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劉宋漢闕 >第247章 登基稱帝(2)
    承接新時代,自然先要與舊時代告別。

    在洛陽的百官還要做一件事,即爲劉裕蓋棺定論。

    “先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靈寶於舊楚,定劉毅於荊豫,滅南燕於二齊,克譙縱於庸蜀,殄盧循於交廣,西執姚泓而滅後秦,蓋舉無遺策而天下憚服矣!”

    “如此當定諡號爲“武”!”

    克定禍亂曰武,這是對劉裕功績最好的詮釋。

    “武皇帝不待借思漢之謳,未暇假從周之會。雷動朱方,風發竹裏。龍驤虎步,獨決神襟。長劍一呼,義聲四合。蕩亡楚已成之業,復遺晉久絕之基。祀夏配天,不失舊物。順應天命,開創宋室。”

    “如此當定廟號爲“高祖”!”

    大宋高祖武皇帝!

    而血戰至死的蒯恩則追封爲護軍將軍,加諡號“忠烈”,配享高祖宗廟。

    至於劉義符……

    倒是有了爭議。

    因劉裕並未立下太子,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在劉裕去世後的正統應該是劉義符。

    所以是以“王禮”還是“帝禮”追封,這關係到劉宋是“立長”還是“立賢”的重大政治問題,衆人都有些拿捏不準,最終還是將問題呈給劉義真。

    “楚王自當以天子禮祭祀!”

    最終還是劉義真拍板。

    甚至親自力排衆議定下劉義符的諡號。

    “懷。”

    執義揚善曰懷;

    慈仁短折曰懷。

    並且加封了廟號。

    “孝宗。”

    大宋孝宗懷皇帝。

    這明顯不合禮法的廟號讓一衆禮部大臣集體跳腳,而劉義真也沒與他們廢話,全部送回建康,眼不見心不煩。

    眼下正是禮樂崩壞的時候,後世那幫動不動就騎在皇帝脖子上拉屎的文官集團更是連影子都沒有。

    所以哪怕劉義真任性,衆人除了私下發幾句牢騷,還是不得不強行把這口氣嚥下去。

    三天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身穿玄黑袞服,硃色下裳的劉義真透過自己的十二旒冕冠看到了那枚從劉裕手上傳承過來的傳國玉璽。

    之前在劉裕登基的時候,劉義真見過這玉璽。

    那時的他還感受不到這枚國之重器所代表的力量。

    現在,卻是看到了這八個字彙聚起來的山川社稷、滄海星辰。

    順受天命,登基爲帝;黎民長壽、國運永昌。

    這代表的不僅僅是權力,更是責任。

    想必當年秦始皇命李斯雕刻這枚玉璽的時候,也是抱着告誡自己“萬世秦皇子孫”其使命的意圖來篆刻上這八個大字。

    只是沒想到,這玉璽最終還是在老劉家手中保留的最久。

    甚至在東漢滅亡整整兩百年後,這玉璽又再次回到劉氏手中。

    此時手捧玉璽的還是王弘,自己的便宜岳丈。

    劉義真此時在如此莊嚴肅穆的場面下居然還是和王弘調侃道:“泰山已經是給第兩位皇帝傳璽綬帶了,看來泰山纔是真正的天命之人啊。”

    甚至如果算上晉恭帝,王弘已經是從三名皇帝身上解下、繫上天子綬帶,這份榮耀估計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王弘因爲這幾日的奔波也是有些消瘦,聽到劉義真的話也不氣惱,只是似有怨氣的說了聲:“臣可不希望有生之年再主持此事。”

    劉義真眉毛一挑,你倒是真敢說。

    王弘再次勸道:“陛下登基之後便早日回建康去吧。陛下春秋鼎盛,報仇之事十年不晚……”

    “不。”

