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第兩百五十八章 技術,政治,思想
    衆人一陣驚疑。

    馬良開口問道:“先生,這明明是上好的鹽,怎麼說失敗了呢?”

    兩個老鹽匠也擡着苦巴巴的臉,粗糙黢黑的大手對比着手心裏白花花的鹽,大膽開口道:“董大人,這確實是上好的鹽啊!老漢制滷煎鹽多年,從來沒有見過成色這麼好的鹽啊!”

    董良當然知道這些是好鹽,即便是整個封建社會,再如何純淨的鹽也僅僅是不停的熬煮,去除雜質,但是沒有涉及到根本的問題。那些東西都是近現代化學出現後才真正解決掉的。

    董良這裏手法雖然粗糙,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去除了大量的有害的化學物質,在東漢末年,絕對是跨時代的好鹽。

    董良看着疑惑的衆人,答道:“今天的實驗說成功也算是成功,但說失敗也算是失敗。”

    “我有意革新制鹽工藝,讓咱們的百姓喫鹽方便,喫鹽安全。今天雖然是成功製作出了好鹽,但是這種製作工藝太複雜,無法得到大規模的普及,耗時耗力,並不能真正的改變百姓們喫鹽的現狀。”

    董良讓劉備在南海開鹽場,就是想發揮腦洞,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來減少董良印象中的沿海鹽戶需要燒火煮鹽的辛苦。

    可是如今雖然曬鹽成功,但是提純鹽的步驟比燒柴煮鹽還要麻煩,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誠然,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得到的是好鹽,而不是老百姓平時用的粗鹽。然而,雖然董良讓百姓喫上了放心鹽,但是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工作量大幅度削減的情況。

    並且今天的實驗是在官府,衆人合力才小心翼翼的控制好了溫度,但是這種情況很顯然不適用於大規模的農民的操作。畢竟氣溫是要看天的意思,這時候也沒有中央空調。沒有專業的廠房,作坊裏的溫度是跟隨天氣來的。

    按照這種方法需要短時間內換三種十分相近的溫度,很顯然是不現實的。

    “今天的實驗對於我們製鹽工藝改革的初衷來說,雖然失敗了。但是今天經驗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董良對着記錄官和馬良說道。

    “今天的實驗步驟詳細的記錄下來,讓學堂的學生去學習。諸如溫度的概念,硝石和水的反應,從粗鹽裏提取出來的物質是什麼,控制溫度的變量實驗方法,以及溶解度的概念等,這些東西都要讓感興趣的學生去探索。”

    “今天可以看到,有些東西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自然規律,這種東西就是我在學堂裏一直告訴大家的自然科學。他們有他們的一套規律,是不會因爲我們人的愛恨,善惡而改變的。這些東西有點像是墨家的工匠活,但是也有點差別。”

    “總之是很有價值的,學生們可以去探討除了硝石和水,還有什麼是可以發生反應的,各種可以融化在水裏的東西的溶解度又有哪些變化,除了水可以液化,氣化,固化,其他諸如鋼鐵之流呢?”

    董良說着,記錄員與馬良如癡如醉的聽着,他們好似已經沉浸在了董良描繪的奇妙自然世界裏。

    “自然之中有很多規律值得我們探討,類似於法家,儒家等是用來解決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而自然規律卻是用來解釋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的。並且掌握這種規律,則可以讓糧食增產,喫鹽方便等等一系列對於我們有利的影響。正如當初將直轅犁改爲屈轅犁一般,一點小小的改動就變的省時省力,可以翻耕的更深。這些原理,難道學生們都掌握了嗎?”

    董良說着說着就嚴肅了起來,不過並不是對於學堂以及衆人的不滿,因爲董良知道,現實就是這樣,東漢末年哪裏有有科學的概念。董良提到這個問題總是有些執念。中華文明是很優秀的,人民是勤勞而聰明的。

    許多影響世界的發明由我們創造,一直以來都有大量的成果領先的西方上千年。但是卻大多都是經驗的總結。也許是因爲我們太務實?我們有敏銳的眼光可以發現自然和生活中的特殊現象,並且能很聰明加以利用,但是卻止步於此不再進行原理的深究。

    對於近代的落後,董良的眼光也就看到這裏了,所有希望能在這個時候儘量開一個苗頭。董良相信以中華兒郎的智慧,只要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是很快取得成績的,就如同現代的迎頭趕上。

    “我希望以後咱們的學生不光要學習治理一方的能力,還希望能有一批人進行自然科學的學習,所有人都應該學會觀察,實驗,總結提煉。我相信就算不從事官府的工作,研究自然的工作,依然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甚至比爲官一任有更大的成就。就如同若有人把畝產十斛變成畝產十五斛,二十斛,你們覺得會有多少老百姓受益?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不比爲官做宰差的。”

    “謹遵先生教誨!”

    面對董良的苦口婆心,馬良和這個記錄員是放在心上的。馬良肯定是不會從事董良所說的自然研究了,但是他也經常回學堂講課,他雖然年輕但是是較早的學堂的頭頭,有很大的威望,並且自身也有學識,比大多數成年教師還要強的多。

    “學生一定將先生講的這番話原原本本的告訴學堂的學子們。也可以在啓蒙教材上把這一段加上去。”

    董良拍拍馬良的肩膀:“你總是那麼客氣,原來的初版教材雖然有科學常識的存在,但是不夠深刻,這一段思想提煉提煉也好,給學生們埋下個種子嘛。”

    董良常常對張飛那廝的肆意妄爲而感到無奈,但是面對馬良總是恭恭敬敬也感到哭笑不得。人啊,總是這樣。

    對於馬良這樣已經在從政的道路上做出來一定的成就的自然不會再改投科學之門,他雖然對於這很感興趣但卻只是興趣。反而是一旁的記錄員可以在這條路上深耕。

    董良特地把他從學堂裏叫來,就是爲了讓學堂的人經理這個過程,然後更好的傳授給學生。這個記錄員本身屬於從政上沒天賦的,有天賦的自然把重心放在官府了,誰會去學堂做個常駐教師呢?

    雖然董良爲了教學效果,經常把官員拉到學堂裏講課,諸葛亮和龐統徐庶等都是如此,伊籍教導學生們法科,但他們都是兼職,像這個書記員卻是全職自然差別很大。

    不過也就是這樣的人才會真的去致力於研究吧。

    畢竟除了真的是喜歡熱愛的人,大多數人在爲官做宰還是埋頭深耕科學,相信還是想當官的多啊!

    “先生,如今這方法失敗了,那海鹽的事該怎麼辦?”馬良問道。

    董良笑道:“不忙,我還有個思路,只是這個思路是當年我的老師告訴我的,我從來沒有研究過,也沒有嘗試過還需要一點點實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