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小克虜伯 >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
    1914年12月中旬,波蘭戰役的結果公諸於世:俄國一百一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損失超過3000門火炮(除去不能移動的要塞炮和海軍火炮,這已經沙皇俄國幾乎全部的家底),整個波蘭地區被同盟國佔領。更重要的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俄國已經資不抵債,也就是說沙俄在此戰之後破產了。波蘭戰役後,美國不再向俄國提供炮彈,英國政府害怕東線戰場徹底失敗,於是又勒緊褲腰帶支援了俄國每月2500萬英鎊的信用。(史實)

    同盟國在波蘭戰役後,抓獲了差不多九十萬俘虜,德國把這些俘虜運到法國佔領區,組建了九個集團軍,用於維持法國佔領區的秩序和清剿游擊隊。這些俄國維持軍進駐法國後,就把德國野戰部隊換了下來,爲接下來的大戰做準備。目前巴爾幹半島已經基本平息,只剩下一個目標——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北面和東面是沙皇俄國,南接保加利亞,西南和西北分別與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接壤,東南臨黑海,首都布加勒斯特。16世紀羅馬尼亞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1856年,沙俄在克里木戰爭中敗北,《巴黎和約》(1856)取消了沙俄對羅馬尼亞的“保護”,代之以歐洲七強(法、英、奧、俄、土、普、撒丁)的共同“保護”,消除了俄國對兩公國的長期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耳其的宗主國權力。至1859年,瓦拉幾亞公國和摩爾多瓦公國合併成爲羅馬尼亞公國,1881年建立羅馬尼亞王國。羅馬尼亞的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鋁、金、銀、鐵、錳等,其中石油、天然氣佔歐洲前列,而且品質特別好。同盟國要維持戰爭,就必須拿下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陣線,但這只不過是因爲該國想趁亂將奧匈帝國的部分領土竊爲己有罷了。戰前的羅馬尼亞連一支配備現代化武器的部隊都沒有,全國的兵力也只有區區55萬人而已。但就是這麼一個孱弱的小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卻成了一個香餑餑。協約國和同盟國都爭着大獻殷勤不說,要是從其首都布加勒斯特傳出點消息說羅馬尼亞打算支持誰了,誰還都得精神大振不可。而德國無疑是其中最諂媚的一個,誰讓他們的糧油產地在這裏,連往土耳其運兵都得仰仗羅馬尼亞的鐵路線呢,羅馬尼亞政府對此的態度則很暖味。

    羅馬尼亞是典型的“風往哪兒吹就往哪兒倒”,今天英國打了勝仗,那就對協約國好一點;明天德國佔了先機,又把熱臉轉給同盟國看。由於羅馬尼亞國王費迪南德和德皇威廉二世是表親,而他的妻子瑪麗公主則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孫女,所以皇室成員內部也因爲各自的立場而存在着小小的分歧。由於看出羅馬尼亞對奧匈帝國的領土垂涎三尺,德國知會羅馬尼亞,任何入侵奧國的行動都會招致德國的武力回擊。保加利亞和土耳其也依樣畫葫蘆,紛紛強調自己同盟國的聯盟立場、德、奧、保、土四國一邊恐嚇羅馬尼亞,一邊開始制定祕密入侵該國的計劃。但他們低估了協約國的外交能力,沒想到羅馬尼亞會在“打敗奧國、瓜分領土的誘惑下動心”,而沙皇俄國在加里西亞戰役後的收穫也幫這個搖擺不定的中立國下了決心,在1914年10月中旬同協約國簽署了軍事協議。10月27日,羅馬尼亞竟然主動對同盟國宣戰了。

    而這時的東線,俄軍攻勢正猛,接連發動了加西亞戰役、華沙-伊萬哥羅德戰役,正在準備羅茲戰役。同盟國方面防禦俄軍都有點兒應接不暇了,實在沒有能力對羅馬尼亞的宣戰作出反應,羅馬尼亞軍甚至攻入了奧匈帝國境內的特蘭西瓦尼亞。但是羅茲戰役後,俄國的瘋狂進攻緩了下來。到波蘭戰役結束後,羅馬尼亞被德軍的勝利驚得心膽俱裂,而且德軍的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羅馬尼亞。

