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劉宋漢闕 >第六十三章 僧導閉關
    劉義真和王修一直聊到了第二天天明,二人才意猶未盡的結束策問。

    王修告知了很多劉義真之前不在乎或者是不知道的南方朝廷局勢,而劉義真也啓發王修得到一些新的感悟。

    此次的夜談也讓劉義真和王修徹底統一戰線明確目標。

    劉義真略有些疲憊的告別王修回到府中,迎面來的就是僧導。

    僧導在處理完寺廟內的事情後便半夜來到安西將軍府等待劉義真。

    劉義真雖然對佛教沒什麼好感,但是僧導這份赤子之心卻讓他感慨萬分。

    “大師想知道什麼就問吧。”

    佛教眼下的問題非常大,它能發展成後世的那種樣子真的是有相當大的運氣成分。

    僧導雙手合十:“我想問師父如何成佛?又如何教導人成佛?還有就是如何救濟蒼生?”

    這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大,是普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探索的。

    但好在劉義真前世對佛教未來走的路子多少有些瞭解。

    首先佛法分大乘和小乘。

    小乘佛法在華夏基本滅絕,後世流傳下去的佛教其實是脫胎於大乘佛法。

    未來大乘佛法又逐漸演變爲性、相、臺、賢、禪、淨、律、密佛門八宗。

    這八宗具體是——

    一、密宗。

    此宗以密法奧祕,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爲密宗。密宗以性空無相爲核心思想,理解傳播起來都十分不易。。

    二、禪宗。

    禪是禪那的簡稱,漢譯爲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此法是將心專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佛性)。

    三、淨土宗。

    淨土宗提倡觀佛、唸佛以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修學此宗不一定要通達佛經,廣研教乘,也不定要靜坐專修,行住坐臥皆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可。法門簡便,最易普及,流傳最廣。

    四、唯識宗。

    它提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此宗教義深入分析諸法性相,闡明心識因緣體用,修習唯識觀行,以期轉識成智,成就解脫、菩提二果。後來去西天取經的玄奘便是此宗的集大成者。

    五、三論宗。

    三論宗的核心就是依據鳩摩羅什譯的《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這一宗是鳩摩羅什的“親兒子”,沒有被魔改的那般嚴重。它教導世人應該秉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以真俗二諦爲總綱,從而徹悟中道實相。

    六、華嚴宗。

    華嚴宗是受到《華嚴經》的闡發,從前人三論、天台、慈恩、地論師、攝論師等學說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思想體系。它的教義撥開佛教的僞裝基本就是儒家和道家等等華夏本土文明相結合的一個產物。

    七、律宗。

    主要是學習和研究戒律。

    八、天台宗。

    佛教與華夏思想結合的先驅者,此宗總結了佛教混亂時期的各派的思想,將佛教教義加以精密的調整,形成華夏獨有的大乘思想。

    關於八宗的區別則是有一句偈語:

    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

    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

    讓佛教不要變成毒瘤,而是和華夏文明相融合的道路劉義真一個人就知道八種。

    所以不怪僧導要改換門庭。

    放在玄幻小說中相當於劉義真一個人就掌握了八條完整的大道。

    這種誘惑足以讓現在任何一個佛教徒瘋狂。

    但劉義真並不打算讓這八宗的思想都流傳出去。

    因爲這其中每宗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都有些糟糠,所以免不得劉義真對它們進行一個外科手術。

    最終,劉義真決定按照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改革佛教的形式來指導僧導。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

    一個事物想要發展,那必須就要在理論與實踐上相結合。

    宗教也是如此。

    理論即佛門教義,實踐即佛門戒律。

    教義上,忠君愛國是起碼的吧?再來點捨己爲人、勤奮刻苦,這不就能和儒家攪和到一塊了嗎?和道教的結合就更簡單了,反正道家佛教一個比一個講的虛,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對了,或許在未來還能延伸一下到格物這個階段呢。

    戒律上,首先佛教不能教導人當壞人吧?其次不能提倡奢侈浪費吧?最重要的是你不能讓人不生孩子!

    如果可以的話劉義真都想虛構一個專門管生孩子的佛,讓百姓沒事去拜一拜。

    反正這個時代又不需要生下來的孩子去瘋狂內卷,滅了北魏劉義真就帶人去廣無人煙的東北、西域、南洋……

    這麼多地真的不怕人多,只怕人少。

    劉義真將自己的想法逐字逐句講給僧導聽,爲了防止僧導聽不懂或者是理解錯誤,劉義真每說一點就會讓僧導給自己一點他的理解。

    一連三天,劉義真就在自己房間和僧導一對一論道。

    這其中僧導是忽而疑惑,忽而狂喜,忽而憂鬱。

    到最後劉義真都擔心不要把僧導逼瘋了。

    在默寫下《金剛經》、《法華經》和《心經》的大部分內容後,劉義真便不再傳授。

    之所以是大部分,一方面是劉義真也記不全那麼多經文。

    還有一方面則是劉義真肯定往裏面加了不少私貨。

    這方面劉義真倒是不用自卑。

    翻譯家……基本都在翻譯的作品裏摻私貨。

    比如後世翻譯《天演論》的那位。

    再比如此刻正埋在劉義真身邊的那位鳩摩羅什。

    他就不信鳩摩羅什那麼老實,只是把佛教的經典翻譯過來。

    如果佛教真的有那麼多高深的理論且深入人心的話,佛教至於走出它的發源地去外面謀生?

    原版的佛教在天竺都是被吊打的角色,沒道理原封不動拿到華夏來就能超神。

    只能說後世佛教那裏面是無數華夏人民,本土僧侶自己的智慧的結晶,和天竺那邊基本沒什麼關係了。

    相比天竺那地方的思想文明,劉義真更感興趣的絕對是它們的土地與黃金……

    所以劉義真故意加了很多描寫天竺繁華富裕的段落。

    但僧導顯然沒意識到劉義真的險惡用心,反而是如獲至寶的拿走三篇經文。

    “師父傳授之言僧導還有些未能悟透。還望師父准許僧導暫時閉關學習。”

    “去吧。”

    幾天下來劉義真也快把自己抽乾了,那些東西已經足夠僧導學很久了。

    劉義真正想回去睡覺,卻有長史府的官吏上門。

    “桂陽公,王長史有請。”

    劉義真回頭無奈的看着離自己不過一牆之隔的臥室,幽怨的看着官吏。

    從今以後自己估計是沒有多少閒暇時光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