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霸王張繡 >第七十章 ?內政環節
    張繡並沒有殺那個郿亭侯劉光,殺之當然如屠狗。但是殺了之後,卻會有麻煩。

    這個天下畢竟是劉姓天下。但是張繡也篤定,對方不會來找他麻煩。

    現在是亂世,一個無權無勢的列侯,對他造成不了影響。

    張繡很愉快的與法正、孟達等人同行,沿着渭水河道,到達了臨渭城。

    此刻已經是陽春三月,溫度漸漸轉暖。而臨渭城也已經修葺完成了,高大厚重的城牆,背靠渭水而立。

    嶄新偉岸的城門樓上,掛着“張”字旌旗,城池上沒有守軍,但是有兩隊人馬,駐守城門。

    城牆已經修葺完成,龐德已經率領郡中精兵,出城操練去了。還有目前暫時有胡車兒管着的一萬五千羌人、漢人、胡人都有的精銳騎兵。

    涼州人悍戰,張繡的兵馬來源很複雜,但每一個士卒都非常驍勇。軍紀嘛,現在張繡高壓之下,軍紀斐然。

    涼州強兵,斐然的軍紀。張繡很有信心,率領這些兵馬去與馬騰、韓遂作戰。

    這日上午,張繡等人來到了臨渭城城西。高大的城門口,有許多百姓出入,其中還有明顯是商隊的隊伍,足見這座城池的繁榮。

    “我這臨渭城如何?”張繡心中也升起自豪之感,轉頭對法清、法正、孟達等人說道。

    “將軍真神人也。”法清由衷說道,而後眸光欽佩的望着人民進出的城門,說道:“自從馬騰、韓遂叛亂以來,涼州與朝廷的聯繫就斷絕了。聽說涼州城池殘破,人人爲盜匪。就算是左將軍皇甫嵩也只打到這裏而已。而明將軍卻在涼州立足,建立略陽郡,人民殷盛,在下實在是佩服。”

    一旁的法正,則是從戰略角度思考這座城池。

    “略陽一郡四座城池,守衛渭水河道。既扼守三輔要害,而且還可進攻涼州。如今張繡在這裏屯田練兵,所圖不小。”

    法正心中滿意的點了點頭,擡頭看向張繡,這是一個潛力股。

    孟達就更差了一些,他擡頭觀望城池,只覺得這座城池雄偉。只需要屯紮一萬精兵,可擋敵軍十萬。

    城門前一番言語之後,張繡等人便進入了城池。城牆已經修葺完成了,但是城內的建設還在進行,有的地方還不太美善,但是張繡也不在意,慢慢會好的。

    張繡親自領着法清一行人到達了城東,安賢館外。這座館驛佔地面積十分龐大,且建築雄偉。

    “這就是我建造的安賢館,先生可在這裏暫住。待我騰出一座府邸來,給先生居住。”

    張繡翻身下馬,笑着說道。

    “多謝明將軍。”法清很是感激的抱了抱拳。

    當日。張繡先安頓了法清,也沒談什麼公事。出了安賢館之後,張繡便回去了郡守府。

    召見了賈詡、戲志才二人,詢問了一下郡中目前的狀況。基本上沒有什麼狀況,郡內、護羌校尉部都運轉的十分順暢。

    屯田開墾進行的十分順利,兵馬訓練的也是蒸蒸日上。

    待第二天的時候,張繡先帶着典韋巡視了一下臨渭城牆,然後出了城池,查看了一下城池周邊田地開墾的情況。

    田地開墾的非常順利,但是問題也是老生常談。漢人、胡人、羌人雖然都參與了耕田,但是互相之間也是矛盾重重,老死不相往來算好的了,偶爾還會小規模械鬥。

    儘管有專門的官員進行調解,但是民間的火氣還是很大。

    張繡或在田間與老農談天,或在村口與孩童聊談,對於戲志才的工作是十分滿意的。

    但是族裔之爭。

    當日張繡先回去了城中歇息,待次日一早。張繡便帶着典韋,來到法清的新府邸拜訪。

    在臨渭城中,張繡就是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既然說要給法清府邸,這不就有了。

    “明將軍。”法清得到了消息之後,率領法正、孟達在門口迎候,然後邀請張繡進入了書房小坐。

    他不敢居上座,安排張繡坐在上座,自己跪坐在側座。

    “明將軍到訪,可是有何差遣?”法清對張繡拱手,坦然問道。他也考慮清楚了,就在張繡這裏找點事情做。

    否則一家子坐喫山空,也不是一回事。他們家僕人多,可經不住喫。

    張繡先笑了笑,然後轉頭看了一眼在門口探頭探腦的孟達、法正,主要是孟達在探頭探腦,法正看起來很正經。

    “你們二人也進來吧。”張繡笑着說道。

    “諾。”法正、孟達各自應諾了一聲,走了進來。他們先對張繡行禮,然後對法清行禮,坐在了法清對面。

    “先生乃飽學之士,正好可以爲我解憂。”張繡將羌人、漢人、胡人的矛盾,對法清說了,並邀請法清展開教學工作。

    “移風易俗,使羌人說官話,行漢禮。明將軍真乃是老成謀國。”法清聽了之後,臉上露出肅然之色,由衷佩服道。

    涼州啊。

    很多年前,朝廷就視涼州爲蠻夷之地。以護羌校尉管理羌族,也都是用陰謀,或安撫、或剿滅羌族部落。

    雖然一時戰勝,但是久而久之。卻造成了漢人、羌人的矛盾越來越深。終於到了現在情況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

