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釘子戶 >第九零五章 入川
    /!!

    聽說天策軍打到嶽州後,大西政權高層在長沙原吉王府召開緊急會議。

    “大王,天策軍有備而來,恐怕嶽州難以抵擋,末將願率一支人馬,增援嶽州。”中軍將軍王尚禮請纓道。

    “恐怕爲時已晚吶。”大西政權左丞相兼刑部尚書的徐以顯嘆息道:“大王已在嶽州佈置了三萬兵力,如果抵擋不住天策軍的進攻,再派援兵也是杯水車薪,不如通知白將軍若事不可爲,立刻相機撤退,方爲上策。”

    “退,又該往哪裏退呢,天下之大,難道沒有我張獻忠容身之地嗎?”一聽天策軍來了,張獻忠立刻想到的也是跑路。

    “不如逆江而上去四川。”右丞相汪兆麟道。

    張獻忠聞言精神一振道:“兆麟,你說說,爲何要取四川?”

    當年被楊嗣昌追着打的時候,張獻忠在四川流竄過,所以他對四川並不陌生。

    汪兆麟站起來侃侃而談:“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物產豐盛,並且北有秦嶺,東有三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漢高祖因之而成帝業,唐高祖得之一統天下,三國時劉備、十六國時李雄、五代的王建、孟知祥都在此地建國立號,稱雄一時。

    “近十餘年,天下荒亂,唯此一隅尚稱完好,我大西進佔四川后,北可取漢中,東可下荊襄,必能成就一番功業。而且四川形勝,我軍足以與天策軍周旋。”

    汪丞相提出了一個氣魄雄大的戰略規劃,一席話說得文臣武將們都頻頻點頭。

    張獻忠高興得一拍大腿,朗聲大笑:“兆麟,真有你的!孤意已決,發兵四川。”

    說着他又轉首對安西將軍李定國道:“定國,那長沙就交給你了,但是你一定要保證活着回來。”

    “孩兒遵命!”李定國大聲道。

    當前天策軍是大西軍最具威脅的敵人,所以張獻忠進入湖南後,重點防範的就是天策軍可能的南下。

    爲此李定國提出了一個梯次防禦的戰略設想,以防被天策軍打個措手不及,遂被張獻忠採納,這個戰略的實施者也選定了李定國。

    這個防禦計劃規模宏大,思維縝密,已初步體現了李定國的軍事才能。

    按照李定國的設想和湖南全省的地形,在天策軍拿下嶽州後,將與長沙隔洞庭湖平原相望,進攻路線必然是溯湘江南下。

    然而這條通道西邊是廣闊的洞庭湖與湘江水系的天然屏障,東邊是崇山峻嶺的湘東山地,兩道天塹包夾着這條通道,讓天策軍的進攻方向選擇餘地並不多。

    在這條通道上,又有由北向南的新牆河、汩羅江、撈刀河與瀏陽河四條天然防線,不利於天策軍的重武器與機械化部隊的行動,而大部隊在這一地區也難以展開。

    在洞庭湖與東側山地包夾之下,長沙以北有着四條天然防線,李定國認爲只要合理利用長沙周邊的有利地形,加之以正確的戰術,完全可以化被動爲主動,藉着天策軍進攻長沙的機會痛擊之。

    李定國對天策軍做過了細緻的研究,天策軍是一支火力強大的純火器部隊,大西軍很難在正面擊敗天策軍。

    所以他制定了“後退決戰,爭取外翼”,“化路爲田,運糧上山”的作戰策略。

    爲此,張獻忠給他調撥了五萬人馬,並徵調湖南全省四十萬民夫供他聽用,歷時三個月,該計劃已佈置完成。

    正是有了此計劃,張獻忠的大西軍才能從容撤退。

    李定國的這個作戰計劃,總體上看有些像歷史上中日長沙會戰時,總指揮薛嶽制定的作戰策略,即“天爐戰法”。

    最大的不同是,雙方的技術代差比歷史上中日之間的代差更大,不過李定國的訴求與薛嶽不同。薛嶽是要重創日軍,而李定國則是爲遲滯天策軍。

    湘江是湖南境內除長江外最重要的一支河流,在後世築壩蓄水後,已可通行千噸以上的船隻,在本時空天策軍海軍戰艦噸位最小的海警戰艦也無法通行。

    雖然現在是豐水期,最多也只能通行五百噸左右的船隻,新牆河、汩羅江、撈刀河與瀏陽河的水位更低。

    所以天策軍的後勤物資轉運,一是靠加裝了馬達的木質帆船;二是靠機動車輛;三是靠四輪馬車。

    其中木質帆船在湖南境內仍是後勤主力,機動車輛主要運送的是油料和隨軍彈藥糧食等。

    因爲天策軍空軍的頻繁偵查,李定國在嶽州至長沙一線的佈置雖然不是一目瞭然,也基本看了個大概。

    “張獻忠手下有能人呀。”天策軍參謀長李子雄感嘆道。

    嶽州被攻下後,天策軍前線指揮部已前出至嶽州。

    王越呵呵一笑道:“現在到了考驗我們天策軍的時候了。”

    天策軍作戰基本都是平推,在作戰經驗上,其實是比不了張獻忠這些打了半輩子仗的土匪。

    由於李定國的佈置和湖南地形的特殊情況,天策軍要想快速拿下長沙,並不如想象種那麼容易。

    王越的本意也不是要完全消滅大西軍,天策軍這些年打的太順了,湖南、再往西南去,地形越發複雜,其實對天策軍也是一種鍛鍊。

    七月二十八日,大西軍主力撤出長沙,各府縣的大西軍也開始陸續撤離,跟隨主力向湘西的辰州(今懷化)開拔。

    大西軍爲了應對天策軍,在湖南再次擴軍,十多萬青壯被強徵入伍,使大西軍兵力達到了約四十五萬人,這次入川的主力部隊人數約有三十七萬人。

    大西軍留守長沙的主將是安西將軍李定國,大西政權左丞相兼刑部尚書的徐以顯也留下來跟隨李定國一起組織長沙防禦。

    徐以顯常自比諸葛亮,軍事謀略方面不知道水平怎麼樣,但是他在民政方面確實是一把好手。

    因長沙保衛戰徵調的民夫衆多,爲了讓李定國沒有後顧之憂,全力應戰,徐以顯自願留下調度民事和後勤物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諸葛亮的名言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