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反派肆意妄爲[快穿] >二〇一 活字印刷
    幾個翰林開心的捧着字母表就要告退,魏仁浦忽然問了句:“皇上,這‘a’是怎麼來的?爲何要讀作啊?此種符號,臣從未在典籍上見過呢?馮大人,你家裏藏書甚豐,可曾見過?”

    馮平搖頭到:“下官從未見過,也許皇上是從宮中典籍上見到的呢?”

    “皇上可否將此典籍借臣一閱?”魏仁浦又問到。

    柴宗訓心裏有些慌,雖然這拼音是學前班的東西,但怎麼來的,使用原理是什麼,他一竅不通。只憑着知道讀音和拼寫,就這麼給弄了出去。

    “此是朕自創。”柴宗訓只得硬着頭皮說到。

    魏仁浦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皇上,事關社稷文化傳承,怎能隨意自創?”

    “隨意麼?朕覺得疑點也不隨意,”柴宗訓色厲內荏到:“從古至今自創的東西多了,爲何朕便不能自創?”

    魏仁浦說到:“這些符號歪歪扭扭,可我漢家向來講究方方正正,兩相對比,的確彆扭。”

    “魏樞相,你少唬朕,誰跟你說漢家向來講究方方正正?”柴宗訓喝到:“朕雖不常看書,卻也知道自秦以來,歷朝歷代都定小篆爲正式字體。若真論起來,這字母倒似小篆,正宗的傳承。”

    魏仁浦駁到:“皇上,雖朝廷定小篆爲正式字體,但真正書寫起來,還是隸書。”

    “隸書就沒有歪扭的麼?”柴宗訓似乎真生氣了:“魏樞相,爲何朕不管做什麼你都要說幾句?是不是這樣才顯得你忠心?若覺得這字母不行,你創一套出來給朕看看。”

    魏仁浦絲毫不懼:“皇上,臣需知道此字母來龍去脈,纔好全國推廣。將來若有人問起,臣一問三不知,該如何應對?”

    “那好,”柴宗訓怒到:“朕便告訴你,這個a,就是朕定義他的讀音,b也是一樣,兩相組合,博啊巴,你還要什麼解釋?”

    魏仁浦還要問,馮平將他拉住:“樞相,皇上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下官已然掌握其中訣竅。”

    “譬如這第三個次啊插,第四個的啊打,就是兩相組合之後,氣流從嘴巴出來的聲音;這個前鼻音en,便是鼻腔前端發出的聲音,非常好理解。再沒有比這更簡單,更天才的創造了。”

    翰林承旨王僎跟着張嘴試了幾下:“果是如此,哥啊嘎,克啊卡。以此類推,鶴鵝呵,既亦雞,簡單之極。”

    柴宗訓翹起下巴看着魏仁浦,意思彷彿在說,如何,別人都能拼出,偏你自己拼不出,反糾結來龍去脈,有意義麼?

    魏仁浦悻悻的搖頭退到一邊,柴宗訓開口到:“兩位愛卿既已掌握訣竅,想是並不難,可先回翰林院仔細研讀,將掌握之原理抄錄下來交與魏樞相,也好讓他應對別人的追問。”

    馮平打了個圓場:“皇上,樞相究其原理,也是方便他日推廣全國,夫子在教授之時有個依憑。”

    “朕知道,”柴宗訓說到:“但定義出這些字母和讀音已耗費朕很多精力,餘下的,朕就交給翰林院處理吧。”

    “臣等遵旨。”

    魏仁浦和一干翰林離去,柴宗訓才鬆了口氣。

    幸好他是皇帝,不然還真的解釋不了。雖然會讀會寫,但柴宗訓哪知道這些字母是怎麼來的。

    不幾日,幾個翰林便將這字母表弄得透徹,連發音的脣形都給寫了下來。

    譬如‘a’,一旁便批註着發音時,嘴脣放鬆張大,舌平放,舌中微隆,喉頭顫動。

    ‘o’發音時,嘴脣成圓形,微翹起,舌向後縮,舌面後部隆起,舌居中,喉頭顫動。

    “e”發音時,嘴半開,舌位靠後,嘴角向兩邊展開成扁形,喉頭顫動。

    柴宗訓在心中暗暗佩服,這些人還真的下了苦功,難怪一說起古代發明或文化,炎夏便領先歐羅巴至少數百年,大部分都領先上千年。

    若是一六四四年劉宗敏沒有色迷心竅,便不會有衝冠一怒爲紅顏,更不會有長達幾百年的固步自封,從而落後捱打了。

    柴宗訓對這字母表非常滿意:“幾位愛卿辛苦了,待簡化字和拼音表推行天下後,朕必有重賞。”

    馮平執禮到:“皇上,臣等何敢居功?能在皇上恩澤之下參與此盛舉,臣等不勝榮幸。”

    “好,”柴宗訓也興奮了起來:“將簡化字表拿來,朕要注音。”

    一萬多個字,柴宗訓花了兩天時間,把拼音全給標註上去。

    魏仁浦在一旁看到又有話說:“皇上,爲何這些讀音與中原不同,反與幽州相近?”