    12月中旬以後,各種情報顯示:德奧聯軍正在向羅馬尼亞周邊調集。至1914年12月22日,羅馬尼亞邊境上已經聚集超過百萬的德奧聯軍,這可讓羅馬尼亞毛骨悚然。羅馬尼亞政府緊急向忽悠他下水的英國求救,英國安慰羅馬尼亞,說自己的地中海艦隊還掌控着海洋,讓他們少安毋躁。但僅僅過了三天,北海之戰的戰報公諸於世,英國本土大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下子戰爭的天平完全倒向了同盟國,羅馬尼亞高層悔得腸子都青了。更加令人絕望的是:由於英國本土大艦隊只剩下兩艘戰列艦,所以英國把地中海艦隊全部抽調回國,保衛本土。現在連海上的通路都斷絕了,羅馬尼亞內憂外困,士氣全無。

    1914年12月26日,三個德國集團軍和兩個奧匈帝國集團軍分成五路,像五把刀子一樣切入羅馬尼亞,30萬羅馬尼亞軍隊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開始潰逃。德軍的首要目標是羅馬尼亞境內的油田、礦山,由於沒有軍隊設防,2天之內羅馬尼亞的油田、礦山全部落入同盟國之手。12月31日,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陷落,政府投降,羅馬尼亞之戰在1914年最後一天裏結束。

    至此,巴爾幹半島已經被同盟國的鐵蹄踏平,德軍在東線的優勢越來越大,特別是在俄國東南方向重兵集結,新的一輪進攻方向瞄準了黑海沿岸的石油產地。

    黑海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個內陸海,海水由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溢注,面積約42.4萬平方公里。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接。流入黑海的重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沿海國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沙俄。黑海是一個面積大並缺氧的海洋系統,在缺氧和有機質存在的情況下,經過特種細菌的作用,海水中的硫酸鹽產生分解而形成硫化氫等,硫化氫呈黑色,致使深層海水呈現黑色,所以人們稱它爲黑海。

    黑海里有豐富的天然氣、石油資源,200米以下的海水中不斷形成氣水化合物,是天然氣形成的活樣本。而黑海周邊的鉻、錳、鐵等戰爭所需的礦藏極爲豐富,黑海北邊的烏克蘭又是沙俄的大糧倉。所以,黑海沿岸的爭奪戰,是戰略後備資源的爭奪戰。同盟國拿下黑海,就有了長期作戰的基礎,所以這一戰是必打的一仗。

    1915年2月,黑海東線集團軍羣在土耳其海軍的配合下,沿黑海東岸進軍。由於俄國黑海艦隊沒有無畏級別的戰列艦(只有兩艘前無畏和兩艘準無畏戰列艦),在英國地中海艦隊撤離之後,擁有三艘350毫米主炮戰列艦的土耳其艦隊就佔據了優勢。黑海東線集團軍羣主要由土耳其軍隊組成,在土耳其海軍的配合下,穩紮穩打,一步一步蠶食俄國黑海東岸。至4月底,已經攻佔索契、圖阿普謝等重鎮,並威脅諾沃羅西斯克,進逼克里木半島。

    由於黑海東線集團軍羣的步步緊逼,俄軍主力調往諾沃羅西斯克。但是這樣一來,黑海西岸的防禦就有些空虛了。1915年4月,德奧聯軍組成的黑海西線集團軍羣突然發起進攻,連克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赫爾松。到5月下旬,已經切斷了克里木半島到俄國的陸上通道,戰役進入長期圍困和攻堅拔點作戰階段。沙皇俄國必須投入大量有生力量,與黑海—烏克蘭地區的同盟國重兵集團決戰,否則就會失去石油和糧食基地,東線戰爭的勝負點出現了。

    當前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產地位於波斯灣、紅海、黑海、地中海東部附近區域,同盟國目前已經控制了波斯灣和紅海部分地區、黑海以及東地中海大部,只要再佔領埃及,就控制了世界的主要石油資源,屆時協約國的戰爭資源將會逐漸枯竭,失去與同盟國角力的能源基礎。而埃及只有一部分英國殖民軍,在陸上想要跟德軍抗衡,基本上沒有贏面。在陸上唯一能夠給德軍制造一點兒懸念的,就只有俄國。所以,黑海—烏克蘭地區的戰爭,將決定石油的掌控權。

    英國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厲害,所以在本國財政已經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每月支援俄國2500萬英鎊的信用,希望沙俄能夠撐下去。同盟國方面也很重視這次會戰,黑海—烏克蘭地區集結了2個土耳其集團軍、2個奧匈帝國集團軍,3個德國集團軍,總計超過150萬人的龐大隊伍。沙皇俄國也集中全國之力,拼湊了5個集團軍,共120萬軍隊,部署於烏克蘭北部地區。

    關乎石油掌控權的最終決戰,在黑海—烏克蘭地區徐徐拉開帷幕,雙方都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