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第兩百四十章 諸葛亮又怎麼樣!哼╭(╯^╰)╮
    “王樸,”

    董良叫住要出門的王樸。

    “要往哪裏去?”

    王樸回頭見禮,“先生,正要去看看稻苗。”

    “走,一起去!”

    王樸經過考試和培訓之後,順理成章的成爲一名農事官。

    現在正是他的工作時間。

    農業技能培訓的用書,董良是主編,也給他們上過課。

    這些人都算是董良的門生。

    如今立春已經過去,正是水稻育苗的時候。

    兩人邊走邊說,就走到了育苗處。

    這種種植技術還沒有得到普及,但是一直到後世水稻先育苗的技術都是一直在被應用。

    衆所周知,有個詞叫做“插秧”。

    也就是說水稻不是種子撒到地裏讓它野蠻生長。

    雖然這個時候的南方有些地方確實是刀耕火種的野蠻種植。

    正確的種水稻技術,就是要先把苗育出來。

    育苗處有農戶正在忙碌。

    這裏的育苗處是經過精挑細選,適合水稻生長的環境。

    並搭建一些輔助的人工設施。

    由農官帶着百姓進行選種,育苗。

    這樣的育苗處有好幾處,都是住在一個區域的百姓共同育苗的地方。

    董良到跟前,也並沒有影響到這裏的官員和百姓勞作。

    只因爲剛開始晾曬種子的時候,董良就來過,大家都知道董良不讓他們圍着,誰要是放下手裏的工作跑去拍馬屁,董良就要批評他們。

    “這些苗的情況怎麼樣?”

    董良問王樸。

    董良雖然教給這些農官很多理論知識和大框架。

    但是論實踐水平,董良是不如的。

    因爲這些人還同時接受了擅長農耕的老農和從事過農業生產的官員的指導。

    就比如這,董良會告訴他們要先育苗,要施肥,嘗試三季稻。

    但是對於稻苗的具體長勢如何董良卻不清楚。

    王樸面對董良的詢問,搖了搖頭。

    “不太好。”

    “怎麼?”

    王樸解釋道:“播種的太早了,我們爲了追求早稻,立春之前就進行了播種,死了一批。經過研究討論之後,發現別的育苗處情況不一,成活率高的都是暖和地方的。應該是因爲播種的早,溫度太低了。”

    “現在看來應該再晚一些,在立春之後五六天進行播種最好。不過這一批已經沒有實驗的機會了,只能記錄下來,和明年的情況作對照才能知道。”

    對於這個解釋和這個失誤,董良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而且是從刀耕火種直接跳到水稻育苗,這比之最開始的旱作精工細作還不一樣。

    而找到的有經驗的老手,一般也都是旱作農業的高手,畢竟農業發達在中原和關中。

    雖然現在關中不行了。

    但是這些地方都是旱作爲主的。

    “沒關係,一切都是剛起步,慢慢積累經驗嘛!這些失誤都是可以容忍的,反正總會是比原來好的。”

    “農業技術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推進的,需要一年年的積累,你選擇了從事這個工作,可不能氣餒啊!”

    董良安慰王樸道。

    王樸是個老實人,年紀也不大,但是願意用功。

    如果這樣的人願意去年復一年的鑽研農業種植,董良相信,等到大家都頭髮花白的時候,那時候的產量一定不可同日而語。

    不是因爲大家有多麼厲害,只是因爲一切都纔剛起步。

    “還有其他的問題沒有?”

    董良伸手摸一摸田裏的秧苗,又問道。

    “有,播種的太早,秧苗的生長時間太長了,會提早到抽節,這都是不利於插秧的。而且稻苗的生長情況也有差異。”

    董良反翻着手裏的稻苗,想了想道:“也不用都等到明年才能對比情況。你們把本縣的稻苗生長中的基本情況記錄好。”

    “再向南邊的縣要他們的記錄,北邊的也要,大家互相分享一下情報嘛!對比一下,看看那些是變量,大家的生長條件有哪些差異,稻苗生長情況有哪些差異,就可以得出來一部分經驗用到第二季稻上了。”

    董良翻看了幾塊田,拔出來兩株長度差異很大的苗。

    “這樣的稻苗,我想他們種到地裏,成熟的時間一定會不一樣的。這樣應該會影響糧食成熟時候的收割,會延遲成熟時間和糧食質量。”

    “你們耕種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儘量做出區分。”

    這樣的秧苗董良是從以前自己的小麥種植經驗裏得到的。

    雖然小麥不用育苗,但是有一些雜株在裏面成熟情況不一樣,就會導致一部分熟了,一部分還發青。

    收割的話,青的會腐爛難以保存。

    但是不收割又會延誤農時,並且已經成熟的小麥留下地裏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萬一有點雨水落下,就是導致發芽減產。

    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董良四周看了一圈,把自己能看出來的問題說了一遍。

    再多自己就無能爲力了。

    和王樸一起走到外面,又問道:“你們看這些秧苗的生長情況,什麼時候可以移栽道耕地裏,我起初預測二十天左右的育苗期,不知道是否有出入?”

    王樸回答道:“出入不大,看如今的生長情況,六七天後就可以進行移栽了。”

    董良道:“那好,你們要注意提前告訴農戶。如今耕地的開墾已經進行大半月了,基本上耕地已經開墾完畢了,只等你們這邊的消息,就可以通知大夥進行放水了。”

    水田也是需要進行耕地的。先進行翻土施肥,圍好田壟再放水覆蓋!

    因爲這是第一次進行耕作。

    很多耕地都是除此開墾。

    種植條件並不好。

    而董良後世的南方地區的水稻土,就是南方的人民多年耕作,日復一日的進行耕地改良培育出的水稻土,這種土不像是黃土和黑土天然存在的。

    這樣的工作當然是任重而道遠。

    最關鍵的是董良也不懂水稻的具體種植操作。

    而相比於已經成熟的旱作制度,水田種植技術還是要落後的。

    更何況這豫章還是一塊未曾開發的土地。

    而董良他要帶頭實驗的還是三熟制度。

    所以一切都要實驗。

    董良不是學理的,雖然大學成爲了一名理科生,但是高中一直是文科,而大學的科目也只是因爲被劃分到了理學,事實上什麼物理化學實驗是一概沒有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