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唐新世界 >玄甲軍
    在得到父皇的首肯之後,李世民馬不停蹄地趕往渭北軍營,爲即將到來的大戰籌備兵馬、軍械、輜重、糧秣。

    久經沙場的李世民深知,此次北上作戰,宋金剛其實並不是他的對手。他即將要真正面對的,是處羅可汗派出協助宋金剛的號稱天下最爲精銳的突厥騎兵。

    爲此,他專門訓練起一支敢於效死的鐵甲騎兵,名之爲“玄甲軍”。

    玄甲軍的士兵全部黑衣黑甲,就連坐騎也是清一色烏黑油亮的烏騅馬。士兵們腰佩用精鋼鍛造模仿漢代斬馬劍製成的長刀,揹負塗成黑色的黃楊木弓、水牛皮箭袋,箭袋裏裝滿一百支鵰翎箭,就連箭簇也是能射穿三層重甲的玄鐵鍛造。統一配備騎兵專用的高橋馬鞍、馬鐙……

    總之,大唐最爲先進的裝備都用在了這支隊伍裏。

    如果說裝備的精良值得稱道,更讓人稱道的當屬精銳士兵的素質。

    李世民帶領精心挑選的五千勇士進入隴山,最終只選拔出了三千勇士擔任玄甲軍。

    每一個勇士都要經過層層關卡的考驗。這三千勇士中,任意挑選出來一名,不但體魄雄健、武藝超羣,而且心理素質極爲強悍。

    李世民給他們制定了鐵的紀律,令行禁止,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執行。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人,也不會臨陣退縮。

    他們遠可用弩箭殺敵,近則用長刀,來去如風,只受李世民一人節制。

    等到兵部和戶部備齊了各項軍需物資,已經是隆冬時節。

    關中大地數次降雪,黃河的龍門渡口已經被厚厚的一層堅冰覆蓋。李世民決定率領大軍踩着堅冰渡過黃河,因此三萬大軍被命令在龍門渡口集結。

    李淵深知兒子此去是拼命去了,他不知這是不是父子倆的最後一面,因此心中忐忑不安。

    他親自趕往龍門渡口,在這裏爲兒子煮酒餞行。

    臨行前,李淵不無感慨地對李世民說到:“兒啊!每當我大唐有難,你總是挺身而出!父皇若能年輕十歲,定與你再赴沙場!”

    李世民自然一番謙辭,之後拜別父親,上馬率領大軍離去了。

    李淵則盈盈不捨地望着兒子的背影,他看着三萬大軍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皚皚的雪幕裏,纔在侍從的提醒下拍馬回宮。

    初到河東,李世民將帥帳駐紮在白璧嶺下,他在山營中下達了第一道軍令——全軍靜候待命,有擅自出戰者,夷三族!

    另一方面,他派出若干心腹,前往聯絡在突厥大軍壓境時被迫投降的許多舊部。

    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整個河東是一個大棋盤。他的第一步棋就是——截斷敵軍糧道。

    經過一個多月的行動,敵軍的糧草明顯喫緊。敵軍將領尉遲敬德和尋相按耐不住,主動前來唐軍的營壘挑戰。

    李世民派玄甲軍出陣應戰,將敵軍打得落荒而逃。

    諸將見敵軍逃跑,想要乘勝追擊,卻被李世民勒令回營。

    之後,經過長達五個多月的對峙,唐軍基本就在幹一件事情,劫糧並切斷敵軍糧道。

    敵軍營中糧草奇缺,戰馬日漸羸弱,士兵們上頓不接下頓。許多士兵乾脆也無心戰事,跑去山中打獵去了。敵軍的士氣降到了戰爭以來的最低點。

    轉眼到了初春時節,冰雪消融之後,原野上颳起了陣陣的沙城暴。草原上,牧草未長,中原的糧食也才下種。這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李世民深知,他期盼已久的戰機終於到來了。

    李世民率領玄甲軍衝鋒在最前線,馬瘦兵疲的敵軍沒抵擋幾下就開始全線潰退。

    李世民率領大軍一路窮追猛打,不給他們片刻的喘息之機。唐軍殺得性起,一日之內,轉戰幾百裏。

    身爲統帥的李世民,血染戰袍、汗流如注,他胯下的戰馬也是汗溼脖頸和前胸,他竟然渾然不覺。

    見此情景,舅舅竇軌勸他歇歇腳再做追擊,被李世民一口回絕,他認爲戰機難得,必須一鼓作氣,徹底擊潰敵軍。

    當唐軍追擊到雀鼠谷時,裴寂帶領的幾萬唐軍此時已經化作累累白骨,宋金剛在此列陣拒敵。

    他以爲唐軍見到自己同胞的屍骨,定會膽寒。

    可惜,他打錯算盤了。因爲玄甲軍,是一支鋼鐵意志的軍隊。

    在李世民的帶領下,敵人的陣型瞬間被沖垮。唐軍士氣大振,喊聲震天動地。

    在雀鼠谷,雙方一日之內八次激戰,宋金剛的主力大半被殲滅。

    李世民心知敵軍大勢已去,他這才下馬,與將士們在雀鼠谷休整了幾個時辰。

    順便,祭奠了一下死去的亡靈。

    第二日,唐軍又一陣急行軍,來到了介休城下。

    宋金剛在城下襬開了一字長蛇陣,企圖背水一戰。

    李世民熟讀兵書,知道此陣的破解之法,很快佈置下去,只用了幾個時辰就將敵軍全部殲滅!

    宋金剛已經心驚膽戰,丟了魂魄,他只帶少數隨從逃回了晉陽城。城中守軍本就不多,面對唐朝大軍萬難抵擋。

    一個漆黑的夜裏,宋金剛和劉武周帶領少數親信祕密出晉陽城北門向北逃竄,他們的目的地是陰山腳下的定襄城,處羅可汗的汗庭所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