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苗寨成員日記 >第 18 章 家裏有客人 02
    酸湯魚,是當地有名的特色菜。

    先用辣椒打碎,將其醃在罈子裏,中途放入甜酒,薑絲,密封。約一個多月後,辣椒變酸。這一罈子辣椒酸,作爲主要配料,可喫一年。

    熱鍋下油,放花椒,從罈子裏打半碗醃好的辣椒酸上來,倒入油鍋,滋啦滋啦一分鐘後加水,放魚。

    配菜芋頭杆、野薄荷、野蕨菜。在鍋裏一煮,麻辣且香,還有酸酸的口感,特別開胃。

    不過丁叔一家是廣州人,吃不了太多辣。阿爸又點了個蛋菇和油粑。

    蛋菇顧名思義,是用雞蛋,加上切碎的野蔥拌勻,然後灌入豬小腸,放到鍋裏煮熟。熟了之後,切成一截一截,放到盤子裏擺好,再放到鍋裏蒸五六分鐘。小腸因爲氣蒸的關係縮小,把裏面的雞蛋擠壓出來,像一個個香菇,因此這道菜叫蛋菇。

    油粑更加簡單了。苗族喜愛糯米,將糯米飯做成粑。小豆煮熟,放在鍋裏稍稍炒一炒做成陷,裹入糯米粑粑中。最後用油一炸,香糯好喫。

    “和廣東菜還真不一樣!”丁叔和他老婆都覺得很新奇:“做法也差很多。”

    “百里不同景,千里不同俗。”丁叔的老婆說:“那當然不一樣啦。”

    丁叔的老婆叫許念,石黛叫她許姨,聽說在廣東省文化局上班。這次一家人過來就是她的提議,廣東的風土人情她都體驗過了,非要到這鄉下來感受少數民族的氛圍。

    “你說這人怪不怪?”丁叔取笑許姨:“來之前還翻了很多書,說要看看苗族有沒有什麼忌諱。也不知道翻來翻去翻到了什麼。”

    “哈哈哈哈。”阿爸笑:“沒什麼忌諱的。”

    苗族是一個較爲溫和的民族,喫穿住行上沒有太多忌諱。

    今天正巧趕集,許姨想要去走走。喫飽喝足以後,阿爸帶着他們去主街玩玩。主街大多是賣衣服首飾的,各少數民族聚集,商品琳琅滿目,大多是自家手工做的,極具特色。

    “我也想要一套你們這樣的衣服。”許姨說。

    “這個多得是。”阿媽跟許姨一起挑選:“買這種花紋的,有蝴蝶。”

    苗寨對蝴蝶和牛,有着不一樣的感情。

    “咦,這個是什麼?”丁承放開他媽媽的手,跑到隔壁小攤前:“這個是什麼?”

    “qintu……”小攤老闆用苗語回了一句。

    丁承聽不懂。

    石黛見了,也跑過來:“這是螞蚱。”

    是用小草編的螞蚱,還有小鳥、小狗、小兔。石黛的外公也會編,所以她從來不買這個,都是外公給的。

    “我想要這個。”丁承指着一條草編的小狗。

    攤主雖然聽不懂普通話,可看丁承的樣子也能明白他說什麼,於是把小狗遞過來。可是石黛卻拒絕了,她附在丁承耳邊悄悄說:“不能要,要給錢的。”

    丁承:“多少錢?”

    石黛問了攤主,然後回他:“一毛錢。”

    丁承從小兜裏掏出五塊錢:“我有錢。”

    石黛:“哇!你有好多錢啊!”

    石黛平常是沒有零花錢的,偶爾阿爸給她錢,也不會超過五毛。

    拿了小狗,兩人轉身找阿爸阿媽。可是這一轉身兩人都傻了,剛纔賣首飾的小攤前,哪裏還有阿爸阿媽的身影?他們肯定逛着逛着就把這兩個小孩忘記了。

    丁承拿着小狗,左右看了看,看不到父母的他一下子就慌了:“爸、媽!”

    趕集的日子,人很多,丁承和石黛又矮,埋在人羣裏很難發現。

    “哇……”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羣,丁承一下就害怕了,一邊哭着一邊跑着要去找父母。

    石黛趕緊拉住他:“不能走不能走。”

    丁承:“我要找我媽,還有我爸。”

    石黛拽不住他,只能跟着亂跑:“不能再走啦,會走丟的。”

    丁承:“已經走丟了……哇哇……”

    石黛:“……”

    好像也是哦,確實是走丟了。

    石黛來縣城的次數屈指可數,她不認識路,不知道去阿爸阿媽去哪了。丁承這麼一哭,她也很害怕。可還是拿着剛纔買的那隻小狗逗丁承:“你看你的小狗都不哭,汪汪汪……”

    丁承只覺得害怕,還是哭,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石黛牽着他的手:“我帶你去找阿媽。”

    石黛牽着哇哇大哭的丁承,又走到剛纔買小狗的地方。找了個位置站着,石黛安慰丁承:“你阿媽很快就來了。”

    丁承:“他們不見了……嗚嗚嗚……”

    “不能哭不能哭。”石黛:“老師說了不能哭,你是大孩子了。”

    丁承抹了一把眼淚:“我才七歲,我是小孩……”

    石黛:“我才五歲呢。”

    石黛拉着丁承的手,丁承竟然莫名其妙的相信了她的話,她說爸媽會回來找自己的。丁承不哭了。兩人又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果然聽到了熟悉的聲音:“黛黛、黛黛?小承!”

