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話復甦之一小時拯救世界 >第170章 擂臺 下
    所謂教義辯駁並不是真的比較對於《教典》、對於女神事蹟的熟悉程度,那種比較是得不出結果的。

    畢竟雖然教典厚度超過五百頁,拎在手裏跟磚頭、武器一樣,但是背書這種事情,從來都算不上難事。無數的醫學生、法學生甚至歷史系的學生,在這方面肯定很有發言權。

    別說一塊“磚頭”了,他們在期末考試前刷夜的時候,需要背的大部頭書籍,往往能夠壘成一道牆壁。

    (註釋一:刷夜是作者大學的時候,聽醫學部的同學聊到的概念,即教學樓不熄燈,通宵背書,作者當時的工科專業是沒聽過這個名詞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個通用的專有名詞,總之備註一下。)

    用個更近似的類比,古代時期的中國依舊有着科舉制度,窮酸秀才之所以被稱爲窮酸秀才,就是因爲他們不僅沒錢,還滿口酸腐文章,張口就是掉書袋。

    四書五經、聖人文章中的每一句都在無數遍的重複背誦中被他們刻進了腦子裏面。所以即使是被黑得最慘的明朝八股文、八股取士,也沒有說考默寫和記憶的。

    同樣的,教義辯駁這種事情,如果只考默寫的記憶的話,以林過雲現在的智力水平,他甚至可能不需要一週,就能夠把那本《教典》倒背如流。

    所以,事實上比的還是理解和認知。

    對於《教典》上一條條教義的理解,對於女神和曾經的聖徒們的諭令的理解,對於遺留的各種女神事蹟中,女神的行爲邏輯的理解。

    同樣的文字,同樣的事蹟還能夠有不同的理解的?

    事實上是有,當然有。就像那句俗話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句話的看法方向不同,得出來的結論與邏輯可以說是千差萬別的。

    不然教會也不會分出黑白灰三袍,而以研究教義爲主要活動的灰袍苦修士們,內部又還有更多諸如摩山苦修會這樣的派別了。

    “我們談什麼?”來自黑獅王國的聖女候選人——安妮,一上擂臺,就主動問道。

    這位有着一頭豔麗的紅色頭髮的聖女候選人,有着一個修女中少有的活潑、熱烈的性格,看着卡珊德拉時,暗紅色的瞳孔裏有着明顯的挑釁意味。

    雖然她打破規矩,提前和卡珊德拉進行教義辯駁,是受到了蓋文三世的授意,但是作爲教會的聖女候選人,國王其實對她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

    做不做,基本還是取決於她自身,而安妮之所以接受了蓋文三世的請求,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她自己本身就有興趣和冒險的想法。

    贏了這位據說最強的聖女候選人,她這一屆聖女之名基本就定下了,而如果輸了,也算是完成了國王的任務,甚至還能自我安慰一下自己。

    “爲什麼要把教義切割開來談呢?”卡珊德拉反問道。

    這個回答讓安妮修女愣了一下,皺着眉頭反問道:“不從事件和條律出發,教義怎麼談?”

    “神的神蹟事件也好,教典中的每條條律也好。都應該是源自於最爲核心的教義,源自於女神最核心的教導。它們只不過是這個教導在方方面面具體事務上的體現而已,一生萬物,萬法歸一,我們首先要談的,自然是這個一。”卡珊德拉回答道。

    “還是說,難道女覺得女神是自相矛盾的?或者說她並沒有那個中心的想法?”

    如果說剛纔安妮還只是有些懵,沒有搞明白卡珊德拉的意思的話,現在她就是臉都開始白了,卡珊德拉扣下來的那頂帽子,着實有點大,至少她頂不住。

    “當然不是,女神肯定有着她睿智和恆一的想法。”

    沒錯,朝令夕改、三心二意的只能是人類,女神身上肯定不能有這種缺點的,睿智的女神的目光肯定早就已經看到了千年之後,一直帶領着人類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些事情是不需要質疑的。

