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紫塞秋風 >第一百零三章 補充糧草
    大軍逐漸走遠,親屬們的身影,逐漸消失,哭聲已不可聞......

    楊霆風策馬走在隊伍側翼,看着衆人士氣不高,遂下令道:“全體都有,邁開步子,跟上隊伍,不要掉隊,過了秦嶺,我請諸位喫酒!”

    說罷,他也翻身下馬,喚過一個親兵,讓其牽着。自己則是施展輕功,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頭。

    衆人被楊霆風所鼓舞,紛紛強打精神,邁開大步,奮力跟上他的步伐。

    披甲蹶張營衆人,從平城出發,當日便穿過秦嶺,數日後,來到了關中,大軍休整一日,購買補給,次日便渡過了西漢水,由褒斜道的岔路進入了漢中地界,半月後,抵達‘成縣’,此時,蕭狼的偵察部隊與運糧隊早已抵達多日,衆人見面,蕭狼單獨彙報了祁山道的路況以及御戎城內的糧草情況。

    於是,楊霆風下令,全軍在‘成縣’外駐紮一晚,並召集衆軍官議事。

    衆人到了軍帳之前,但見楊霆風負手而立,眉頭緊鎖,皆以爲事有變化。

    望着衆人一臉懵的表情,楊霆風疏然哈哈一笑,道:“諸位無需擔心,祁山道可行,只是,御戎城內的糧草不足,我軍尚且需要在成縣內,購買些糧草,再行出發。”

    說罷,他從千機匣內,掏出四錠金塊,分別交給賀若弼、牒雲陌、薄奚、伊婁等四名伯長,並叮囑他們,明日前往成縣附近買糧,不可騷擾當地百姓。

    衆人長舒一口氣,紛紛領了金塊,起身告退,各自返回營帳休息。

    蕭狼送出幾人至賬外,便轉身回營,但見:楊霆風與裴矩蹲在地上,手中各自拿着幾顆小石子,在地上擺放。

    蕭狼一陣好奇,半開玩笑道:“喲?二位大人在做啥?”

    楊霆風解釋道:“老蕭,我正與裴兄計算着糧草的出入、庫存以及消耗。”

    “糧草?”蕭狼上前一步,道:“蕭某剛纔清點過了,咱們的糧草還相當充足,且明日各營會購置一些,撐上個三月沒問題,無須擔心。”

    裴矩笑道:“蕭統領說得不大對,我軍的實際糧草,其實只夠度用一月左右。”

    蕭狼奇道:“一月?不會吧,莫非是蕭某點錯了?”

    “不不,蕭統領沒錯。”裴矩站起身來,拍了拍手上的灰,打開腰間水囊,又取了三個銅杯,倒了些涼茶,分別遞給楊霆風與蕭狼,他自己則淺飲一口,潤潤喉嚨,這才道:“糧草確有三個月的用量,但不能只算我們自己士兵的用度。”

    蕭狼奇道:“哦?怎麼說?”

    裴矩見蕭狼神色專注,一副十分認真的態度,遂微笑道:“蕭統領,據我所知,紫塞邊軍,從編制上來說,並非是府兵,是也不是?”

    蕭狼抿嘴一笑,道:“不錯,我邊軍確係獨立於府兵之外,喫的是朝廷錢糧,而非地方官府.........”忽然,他兀自一愣,覺出了問題的真正所在。

    此時,卻聽裴矩又道:“蕭統領說得極是,也正因爲如此,地方並沒有義務爲我們籌措軍糧,也就是說,除了糧草需要我們自行解決,連這運糧的民夫,也得我們餵飽。”

    蕭狼聞言,略一思忖說:“裴兄說的是,不過這三個月的用度突然變爲了一個月.......似乎......”

    “似乎消耗的有些快?對吧?”楊霆風笑道。

    蕭狼點頭,不置可否。

    “其實,老蕭,咱們非但沒多算,反而少算了,你瞧——”楊霆風將小石子全部收起,在地上留了三顆,“按我們現在的庫存,有三月的軍糧,軍士每天喫兩升,我蹶張營將士足夠喫上三十二日。”

    蕭狼也蹲了下來,取掉一塊石子,說道:“倘若算上運糧民夫,按最低標準——兩民夫保障一士兵來算,這軍糧只夠喫二十日左右了。”

    說話之時,裴矩也蹲了下來,取掉第二顆石子:“蕭統領說的不錯,不過此次佈防御戎城,少不得幾場大戰;可這一旦發生戰鬥,軍糧消耗,會比平時駐訓大很多,而民夫押運軍糧,工作甚爲辛苦,這飯量也不會比士兵們小到哪裏去......”

    蕭狼肅然道:“如此說來,這軍糧的確還少算了,可能連一月都撐不到。”

    “說的是,嚴格來說,軍糧只夠大軍二十日用度。”楊霆風正色道:“若是使用馬匹運糧,倒可以省去人工的費用。一匹馬能背三石以上的軍糧,效率極高,且只需要草料餵養。只不過,不能用我們的戰馬,而是要徵用當地的滇馬。

    “滇馬?”蕭狼不禁恍然大悟:“這倒是個好主意,蕭某聽聞,成縣附近,正好出產一種叫滇池駒的負重馬,雖不能用作戰馬馳騁,但是喫苦耐勞,耐力穩健,很適合山路險路運輸。”

    裴矩想了想,也道:“滇池駒,裴某在《漢書》上,曾見過此馬的記載,當年,漢朝武帝南拓,曾特意在益州郡設立“萬歲苑”,專門畜養這種“體小而雄俊,尤善山行”的滇馬。甚至後來,還特別設立了越騎營,雖然速度上趨於劣勢,但是這些越騎,上山下阪,出入溪澗,險道傾仄,且馳且射,絲毫不比大漢鐵騎與匈奴騎兵遜色。”

    他們三人口中的滇池駒,其實是產自西南的一種矮腳馬,在歷史上以耐力而著稱,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運輸工具。

    關於滇馬的特點,早在兩漢、三國時期就已見諸史書,《華陽國志·南中志》說:“長老傳言,滇池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里。”

    唐宋時期,《蠻書》雲:“馬出越賧山東面一帶,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里。……騰衝及申賧亦出馬,次賧,滇池尤佳。”

    《新唐書·南詔傳》亦載:“越賧之西有薦草,產善馬,世稱‘越賧駿’。始生若羔,歲中,細莎縻之,飲以米瀋,七年可御,日馳數百里。”宋

    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說:“大理馬,爲西南蕃之最。”

    周去非《嶺外代答》也說:“南方諸蠻馬,皆出大理國。”

    到了元代,《馬可波羅遊記》稱:“雲南省及廣西高地產健馬,軀小而健,販售達羅毗荼,然應知者,人抽取其筋二三條,俾其不能用尾擊其騎者。”

    明、清時期,《南中雜誌》載:“滇中之馬,質小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徑,雖數十里而不知喘汗,以生長山谷也。”

    蕭狼聽到這裏,忽然想起前幾日偵察,知道成縣附近有幾處馬場,規模雖說不大,但是湊個數百匹運糧,完全沒問題,正欲向楊霆風道喜。

    突然,楊霆風苦笑了一下,搖頭道:“可是二位,此個法子雖好,卻有兩個弊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