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第兩百八十四章 分兵還是合擊
    兵法上說:“千里饋糧,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

    雖然這壓力都在周瑜、孫權、張昭頭上壓着,但是董襲等人都在江東這裏喫飯,自然也要考慮更多,尤其是董襲等人算是單獨鎮守一路,由不得不擔心。

    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兵員不多次徵調,糧餉也不用多次轉運。各項軍用從國內徵取後,糧草補給在敵國就地解決。這叫就食於敵國。

    北方的遊牧民族沒有學過兵法,但是也是因爲自然條件和本民族的生產方式,自然而然的實行了這樣的方略,古代歷史上不知有多少中原王朝的皇帝因爲這個苦不堪言。

    因而,明智的將領總是力求從敵方奪取糧草,從敵方奪取一鐘的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啓運時的二十鍾;就地奪取敵人飼草一石,相當於從本國啓運時的二十石。

    董襲他們承受了這麼久的壓力,終於要把壓力轉嫁到豫章劉備身上了。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勝負,似乎都是會對豫章的民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既然都督軍令已經下達,我們明日立刻起兵,兵發樂安縣!”

    董襲下了決定,陳武沒有意見,他本來就只是來送情報順便約好時機而已。

    但是賀齊卻有不同的想法,“元代將軍,不如我等兵分兩路?”

    “兵分兩路?”

    董襲、陳武和朱桓都詫異的看着賀齊。

    賀齊頂着衆人的詫異,笑道:“如今敵將難對付的就剩下一個張飛,想來我黟縣與歙縣各有丹陽精兵一萬,山越戰士五千,又都有兩員將軍統領,無論那一路遇到張飛,都不可能會被擊潰。”

    “所以不如兵分兩路,我等於一處萬一碰到張飛,糾纏起來就是浪費時間,兵分兩路,最多隻有一路會碰到張飛,另一路兵馬則長驅直入,豈不妙哉。”

    賀齊的想法很好,畢竟張飛只有一個,都督既然提醒要小心張飛,那不如就兵分兩路,張飛肯定沒辦法分身。

    “何況,黟縣位於鄱水上游,趁勢而下,順流而向西南,直入鄱陽湖,北可與都督夾擊關羽,西可借水網攻打海昏縣,南昌縣等地,直擊敵軍腹地,也可圍魏救趙,減輕都督壓力,又就食於敵,大利江東啊。”

    賀齊分析了一番,陳武倒是點頭認可,因爲他駐紮在黟縣,那裏確實可以藉助鄱水直接西南而行,攻打到鄱陽。

    但是還是擔心的說:“孤軍深入,太冒險了吧......”

    賀齊不以爲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富貴險中求嘛!”

    陳武和朱桓被賀齊說的心動,但是董襲卻沒有發表意見。

    當衆人看向董襲的時候,他才摸了摸鬍子說道:“我兩軍分兵,各自一萬丹陽精兵尚且不怕張飛,若兩軍合擊,戰將五員,兵馬三萬,哪裏還會怕張飛。”

    “依我看,不如合擊,速勝張飛,免得兩軍分散,兵力薄弱,反而與敵軍糾纏起來。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難以收拾好這個局面。用兵打仗,只聽說計謀不足但靠神速取勝的,沒有見過有計謀卻要長久作戰的。”

    董襲不同意賀齊的想法。

    賀齊就是想拼命,然後兵行險招去立下大功。

    但是董襲必須考慮這一戰對江東,對孫權產生的影響。

    他要先穩紮穩打,能取一分利,就是幫孫權強大一分,主人翁的意識比賀齊要強,這也是對於孫權的團隊的歸屬感在作祟吧。

    忠心度不同的人做出來的選擇自然也不一樣。

    董襲道:“兵貴勝,不貴久。作戰還是要速勝,大軍壓上,摧枯拉朽。”

    “劉備主力已經被都督牽制,我們三萬兵馬,放在哪裏都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了,何況,這些兵馬還都是精兵。劉備即便有兩個張飛又能怎麼樣呢?以一敵萬到底是不可能的!連項羽都知道武勇不過是十人敵。”

    “打仗還是要靠兵強馬壯!張飛?不行的!”

    董襲說到這裏,賀齊又道:“若遇到張飛,他見我軍勢大,避而不戰,緊守城池,豈不是不利於速勝?曠日持久,白白浪費了都督的堅持,如之奈何?”

    這倒是一個問題。

    董襲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若張飛真做了縮頭烏龜,緊守城池不出,那還真不好辦。

    攻城,往往都是很難的。

    “若真遇到張飛避而不戰,再分兵不遲。”

    董襲想了半天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又道:“都督既然提醒我們小心張飛,自然是應該早就想過這些,何況一開始就是讓我等合力進攻,如今既然沒有做出其他的安排,那就依照命令行事也就是了。”

    董襲拿出來了周瑜一開始的吩咐,衆人也就不說什麼了。

    “子烈,你這就返回告知幼平將軍,讓他立刻發兵來浙水對岸匯合,我們一同攻打樂安縣。”

    “喏。”

    陳武一聲答應,也不多做停留,與衆人告辭之後,就連夜往回趕。

    歙縣就在浙水北岸,可惜浙水是往東流,不往南去,此去樂安縣也沒有什麼水道,只能走陸路。

    董襲送走了陳武,也開始安排士兵渡河,到浙水南岸去。

    過來了浙水可就沒有河流阻隔,接下來都是翻山越嶺的苦日子了。

    ......

    太末縣內,百姓們過了幾個月的苦日子。

    雖然有魯肅約束那些驕兵,除了一開始的給百姓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後來也沒有再出現什麼出格的事情。

    但是百姓們還是不喜歡這些士兵。

    畢竟第一印象太差,而這些百姓也是這邊久經叛亂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山越的人出來反抗官府,最近一個把這邊人殺的害怕的賀齊又調走了,杳無音訊,孫策又死了。

    天高皇帝遠,這裏的人也不歸心。

    而本來就印象不好,也不是一心的人,又在這小縣裏駐紮了五千兵馬,雖說是從北邊調運物資,可這裏的百姓又哪裏能夠一點不承擔呢。

    生活愈發艱難起來,魯肅雖然行薄稅,但還是民間不滿的聲音很多。

    當然這些官老爺是聽不見的。

    即便是魯肅想做一個好官,可是終究不是住在百姓中間,所以並不能真正的知道民聲啊。

    尤其是百姓的不滿,又敢怒不敢言,畢竟城裏五千兵馬還都是帶甲冑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