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山漸青 >第三百四十章 明犯大宋者,雖強必戰
    第三百四十章 明犯大宋者,雖強必戰

    其實自古以來,遊牧民族一但打不過漢族,貫用的招數便是遣使求和,進貢些士特產什麼的便可了事。除了名義上稱臣外,其實他們通常都不會喫虧,漢人朝廷回贈的禮品,一般都會比他們進貢的東西貴重得多。

    特別象隋煬帝那種好大喜功的皇帝,貢使來了不但白喫白喝,而且經商還有極其優惠的政策,回贈的禮品更是百倍於貢品,許多小國若多來進貢幾次,百姓不用勞作,光靠隋煬帝的回贈就能讓舉國豐衣足食了。

    當然這或許有些誇張,但以上提到的這種現象,卻是普遍存在的,這使得許多小國對朝貢樂此不疲。

    而李元昊無疑正是玩這種遊戲的高手,在歷史上,李元昊瞧着遼國騎兵比較強大,於是選擇向遼國稱臣。

    再聯合遼國來攻宋,結果遼國得了歲幣的實惠後,沒有真個動手,西夏自己與大宋死磕佔不到便宜,反而弄得土頭灰臉,於是又遣使向宋稱臣,等過幾年國內喘過一口氣來,又再稱帝。

    如今李元昊比原來的歷史上弄得還慘,這一年間,幾場大敗加起來就損失了接近五萬精銳,西夏目前連後勤兵加起來,最多也就三四十萬軍隊,而真正的作戰部隊不超過十萬人,這種損失對西夏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大宋人口近億,哪怕百萬禁軍損失殆盡,只要國家不亡,兵源就不會缺少,西夏地廣人稀,兵源緊缺,即使有錢有裝備,想重新拉起一支大軍,近期內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大宋上下對李元昊再度遣使求和,其實並不感覺意外。

    許清進到天章閣時,象晏殊這些朝廷重臣都已在坐,討論的正是夏使求和之事,許清向趙禎施過禮後,就在下首坐下,一邊旁聽幾位重臣討論,一邊接過李元昊上的表章觀看。

    這次李元昊的表章老實多了,沒有再玩什麼文字遊戲,許清將前面一大堆恭維的話自動略過,只看李元昊提出的和談條件。

    李元昊依然不改漫天要價的毛病,除了李元昊去帝號,西夏向大宋稱臣外,依然要求大宋每歲賜歲幣十五萬貫,絲絹二十萬匹,購買西夏青鹽十萬石;同時在宋夏邊境開五個椎場,允許兩國百姓自由交易。大宋撤出兜嶺關城,兩國繼續以橫山爲界,雙方罷兵互不侵犯,而作爲補償,西夏每年向大宋進貢五千匹戰馬。

    這些條件與原來開出的大同小異,許清看了心中暗笑,別的不說,撤出兜嶺關城這一條,就絕不可能答應的。

    此關大手,估計李元昊晚上在妃子肚皮上都得一驚一咋的,至於會不會造成什麼說不出口的後果,這個就難以得知了,反正現在沒有男科醫院,就算有,人家李元昊看病也不用排隊掛號的。

    這時章得象說道:“陛下,臣認爲這次西夏遺使求和是有誠意的,雖然兜嶺關城不可能還給西夏,但只要西夏稱臣罷兵,其它條件皆可細談,臣認爲比如重開椎場,這些條件對我大宋同樣有利,不妨答應下來,西夏地廣人稀,缺衣少食,咱們大宋賜他幾萬貫倒也無妨,反而能顯示我天朝上國的博大的胸襟,使萬邦心存欽佩。”

    幾萬貫確實不算多,別說以一國之力,在坐的大臣中,誰都能每年獨力拿出幾萬貫來。

    這點錢在章得象他們看來,不過是大宋手縫裏漏下的沙子,不值一提,若真能換來個萬邦欽佩,倒也值得,問題真是如此嗎別人會真的因此欽佩大宋嗎

    韓琦面沉似水,許清還沒出聲,他就大聲奏道:“陛下,臣反對和談,李元昊豺狼也如今夏軍接連大敗,國內民不聊生,李元昊不得不來向我大宋求和,尚且提出諸多無理條件,彷彿是我大宋向他求和一般,若大宋同意李元昊這些條件,特別是重開椎場一項,過了不幾年,西夏又能回覆元氣,以李元昊的秉性,到時必會重起干戈,妄然稱帝。”

    很好,許清聽了心裏暗自舒暢,其實大宋並非沒有明白人,象賈昌朝他們同樣明白這些道理。

    只是他們心裏不以爲然罷了,相對西夏而言,或許他們更注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西北戰事上連連獲勝,對革新派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爲無論是狄青還是種世衡,這些人都可以說都是出自范仲淹門下,他們在西北每一次大勝,也無形中給范仲淹增加了一份政治資本;反過來對賈昌朝等人則很不利,革新派越是得勢,對他們的壓迫感就越強。

