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小克虜伯 >第二十八章 密約
    克虜伯的股權登記信息非常奇怪:弗裏茨·克虜伯佔有整個美國克虜伯集團1.01%的股權,剩餘98.99%全部爲克虜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以下簡稱克虜伯工會)持有。克虜伯對此的解釋是:利他、博愛、感恩上帝。

    在資本主義社會談“利他”真的有點兒另類,但在克虜伯的工廠中,“利他”經常出現在人們的交談之中。人最原始的本能是“利己”,但在宗教中會勸導人們做一些助人行爲和利他行爲,比如基督教、佛教等。

    克虜伯工廠的牆上有許多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自私的念頭一閃,事情就往壞的方向發展了,別人也就對你不友善了。”在這句話對面牆上,還有另一句:“利他助人,衆人助,無往不利!”這兩句話很貼切的闡明瞭克虜伯的世界觀,工廠的員工也會在培訓中解析這些話的意義。

    而且克虜伯確實是這樣做的,來克虜伯的員工,並不光是爲企業做事,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上班時間,是在接受培訓。不光是工作技能培訓,員工也會參加很多精神情感方面的培訓。員工會在工作和培訓中尋找自己的優點,克虜伯公司會協助員工從個人優點出發,來規劃員工的職業目標,員工和公司共同向規劃的目標去努力。當員工每達到一個小目標的時候,他就會得到一份新合同,合同裏有新的薪酬,還能夠認購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

    擁有克虜伯公司股票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股票對應的公司淨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在員工離開克虜伯集團時,股票只能由克虜伯工會回購。——這樣一來,員工就能享受公司成長帶來的利益。

    比起後世某些虛僞的資本家,大談慈善助人,卻不肯給自己員工加薪水,克虜伯實實在在的給自己的員工帶來了好處和利益。加入克虜伯集團的員工,在工作和培訓中,個人成長了,並開始努力找尋自己的人生方向;員工在實現個人目標的同時,提升了個人能力,增加了團隊的實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享受到了克虜伯集團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美國克虜伯集團的員工,能夠獲得對應工作水平等級的工資,還能得到公司股票的分紅,處在美國的頂尖薪酬水平。甚至於很多小的私營業主,都趕不上克虜伯集團中老員工的收入。美國總統麥金利曾經多次帶人蔘觀過克虜伯集團,還派出政府官員組團來到克虜伯的工廠學習管理經驗,總統本人也對克虜伯的經營理念十分推崇。麥金利本人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循道宗的道友,在“利他、博愛、感恩上帝”的觀點上,與克虜伯高度一致。麥金利甚至認爲:如果美國的企業主都像克虜伯這樣,願意與員工分享公司的紅利,那麼美國的社會矛盾會少很多。

    雖然克虜伯跟麥金利很談得來,但是克虜伯並沒有直接找到麥金利總統談德美之間聯合,搶奪老牌殖民國家土地的事情,而是先去拜訪了馬克·漢納。馬克·漢納是美國著名的大資本家,他經營着開礦、制鐵和造船以及城市電車事業,既是克虜伯的供應商(礦山)又是克虜伯的客戶(採購克虜伯鋼材、電機、工程機械等),而且同是美國西部地區幾家礦山的股東,他們之間就有過多次接觸。

    馬克·漢納對克虜伯印象很好,克虜伯公司做生意有一個特點,就是講規矩。對供應商,克虜伯的貨款從不拖欠;對客戶,承諾的交期和質量一定能達到。在這個年代,很多產品都存在質量缺陷,但克虜伯公司的產品,一定會達到客戶的要求。這跟克虜伯公司的“產品質量先期策劃”和“犯錯模型及其分析”有關係,也跟克虜伯的管理有很大關係。克虜伯的股權激勵機制,使每個員工都極富主動性和責任感,在客戶看來,有種全員參與的感覺。馬克·漢納的礦山曾經購買過一批克虜伯的礦山機械,在使用初期發現礦山機械不好用(不適合實際的開採環境)。在現場負責組裝機械的克虜伯員工向克虜伯公司反映了情況,克虜伯公司立即派出技術、安裝、市場等部門人員攜帶新的配件,抵達現場,解決了問題,而礦山管理層這時纔剛剛知道礦山機械出過問題。所以,客戶的使用克虜伯產品的體驗都不錯。

    馬克·漢納正在自己的府邸,與克虜伯愉快的交談。前文說過,在美國西部的幾處礦山,馬克·漢納和克虜伯都有參股,他們有着共同利益。馬克·漢納和克虜伯談了許多,克虜伯公司將購買更多馬克·漢納礦山的金屬礦石,馬克·漢納也將採購更多的克虜伯公司生產的機械設備,雙方都給予對方優惠的價格,大家相談甚歡。