    廢話,朕雖然說的是中原官話,但很多字中原官話用不着,根本不知道讀音。

    前世說了二三十年普通話,注音起來當然更得心應手些。

    “不管與何處相近,今後這些字的讀音就是如此。”柴宗訓不想聽魏仁浦囉嗦,再次擺起皇帝架子。

    馮平仍是在一旁圓場:“樞相,可以這兩種讀音試讀一首唐詩,看看哪種更好一些。”

    魏仁浦隨手寫下《登幽州臺歌》,找到柴宗訓的發音之後便讀到:登淤揪待咖。懲扒吭苦擰,哦扒吭來家,能貪地之幽幽,抖嗆引而忒哈。

    接着他又用新式發音讀了一遍: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如何?”讀完之後魏仁浦問到。

    幾個翰林低頭沉思一會,馮平開口到:“官話讀起來更爲抑揚頓挫,兼具韻律之美;新式發音稍顯平淡一些,但發聲要簡單得多。”

    王僎跟着說到:“的確如此,但皇上苦心孤詣創造出新式發音,不就是爲了比官話要簡略些嗎?由此倒證明這新式發音值得推廣全國。”

    “既如此,”柴宗訓說到:“那便傳旨,即刻將簡化字和標準讀音刊印之後推廣全國。”

    魏仁浦又開口了:“皇上,此事急不得。”

    柴宗訓以爲他又要提反對意見,不耐煩的說到:“爲何?”

    魏仁浦解釋到:“既是推廣全國,至少需刊印上萬套,雕版是個極爲費力的事情,恐須一到兩年。”

    雕版刊印是現在所流行的印刷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將需要印刷的版面雕刻出來,然後再加以油印,若是一不小心刻錯一個字,整個版面都得作廢。

    連拼音都用上了,九年義務教育教的四大發明怎能不用。

    柴宗訓故作思慮一會,擡頭到:“既是雕版太慢,爲何不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一羣翰林面面相覷,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其實柴宗訓也不太懂原理,只顧名思義解釋到:“雕版的版面和字都是固定死的,爲什麼不用其他簡單的材料把需要用的字做出來,然後拼成版面再印刷?這樣的話一個字多用,就不需要刻板的去雕版了。”

    意思是這個意思,也很好理解,馮平接話到:“皇上,臣曾在典籍上見過有人以木刻字油印,但因木料紋理原因,油印出的字體多數殘缺不全。若以生鐵爲原料,恐雕刻出來比雕版更爲費力。”

    這下倒真難倒柴宗訓了,他努力回憶九年義務教育上關於活字印刷的介紹,似乎並沒有寫究竟用什麼材料。

    思考良久,他試探性的說到:“朕覺得此事,倒可以去造作局問問,他們常年研究奇淫巧技,必有些普通人不知道的材料。”

    “事不宜遲,”馮平說到:“臣這便去看看。”

    “朕與衆位愛卿一起去吧。”

    造作局此時非常忙碌,自從樊若水從江南歸來加入造作局,何輝如虎添翼。

    他懂技術,樊若水懂水情,無論江水海水,還真不辜負他這個若水的名字。

    根據樊若水的建議,何輝在造船之時再也無須用全鐵,而是該用鐵的地方纔用,其餘地方都以木料代替。

    這樣造出來的船自重要輕很多,不僅節省材料,航行速度也加快不少,而船身強度並不比純鐵差。

    柴宗訓突然造訪,何輝趕緊和樊若水接駕:“臣等參見吾皇萬歲。”

    “兩位卿家無須多禮,”柴宗訓說到:“何卿,朕此來是有事情麻煩你。”

    “請皇上示下。”

    柴宗訓說到:“朕想找一樣材料,方便雕刻成字,加以油印,以改進現有的刊印方式。”

    何輝歪着頭想了想,隨即說到:“皇上,臣倒有一物推薦,當能滿足皇上要求。”

    “何物?”

    “臣等造船時放水的膠泥,此物泥土狀,極易塑形。按需塑造後加以火烤,表面光滑且非常結實耐用。”

    柴宗訓喜到:“還不弄一些給朕試試。”

    一羣人拿到膠泥後又轉至刊印局,工匠按照何輝的說法,以膠泥雕刻成字後烤乾,便如鑌鐵般堅硬。

    工匠隨即又按平常刊印方法,在膠泥字上刷一層油墨,已紙覆蓋上去,輕輕一壓後取下,字已印在紙上,且非常清晰,與膠泥模板一模一樣。

    既是可用,工匠便按照版面將字雕出來,排版之後試印,一次便成功。

    柴宗訓問到:“此物與雕版相比,哪個成本高一些?”

    “回皇上,”工匠說到:“若以此物刊印,成本不到雕版百之一。”

    馮平喜到:“若有此物,年內簡化字和標準注音便能推廣全國。”

    柴宗訓笑到:“樞相,此事便交由你負責了。”

    “既是成本低廉,朕還希望能多印些經典,發給那些讀不起書的窮苦人家,倘能因此多發現些人才,便真正是社稷之福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