    連涼州漢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都開始變得殘忍狼戾了起來。

    首要做的,當然是讓涼州安定下來。然後以教化之力,移風易俗,改變涼州人的觀念。

    知禮儀、明道德、養學識,慢慢移風易俗。

    但是現在朝廷沒有個做正經事的人,誰會管涼州如何如何?只要涼州人不打到三輔便是謝天謝地了。

    但是張繡卻在涼州紮根,以護羌校尉、略陽郡守的官職,撫育百姓,興農桑,甚至打算移風易俗。

    法清是儒者,天生就對教化蠻夷這類事情,很是執着。也不需要思索,法清立刻下拜道:“明將軍對於建立學校,講學一事。我萬死不辭。”

    “先生真是大德。”張繡露出了笑容,滿意點頭道。隨即,張繡就讓法清在略陽郡中掛了一個官職,主持建立學校,移風易俗一事。

    定下了此事之後,張繡看了一眼法正、孟達。笑着問道:“你們二人可有什麼想要說的嗎?”

    孟達一臉懵逼,果斷的搖了搖頭。法正則是認真沉吟了一下之後,才拱手對張繡說道:“明將軍所爲,固然是萬安之策。在略陽郡也可以實行,因爲將軍在這裏手握重兵,威望蓋世。”

    “但是涼州羌人何止百萬?各部之間互不統屬,經常侵略城池,殺戮人民。我以爲不如先以謀略讓羌人自相殘殺,減少他們的數量。再以武力攻伐。待羌人人數減少之後,漢人的勢力就強盛了起來。到時候,再行移風易俗,便可以了。”

    法清心中不太贊同法正的策略,這也太武德充沛了。

    而且他擔心這番話,會惹得張繡不快。畢竟張繡雖然威名在外,但是這些天相處。讓他覺得張繡宛如儒者,仁愛氾濫。猜測張繡可能不喜歡法正的話。

    “小兒之見,若是說錯了,還請明將軍不要責怪。”法清連忙給法正打掩護,拱手說道。

    “哈哈哈。法先生不必緊張。我豈會與童子計較?再說。法正所言,也是有幾分道理的。攻取先兵權,建本尚德化。”

    “我們得先幫朝廷打下涼州,或安撫、或剿滅羌族部落,才能實行這些移風易俗的政策。”張繡哈哈大笑,說道。

    不愧是法正啊,這個人就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南征孟獲,以收買人心爲主。法正提出對涼州羌族,先用陰謀。

    張繡更喜歡用陰謀。別看他現在對略陽郡的羌人如此寬容,只是因爲略陽的羌人服從他。

    若他做了涼州刺史,如果羌人部落叛亂,當然先大軍開過去攻滅,然後再行移風易俗之事。

    此事就到此爲止了。張繡仍然是張繡,只把握大的方向,不具體管事。

    護羌校尉的事情,交給賈詡負責。

    略陽郡的事情,交給了戲志才負責。

    如今移風易俗的事情,則交給了法清負責。

    漢光武帝的一些策略是極好的。

    天子督官吏,官吏督百姓。

    還有一句話。帥將將,將將兵。

    而對於法正,張繡則不加掩飾自己的喜愛之情,言語之間多加籠絡。法正的性格史書上寫的明明白白了。

    喜歡聽好話,喜歡被人重用。稍有不如意,就心中鬱郁。劉備重用法正,法正也傾力報答。

    雖然現在法正的年齡還小,但是已經差不多定型了。

    這性格與戲志才、賈詡又不同啊。

    誇了法正一通之後,張繡在法清、法正叔侄明顯露出高興的神色之下,帶着典韋離開了法清的府邸。

    興農桑、勸學、練精兵、修城牆,這些主要的工作都已經有人主持了。

    而求賢令、安賢館,則爲張繡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寒門士人投奔,以及名氣。大大的提升了他的勢力、聲望。

    至此略陽郡以及護羌校尉部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正當張繡打算習武、看兵書,一直到秋收的時候。

    他又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這日。天氣有些陰沉沉的,春雨在下與不下之間,空氣中溼度十分高。張繡在書房內看書,忽然聽典韋進來稟報說。

    “將軍,王定求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