    石黛開心的迴應:“阿爸!”

    剛纔幾個大人忙着買東西,真的把小孩給忘了。加上石黛和丁承跑到旁邊去買小狗,忘記得更是徹底。逛了一會兒之後,還是石黛阿媽先發現的:“好像少了點什麼東西?”

    許姨:“錢包嗎?我錢包在呢。”

    兩個男人:“沒少啊?東西都提着呢。”

    又走了幾步,石黛的阿媽才反應過來:“哎呀!黛黛呢?小承呢?”

    逛街之:孩子去哪兒?

    一行四人這才折回來找孩子。

    丁叔抱起眼淚汪汪的丁承:“喲,哭這麼傷心。”

    阿爸也抱起石黛:“剛纔是不是亂走了?”

    石黛:“我沒有。”

    阿爸:“走丟了害怕嗎?”

    石黛手裏還拿着丁承買的那隻小狗:“丁承哥哥害怕,他哭了。我只有一點點害怕。”

    可是石黛知道,只要站在原地不亂跑,阿爸阿媽會回來找她的。

    ******

    從縣城到村裏,再從村裏上山,爬過幾個山頭之後,到達苗寨。

    可是以往苗人上山,幾乎是靠雙腳,貨物多時拉個馬車牛車。現在一些有點錢的人,還能買個摩托車,石黛的阿爸就有一輛摩托。

    可是摩托哪裏夠他們這麼多人坐呢?

    沒關係,阿爸村裏有認識的人,叫人準備了一輛拖拉機。

    拖拉機平常用來拉重物,拉米拉木材,也拉人。上面放幾個小木凳子,一路嘟嘟嘟走在山路之間,除了有點顛簸之外,其他還是可以的。

    “沒辦法。”阿爸解釋:“這裏不像你們廣州,經常有車。山裏出行,就只能這樣了。”

    “沒事沒事。”丁叔也是個不拘小節的人:“拖拉機也挺好,我都沒有坐過呢。”

    翠綠的大山連綿不絕,拖拉機像一隻小昆蟲,一頭扎進深山裏。蜿蜒的山路是苗人辛苦開挖出來的,路邊的野花野草野蠻生長,肆無忌憚。

    山清水秀,樹木蔥蘢。

    許姨把丁承抱在懷裏,不由得感嘆:“都說苗人住十萬大山,有八十一寨,果然名不虛傳。”

    “還不是老祖宗比較慫。”阿媽說:“聽寨裏的老人說,很久以前苗寨也是生活在山下的便利地方。後來跟人打架,打不過,就跑進深山裏了。”

    許姨:“跟誰打架?”

    “不知道。”阿媽又說:“陳年老事,口口相傳,都成傳說了。”

    石黛聽外婆說過一些傳說,苗人鼎盛時期的時候,擁有許多部落。可是外面兵荒馬亂之後,打又打不過,只能帶着家人遷入更深的山裏,自給自足,極少與外面聯繫。有的苗人走丟了,去了其他地方,於是如今苗族散落在雲貴川等地,無一例外都住深山裏。

    石黛曾經問過外婆:“走丟的苗人去了很遠的地方嗎?”

    外婆:“對,不止我們這裏有苗寨的。”

    石黛又問:“你怎麼知道他們走丟了呢?”

    外婆:“老人們說的。”

    石黛:“萬一我們纔是走丟的呢?”

    外婆:“……”

    邏輯鬼才。

    苗族有句古話:苗人千里亦同宗。

    幾百年來,散落於各地的苗寨都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習慣,可是他們都自稱“hmub(苗語)”人,或者“hmaob(苗語)”人,翻譯過來,便是漢人所稱呼的苗人了。

    如今時間太過久遠,就連苗人都難以追溯自己的歷史。

    常居深山,種稻爲生。苗人用陰曆,於每年陰曆九月之時過新米節,當地也稱之爲“喫新米”。

    新米節對於苗人來說,堪比漢人的過年,這是苗族最盛大的節日了。每到這個時候,大家盛裝打扮,吹起蘆笙,點起篝火,在一旁跳舞。而後還會殺牛祭祀,以求祖先保佑,大自然神靈庇佑。

    阿媽說:“就要到新米節了,不如你們留下來一起過節。”

    拖拉機嘟嘟繼續往前走,遠處傳來幾聲鳥叫,路的兩旁也漸漸出現菜地。人類活動的跡象逐漸清晰起來。許姨問:“就要到了吧?”

    是的,前方埋在大山的寨子,漏出彎彎的屋檐,一排木製吊腳樓出現在眼前,路上小雞在悠閒找食,小狗睡在寨子口,懶洋洋的擡頭看了一眼。

    這裏就是蘆寨了,苗人聚居的地方。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