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夏風雲
    河北路的戰事打的如火如荼,有了充足的後勤,城防無憂的顧廷燁哪有這麼安分,遼軍對涿州城束手無策,但宋軍可以隨時騷擾遼軍,短短五六天時間,就讓遼軍不勝其煩。

    涿州局勢一舉逆轉,之前是大宋擔心無法度過越來越冷的寒冬,這一次,該輪到遼國人了,輕型火炮最大的作用在這個時代發揮到了極致,遼國人辛辛苦苦修繕了好幾天的營地,顧廷燁簡單的一次偷襲,就讓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

    不,應該說是比以前更加嚴重,相比於涿州城,遼軍營地的結構更加簡單,幾乎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易燃之物,更不用說人喫馬嚼的糧草了,爆裂燃燒彈,可以在遼軍大部隊反應過來之前就打到遼軍營地腹心。

    這一次,顧廷燁的騷擾頻率,比之前夜襲之前更加頻繁,之前是純騷擾,這一次就是帶着目的性去的,遼軍圍城半年有餘,將涿州城圍的水泄不通,終於在顧廷燁孜孜不倦的騷擾下,不得不後撤十里,合軍一處,才避免了讓他們無可奈何的騷擾戰略。

    在沒有辦法應對宋軍火炮之前,遼軍的圍城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但是在這個時候,遼軍騎虎難下,打又打不得,撤又撤不成,無他,一旦遼軍撤退,整個燕雲十六州的漢兒就要起了異心,雖然說燕雲之地的漢人對於大宋已經沒有多少認同感,但是作爲二等公民的他們,在看到遼軍頹勢的情況下,自然會認爲宋遼之間實力發生逆轉,誰也不敢保證是否會有大面積的漢人難逃。

    而遼國國內,契丹族要不是戰士,要不是牧民,像耕地和匠工之類的,大多數還是需要依靠北地漢人。遼國上層最起碼的共識還是有的,一旦發生漢人南逃這種情況,就是遼國衰落的開始,契丹族之所以能夠壓制住蠢蠢欲動的北方各族,就是因爲有燕雲之地漢人工匠提供精良武器,以及大漠之地最緊缺的糧食和鐵器等,若是失去這些,已經失去先祖勇武的契丹族,是無法壓制住更北方苦寒之地,被越來越冷的天氣逼的不斷南遷,比契丹族先祖更加驍勇善戰,爲了活命不惜一死的其他部落勇士。

    大約十天之後,河北路的戰事就陷入了僵局,但卻對大宋有利的是,因爲遼軍的後撤,易州和瀛洲的後勤物資和援兵源源不斷的運送到涿州城,更加爲顧廷燁添加了一份底氣。

    任誰都知道,最多一個多月,遼國就要退軍,河北路的戰事將會以大宋佔據三州作爲結尾。

    此間詳情,遠在千里之遙的西夏卻不知情,他們最新得到的消息是,大宋西平侯親入涿州城,帶去了大量的物資,宋遼之戰從一開始遼國佔據上風變成了勢均力敵。

    這個消息,讓西夏內部有心者突然增加了緊迫感。

    -------------------------------------

    西夏屬於半農耕半遊牧的政治體系,建國以來,除了嵬名氏爲皇族之外,其餘部落不計,實際上各領風騷的有四大家族,衛慕家族、野利家族、沒藏家族、梁家,除了梁家爲漢人之外,沒有部落支撐。

    衛慕家族,野利家族,沒藏家族都是党項羌大部族,衛慕家族隨着時間推移,以及權勢的衰落,已經逐漸退出西夏朝堂,部落也被朝堂新貴逐步蠶食瓜分。

    權臣沒藏訛龐因被當前的西夏國主忌諱,又因西夏國主和沒藏訛龐的兒媳婦私通,陷害沒藏家族謀反,被西夏國主設計誅滅全族,也已經成爲過去式。

    而野利家族,雖然也經歷過被打壓,甚至於當年的野利皇后都被現任國主前任的舅舅給誅殺,但是好在沒過多久,李諒祚就對勢力越來越龐大的沒藏家族起了戒心。

    爲了避免自己被架空,如同自己父親一樣,被自己的親兒子連同外戚給割掉鼻子,實際上形同弒父這種情況出現,將本來被打壓的野利氏給保護了下來,以對抗越來越跋扈的沒藏家族。

    沒辦法,誰叫沒藏家族越老越跋扈,連續出了兩任皇后的他們如日中天,成爲李諒祚皇后的沒藏皇后一點也沒有爲人妻子的做派,事事向着沒藏氏。

    而李諒祚的母親沒藏太后更是離譜,先是與下屬李守貴私通,後來又與侍衛喫多記私通,甩了李守貴,李守貴妒火中燒,趁沒藏氏外出打獵,設伏擊殺了沒藏氏和喫多記。

    可以說,西夏的皇族簡直比後世狗血電視劇更加狗血。雖然遺傳了父親和母親性格的他好色,但不見得就是個昏君,相反還是個手腕很厲害的人物,自然不會看着沒藏氏騎在皇族頭上。

    他不僅僅保全野利氏對抗沒藏氏,在沒藏氏覆滅之後,又扶持沒有根基的梁家來平衡朝局,相比於西夏党項大部族,他反而更信任投靠西夏的漢人,引用漢族士人景詢等任職。他廢行蕃禮,改從漢儀。他調整監軍司,加強軍備,並控制軍權,使文武互相制約。又增設漢、蕃官職,充實行政機構。

    無論是原時空,還是現在這個時空,之前他做的都不錯。

    可惜的是,這個時空第二個變數盛長槐到來,把他苦心經營的平衡局面給打破了。

    秦風路一戰,外戚中他最爲信任的小舅子梁乙埋陣亡,皇族軍隊損失慘重,最讓他難以對國內貴族交代的是,兩千質子軍屍骨無存,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党項部落下一代的繼承人。

    可以這麼說,這一仗,直接將党項族年輕一代的骨幹葬送大半,十幾年後,西夏党項部落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番官番將將會和大宋前些年一樣,面臨着青黃不接的局面。

    這還僅僅是西夏全局考慮,放在西夏貴族一家之中,失去了最有前途的繼承者,餘下的子孫良莠不齊,又沒有繼承人那種無可置疑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壓倒性的部族支持,各家都會上演一場爭奪家產部族的好戲。

    也正因爲這一點,西夏部族和皇族之間離心離德,要不是李諒祚多年的威懾力,恐怕國中早就已經烽火連天,不知道幾人造反,幾人稱王。

    年事已高的李諒祚勞心勞力,甚至一度想着把皇位傳給他和遼國公主所生的兒子李秉賜算了,畢竟這也是自己的兒子,讓他當西夏國主,還能得到遼國的支持,說不定能夠壓制住國內部族的反撲。

    也許是李諒祚運氣太好,沒過多久,失去正統繼承人的各部落紛紛發生了爭奪繼承人的明爭暗鬥,李諒祚不愧是真正的平衡大師,一手大棒,一手拉攏,將這不利的局面扭轉過來,甚至他心裏還在慶幸,幸虧這一次襲擾大宋,西夏國內都認爲勢在必得,將自家最有前途的繼承人派了出去,留下了的都是一幫沒有絕對優勢之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