    克虜伯喝了一口田納西州出產的焦糖威士忌,說道:“馬克,我的化工廠需要天然橡膠作爲原料,可是世界上的橡膠產地要麼離我太遠,要麼產量太小。我知道美國有很多大農場主在中美洲經營種植園,如果你能說服他們種植橡膠樹,我願意按照國際市場價格全部收購。”

    馬克·漢納看着酒杯中的冰塊,回道:“可是現在中美洲不太平,古巴那邊有可能開戰。”(馬克·漢納本人對戰爭持儘量避免的態度,後來順着美國民意變得傾向戰爭)

    克虜伯看着馬克·漢納說:“馬克,我知道你對美國政府有很大的影響力(美國總統麥金利的競選資金主要是由馬克·漢納提供)。美國如果對西班牙的殖民地開戰,我可以試着說明德國政府站到美國這一邊。”

    馬克·漢納深深地望了克虜伯一眼:“克虜伯先生,您跟麥金利總統很熟,我覺得大家可以找個時間,一起喝一杯。”

    克虜伯笑了:“如您所願!”

    1898年1月5日,德國總理帶着龐大的訪問隊伍赴美,雙方進行了融洽的交流。1898年1月6日夜裏,德國與美國簽訂祕密條約。

    條約規定:如果美國與其他國家發生殖民地衝突,德國將在國際上聲援美國;德國如果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美國不得阻礙在美國境內的德資公司與祖國的貿易往來。有效期:三十年。

    1898年1月7日,克虜伯的化工集團與美國多名大種植園經營者,簽訂包銷合同。合同規定,克虜伯化工集團,以國際市場價格的九八折,收購這些種植園經營者的所有天然橡膠。

    皆大歡喜,克虜伯得到天然橡膠原料,種植園經營者未來得到經濟保障,麥金利總統未來將得到南方種植園主的選票。

    1898年2月15日晚上,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的哈瓦那港,美國的“緬因號”軍艦發生爆炸,美軍在這次爆炸中死亡164人,受傷100人。美國官方斷定,這是西班牙人乾的,他們說西班牙人用水雷偷襲了“緬因號”。這個消息一傳開,“爲緬因號報仇”、“和西班牙人決一死戰”的口號聲立刻在美國國內響起,美國軍隊也確確實實開始備戰了。

    1898年3月25日,麥金利在白宮接到一位值得信賴的政治顧問、《紐約先驅報》裏克的電報:”這裏的大企業都相信我們將有一場戰爭。相信所有人都歡迎戰爭,擺脫擔憂。“

    1898年4月20日,美國國會兩院的聯合決議宣佈古巴獨立,並要求西班牙撤軍。參議院補充了《泰勒修正案》,否認美國在古巴領土上的任何企圖。麥金利簽署了戰爭決議,將一份遞交給西班牙政府,附帶通知除非西班牙在4月23日之前給出滿意答覆,否則麥金利將就此付諸實施。

    1898年4月22日,美國海軍封鎖古巴北部港口和聖地亞哥港口。根據國際法這就是戰爭行爲。

    1898年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國宣戰。

    1898年4月25日,德國在國際上聲援美國,稱西班牙應該對“緬因號”事件負責。

    1898年5月1日,美國海軍在馬尼拉灣之戰中打垮了西班牙的亞洲艦隊。

    1898年5月19日,西班牙艦隊在塞維拉率領下從佛得角來到古巴聖地亞哥港口,6月美國海軍在海軍中將桑普森領導下抵達聖地亞哥附近。6月14日,美國陸軍在古巴登陸,西奧多·羅斯福率領的第一義勇騎兵團(實際上只有羅斯福一人騎馬)也在古巴戰場參戰逞威。

    7月3日,美軍在古巴聖地亞哥港徹底擊潰西班牙海軍上將所率領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

    8月13日,美軍向馬尼拉發起總攻。西班牙軍略作抵抗後,便繳械投降。美菲軍僅傷亡119人,西軍傷亡300人。美軍繳獲武器2.2萬件,子彈1000萬發,俘虜1.3萬。美軍建立起了軍政府,佔領了菲律賓。

    仗打到這份兒上,西班牙政府只能請求停戰。

    10月,美西雙方代表在巴黎會面商討戰後安排問題。在德國的干預下,12月10日,美西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西班牙放棄古巴並承認古巴獨立,將關島和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還以2000萬美元爲代價將菲律賓羣島主權轉讓給美國。

    美西戰爭以美國大獲全勝結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