    趙禎臉上不動聲色,轉頭望向晏殊和杜衍,杜衍先開口道:“陛下,臣也同意和談,將兜領

    交還西夏一事無須計議,想必李元昊也知道這一項大宋是不可答應的,每年賜幾萬歲幣也無傷大雅,關鍵就在重開椎場一事上,如夏寧侯上次所言,只要咱們限制一些重要物資出境,重開椎場倒也無妨,陛下,西夏無力再戰,我大宋同樣急需一個安定的局面,發展民生,革除時弊,王倫方在淮南東路攻城掠池,郭邈山等人又把京西南路攪翻了天,如此頻繁的內亂,朝廷不得不引以爲戒啊”

    晏殊也點頭表示支持杜衍的意見,作爲執宰他們最清楚,大宋其實也到了極限,這次京西南路戰亂,京倉竟調撥不出糧食賑濟,國庫目前雖然還有幾百萬貫,但若大一個國家,有了這點錢並不代表就能高枕無憂了。

    慶曆二年之所以能安然渡過來,無非是因大宋銀行的大力支持,如今朝廷還欠着銀行三百多萬貫沒還呢。

    一個國家靠借錢過日子,對於他們這些自小受儒家思想薰陶的人來說,確實是無法接受的。

    當然許清作爲後來人,並不覺得國家借債有何不妥,象後世的老美,人家財政赤字已經達到了幾十萬億美元,但你看到人家政府垮臺了嗎還不照樣是世界老大。

    所以許清自個認爲,只要能成功收回西北,朝廷就算欠個兩千萬貫也是值得的,將來只要運作得當,以西北的資源還清這些債務並不難,所以他一直支持用銀行給朝廷輸血,撐過這個難關之後,就是另一片天地了。

    而西夏,堅決不能讓他緩過氣來,和談可以,但條件得咱們來提,李元昊現在有什麼本錢跟大宋叫板

    眼看連范仲淹對晏殊他們的提議也動了心,許清搶先起身道:“陛下,我大宋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這沒錯吧”

    當然,誰敢說這話有錯呢趙禎不知道他要說什麼,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許清郎聲說道:“陛下,還有在坐的各位大臣,咱們天天喊着要愛民如子愛民如子究竟怎麼纔算愛民如子呢

    党項人這些年在西北,擄去我大宋百姓已不下十萬之數,這些百姓如今安在是在做牛做馬還是做奴隸陛下,或許這些百姓正日日以淚洗面,翹首以盼朝廷把他們解救回來,與家人團聚,將來能埋骨故里。

    陛下,請問這些被擄去的百姓,還是您的子民嗎若是,朝廷有什麼理由對他們置之不問

    若是一個國家可以對他的子民的生死漠視不理,試問還有幾個百姓願意爲這個國家去效力國家還談什麼凝聚力還談什麼千秋萬載

    所以,臣以爲,和談可以,但西夏必須先把所以擄去的大宋百姓全部放回,否則,一切免談”

    許清突然拋出這個論調,把在場的臣君震得面面相覷,無言以對,誰敢當衆說出可以置十數萬百姓生死於不顧那他這官也就當到頭了,即便是趙禎也不敢,否則就得留下千古罵名。

    若是沒人提起,大家都可以裝作沒這回事,但這事一但當衆提出,便再沒有轉圜的餘地。

    許清掌握住了道義的制高點,所有的歲幣、椎場之類的都成了浮雲,誰想要和談,就必須先邁過這道坎,而人人都知道,西夏目前生產力緊缺,想讓李元昊同意先放回這些百姓,基本不可能。

    賈昌朝不死心,試探地說道:“朝廷可以把這百姓作爲和談的條件之一,讓西夏在和談成功後立即放回,這也不失爲一個可行之策。”

    “不行十數萬百姓的性命,豈可用作交換條件必須先無條件放回這些百姓,表現出西夏和談的誠意來,否則其他各國豈不是依樣學樣將來擄去我大宋百姓後,再來要挾朝廷同意他們的無理條件

    漢陳湯將軍奏疏上曾有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今天,我許清同樣想說,明犯大宋者,雖強必戰

    只有這樣,各國要來侵犯我大宋時,纔會自己在心裏先掂量掂量而大宋百姓無論走到哪裏,都能放心坦然,以身爲大宋百姓爲榮。

    因爲他們相信,陛下會看始終看護着他們,朝廷和軍隊,會一直關注着他們,陛下就是他們的保護神”

    聽了許清的話,趙禎臉上顯得十分欣慰,正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許清這話不但正義,而且把他提升到了無限的高度,成了天下臣民的守護神。

    一直沒說話的包拯這時洪聲道:“陛下,民者,國之根本也臣等同夏寧侯之議,西夏必須先放回擄去的大宋百姓,再言和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