子成,是平叛的忠臣,還是趙國的禍亂之臣。

    總之呢?沙丘宮變之後,樂毅等人,離開趙國,開始流亡諸侯。

    劇辛、趙奢,去了燕國;樓緩滯留秦國;田不禮逃亡宋國;鶡冠子、龐煖師徒,不知所蹤。那麼,爲什麼樂毅選擇流亡魏國。

    按照這些人流亡路線,樂毅爲什麼選中魏國。

    有以下觀點:

    1、對祖先的情懷:樂毅的祖先樂羊在魏國建功,他也想回魏國建功。

    2、沙丘宮變之時,樂毅不是在北疆效力,而是在離魏國很近的地方。

    3、魏國大梁離趙國邯鄲近。

    或許,還有其他原因。比如說樂毅覺得,去魏國他能夠發展更好,能夠有他發展的舞臺。畢竟,魏國有霸主的根基,尤其是在魏襄王率領下,國力有所恢復。

    魏襄王最後幾年,還是幹了兩件大事:

    1、聯合齊、韓,三伐楚國。

    2、聯合齊、韓攻破秦國函谷關。

    魏國位居天下之中,又是昔日的霸主,文化中心,人才的聚集地。魏國處於四戰之地,機會多些,容易有機會。雖不知道樂毅當時是怎麼想的,爲什麼選擇去魏國。但,能夠明確一點,沙丘宮變之後,樂毅去了魏國。

    然,樂毅雄心勃勃,去了魏國,並沒有大展拳腳。

    只能說,樂毅的運氣,是真的不好。

    現在來說說,樂毅在魏國的艱難的那些日子。

    樂毅賢、好兵,被趙人舉薦爲官,跟着趙武靈王混了很多年。他去了魏國,得到了禮遇,但他趕上了不好的時候。

    1、魏襄王去世。

    魏國第四代君主,第二代王魏襄王(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去世了。樂毅趕上了魏國新舊政權換主之際,國政不穩的時候。

    2、魏昭王繼位,尚未穩定內政,就被秦國欺負。

    據史料記載,齊、韓、魏剛攻破秦國函谷關,四國停戰。秦國趁着韓、魏、趙、楚同一年去世,抓住機會攻打魏國,奪取魏國的襄城。再戰,又敗。接着,就是伊闕之戰,魏國一蹶不振。

    3、魏國有名將公孫喜坐鎮,樂毅沒有顯露軍事才華,黯然失色。

    公孫喜伐齊、伐楚、伐秦,都參加了這些戰役,且取得戰果,是魏國有經驗、有資歷的老將。樂毅入魏,是個新人,不被重視是很正常的。

    魏昭王繼位,樂毅奔魏,沒有得到重用,除了上面三個原因,我想還有其他的:比如魏國不想因爲樂毅與趙國交惡。

    樂毅一腔熱血,欲在魏國建功立業,卻事與願違。那麼,樂毅會怎麼辦呢?

    樂毅有兩個選擇:

    1、留在魏國,等待機會。

    2、離開魏國,去他國發展。

    樂毅做出了第二個選擇:離開魏國,去其他諸侯發展。

    魏昭王雖沒有重用樂毅,但,還是善待他,給了官職。據記載,樂毅被燕昭王任命爲使者,前往燕國,最終留在燕國。這就是有名的一個故事:樂毅入燕。

    對於樂毅什麼時候以魏國的使者身份去燕國,史料也沒有記載。但,我們從《史記》、《戰國策》之中,還是能夠得到一個時間。

    公元前294年,齊閔王聯合宋國一同攻打魏國,在觀津打敗魏軍。

    也就是說,齊閔王趁着魏國內政不穩,秦國伐魏之時,聯合宋國伐魏,並取得勝利。魏昭王西邊要迎戰秦國,東邊要迎戰齊宋。爲了打破這個僵局,就需要朋友。

    趙國內政風波尚未平息,中山聯合樓煩反叛,不會助魏。韓國孱弱,自己也亂臣一團,不會惹禍上身。楚國忙於內政,更沒有時間插手他國的事情。

    因此,魏國能聯合的諸侯,只有燕國。

    樂毅出使燕國的目的:聯合燕國,牽制齊國。

    那麼,樂毅入燕,等待他的又會是什麼呢?他的人生,又會走向何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