    但即使安妮這麼回答了,但她的臉色卻一點都沒有能夠變好看,因爲認同了卡珊德拉的觀點,就意味着她們的討論要從一個完整而核心的教義上來進行。

    而這,是她所不具備的知識面。

    這也是林過雲建議卡珊德拉主動開啓教義辯駁的理由,因爲這個世界的宗教在這方面是有缺陷的。

    宗教、神話……這些對於一般人來說是業餘愛好的東西,因爲神魔遊戲的涉及原因,是林過雲在基地裏四個月內惡補文化課中最重要的課題。畢竟他們要面對的,可是復甦的神明。

    這也是他能夠給卡珊德拉講述和分析宗教的成因與各種優劣勢的原因,因爲他真的有很深的研究。

    對比地球、藍海和這邊的宗教、教會,其實有一個最爲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女神是確實存在這個世界的。而在地球和藍海,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神明都是不存在的。

    所有興起的宗教都與神明本身沒有關係。

    雖然有神明的存在,讓信仰變得更加堅定,也讓宗教的真實性大大提升,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件完全的好事。至少在教義和宗教性上,這個世界比不上地球和藍海。

    聽起來很諷刺是嗎?一個有神明的宗教,在宗教性上比不過沒有神明的宗教。那是因爲宗教性本身是什麼?是信仰、是盲從、是心靈寄託與慰藉,宗教是人生的完美解法和一切問題的終極答案。

    簡單來說,宗教信仰是完美無缺的。

    但是神明不是,至少真實存在的神明不是。簡單一點的例子,我們再迫害一下天天被林過雲白嫖的命運女神薇兒丹蒂,她明顯就是不完美的。

    同樣的,卡珊德拉他們所信仰的女神——美神,阿芙洛狄忒,也是一樣。她是不完美的。

    事實上,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並不能像安妮說的那樣,有着睿智和恆常的想法,不然也不會掛得那麼容易。也就是說,她的那些神蹟,她所頒佈的那些條例其實是並不完美的,其中必然有一些是方向不同,難以歸納的。

    這也是爲什麼到現在,教會也依舊沒有形成一個較爲統一,具有綱領性質的教義的原因之一。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女神的存在,讓大家對於信仰教會這件事習以爲常了,讓教會沒有考慮磨鍊嘴皮子這件事。

    而地球和藍海的宗教不同,它們並不存在真實的神明,也不存在真實的神蹟,它們發展的唯一依靠,就是理論,就是嘴皮子,就是給出的那個“終極答案”。

    不要小看這樣一份綱領,它絕對不是什麼一個人花上幾分鐘就能夠現編出來的東西。真正的綱領是能夠做到一生萬物,萬物歸一的,有着極爲強大而嚴密的邏輯性和推理性,是那種典型的“設定比正文多”的產物。

    雖然可能本身只有百十個字,但是這百十個字需要的是數代甚至數十代人慢慢修改,反覆錘打,凝練,最後才能得出。

    比如說,安妮隨便如果說一句,教會的理念是“導人向善”,卡珊德拉就會接着問她,“何爲善?怎麼去定義這個善?”

    這個定義就不是很好下的東西了,十個人裏面可能得有七八個是說不出來,“善”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的。即使安妮再回答出了一個普世性的答案來,比如“爲他人着想爲善”的話。

    卡珊德拉也可以接着往後提問,“那爲百人殺一人,算不算善?”“那爲兩人殺一人算不算善?”“如果這百人都是罪大惡極的罪犯,而這一人是十世善人呢?”

    越是大而空的理論,最後就越會落到邏輯的坑洞裏面,像是“白馬非馬”這樣的問題,是必然會出現的,而在歷史上,這些問題也卻是威脅到了宗教的立足之本身上,而有些問題甚至得過去百年,纔能有真正大智慧的人給出一個答案來。

    像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生而有原罪”,這樣的綱領,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形成不了的。它不僅需要答案,還需要問題,甚至需要配套的行爲措施去實行,才能證明。

    比如人之初,儒家的教義,其實是規矩。爲什麼是規矩,因爲人最初都是善良的,是差不多的人,但是後天的成長過程中,有人會長歪了,就需要規矩把他框回來。

    怎麼框,用教育——讀書!用社會定位——君君臣臣父父!用道德——君子之行。基於規矩,有了無數外部的設定和規劃。

    同樣的人生而有罪,有什麼罪,七原罪:憤怒、傲慢、色慾、暴食、懶惰、嫉妒、貪婪。爲什麼會有這七原罪,因爲在伊甸園裏被蛇教唆着偷吃了禁果,所以我們要贖罪……

    所以當卡珊德拉把戰場拉到這一層上面的時候,林過雲就知道她已經贏了。

    兩個世界數千年的積累差距,不是人力可以跨越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