    劉義真強硬的拒絕了王弘。

    沒有半分商量餘地。

    他現在執意要繼續留在洛陽與北魏作戰,並不僅僅是被仇恨裹挾了意志。

    他更清楚如果要選一個時機打折北魏的脊樑,最好就是趁現在。

    越往後,拓跋燾那傢伙就成長的越成熟,北魏的漢化也會更深。

    一個胡人的北方帝國解決起來容易,但一個漢化的北方帝國……

    那將是真正的災難。

    王弘聽到劉義真的拒絕,也不在說話,只是把頭轉到一邊去,不想理會劉義真。

    登基儀式在正午時分正式舉行。

    因爲是臨時在洛陽南郊設壇祭天,禮儀並沒有劉裕在建康登基稱帝時那般繁瑣隆重。

    但此時在洛陽的大都是軍士。

    在劉義真的特許授意下,此次觀摩劉義真登基的並不是文武百官,而是這些士卒。

    說一句這是陣前登基也毫不爲過。

    劉義真身穿龍袍袞服登上高臺柴燎告天:

    “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雨所均,繼衽襲帶。所以業固盛漢,聲溢隆周……”

    在冗長的祭詞過後,王弘神色複雜的拿來天子綬帶伏倒在劉義真身前,恭敬的幫劉義真繫好。

    而劉義真也趁這個機會在王弘耳邊輕輕說道:“這次應該是最後一次了。”

    王弘幫劉義真系綬帶的手突然一顫。

    等王弘繫好綬帶,劉義真也該接受百官朝拜。

    現在,則是數萬士卒的朝拜。

    “陛下恭安!”

    山呼海嘯!

    不少士卒都紅着眼睛大喊。

    不是他們對劉義真又多忠誠,而是他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支柱。

    現在劉裕駕崩的消息已經不是什麼祕密,大家在得知劉裕去世後都陷入了迷茫。

    劉裕去世了,接下來該怎麼辦?

    現在他們知道了!

    劉裕的血脈繼承了他的一切,自然也繼承了這些士卒的希望!

    這便是華夏文明可以昌盛不熄的祕密。

    人間薪火,代代相傳!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權力、財富或許都有傳不下去的那一天。

    唯有這份依靠血脈相傳的精神文明還流淌在每個人的血液當中!

    或許這些士卒並不認識劉義真。

    但他們知道劉義真如今是在大庭廣衆之下繼承了劉宋天命,登基爲帝就夠了!

    劉義真聽到數萬人的吶喊,轉過身來面對着他們。

    此刻的劉義真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

    軍心可用!

    他舉起雙臂,沉浸在這朝拜聲中。

    “朕恭安!”

    見劉義真迴應他們,士卒愈發的瘋狂,更有老卒留下眼淚。

    這天,還沒塌!

    突然。

    劉義真拔出一旁倚仗用的寶劍:

    “二三子!”

    “先帝北伐中原,大業未成而中道崩殂。”

    聽到劉義真在說話,前排的士卒逐漸降低了聲音,努力去聽清劉義真說的是什麼:

    “朕如今受天命,掌社稷,自然也要秉承先帝遺志,再伐中原!”

    聽到這話,臺上的王弘還有臺下的謝晦、傅亮等人臉色大變。

    快阻止他!

    不能讓陛下這樣!

    要是平時,衆人還能用各種辦法逼劉義真回建康。

    但現在……

    誰敢?

    誰敢在登基大典上搞亂?

    那可是要誅九族……不!是遺臭萬年的事情!

    大家都沒想到劉義真居然會不顧禮法,就在這登基大典上開始宣告自己的北伐之心。

    這讓打算在登基大典之後勸劉義真南歸的幾人心中瞬間變的冰涼。

    完了……

    早該想到的!

    從給劉義符定廟號的時候劉義真就開始任性起來,怎麼還能指着他乖乖按照衆人的預想行事?

    被劉義真這麼一搞,這建康短時間怕是回不去了!

    不同於衆多文官的如喪考妣,一些武將在這一刻雙眼中卻是迸發出光彩。

    繼續北伐!

    替先帝、楚王殿下以及諸多同袍報仇雪恨!

    而士卒聽到劉義真的話後同樣是振奮不已。

    這北伐……遠未結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