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霸王張繡 >第四百一十九章 ???伐蜀
    鄭度當然也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這個道理。

    他呼出了一口氣,誠懇說道:“主公。飲鴆止渴,尚能止渴。如果不請孫堅入蜀,恐怕巴蜀也是難保。再說。討董一戰,天下羣雄各懷鬼胎。只有孫堅、曹操二人,拼死與董卓廝殺。這二人都是心懷忠義,可以較爲信任的。”

    劉焉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天下人的事情,天下人看的明白。討董一戰,誰是奸賊,誰是英雄,一眼可見。

    袁紹等人裹足不前,其實奸賊。

    曹操、孫堅死戰張繡,雖然戰敗,但卻也是英雄。但問題是,他也並非是漢室忠臣。

    他心懷異志,用天子鑾輿。

    總而言之,孫堅入蜀,似乎對他沒有多大好處。

    “我明白了。先生暫且退下,這件事情,容我再思量思量。”劉焉揮了揮手,遲疑之色更濃。

    “這。”鄭度正要開口,但是也恐怕劉焉起疑心,便也只能拱手站起,然後轉身離去。

    這件事情,很快就被別人知道了。

    次日上午,仍是劉焉書房內。劉焉還是在看書,只是精力不濟,不時分神,他嘆息了一聲,將手中竹簡放下,用雙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以解困乏。

    “主公。張別駕求見。”隨從從外走了進來,稟報道。

    別駕張松當然是一個奸賊,但是劉焉目前並不清楚。張松臉色黝黑,身形短小,言語滑稽,與益州大族相處的不好。

    劉焉用張松做別駕,看起來是重用益州士人,但其實是用張松防備益州士人。

    目前張松表現的還算忠誠。

    “請進來。”劉焉稍稍擡起右手,說道。

    “諾。”隨從應諾了一聲,轉身走了出去。不久後,一襲黑衣的張松從外走了進來。

    不等劉焉詢問,張松便焦急一禮,說道:“主公。聽聞鄭先生勸說主公,引孫堅進入巴蜀?”

    “確有其事。”劉焉輕輕點頭,這個消息還是他自己放出去的。有一句話劉焉很懂。

    【旁聽則暗,兼聽則明】。

    聽取各種不同立場,身份的人的話語、計謀,再進行總結,這是劉焉擅長的事情。

    “不可啊。主公。孫堅天下梟雄,威震海內。他現在是一方之主。正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孫堅如果進入巴蜀,如果主公以部將身份對待他,孫堅一定不滿。如果平等對待他,那麼益州文武,恐怕會有人歸附他。他進入巴蜀,對主公絕無好處。”

    張松一臉焦慮,且嚴肅拱手,沉聲說道。

    張松的立場與鄭度不同。

    鄭度是真的忠臣,而且有計謀。他在金牛道上,修築劍閣關,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在巴蜀北方,修築關隘、城池,用張任、嚴顏爲大將,佈置防禦工事,做的井井有條,極爲厲害。

    但是他仍然心懷憂慮,唯恐巴蜀保不住。張繡太厲害了。所謂的堅固城池,就是被人攻克的嘛。

    這個時候,請孫堅入巴蜀,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但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但是張松就不一樣了。他並不希望劉焉的地位穩固,反而希望張繡進入巴蜀。

    劉焉當年進入成都的時候,帶來了一些人,也就是東州士人。劉焉很信任這些東州士人,將益州的很多田產分給了這些人,切走了本來屬於益州士人的蛋糕,造成了矛盾。

    張松雖然說與大部分益州士人,都相處的不愉快,但也屬於益州士人的序列,他對劉焉並無忠誠。

    他巴不得張繡的大軍進入巴蜀,然後帶走那些東州士人,回去原本的籍貫地居住。

    用益州人,治理益州人,就像以前一樣。

    他沒有能力作內應,幫助張繡進入巴蜀。但也可以出一份力,阻止孫堅進入巴蜀。

    “嗯。張別駕言之有理。”劉焉聽了之後,很是和顏悅色的對張松說了一句。過了不久,便讓張松下去了。

    “還是不要讓孫堅進入巴蜀比較好啊。”劉焉心中暗道。

    從昨日開始,他聽取的意見就是這兩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最大的問題是,劉焉不想與孫堅分享巴蜀。

    這件事情,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又過了數日,司馬懿到達了成都。

    劉焉用較高的規格接待了司馬懿,並請了張松、鄭度等麾下文臣之中的代表人物作陪,在大廳內接見了司馬懿。

    “大司馬御屬,溫城人司馬懿,見過劉公。”司馬懿朝着劉焉躬身一禮,很是得體。

    “真是名門子弟,雍容風雅。”劉焉見司馬懿氣度不由稱讚了一句,隨即他請司馬懿坐下,然後認真問道:“我已經許久沒有見到建公(司馬防表字)了,他近來身體還好嗎?”

    “多謝劉公掛念,家父身體很是健朗。”司馬懿從容回答道。

    名門世家都是有交情的,劉焉與司馬防並不是好朋友,但是見過幾次面。寒暄一陣,拉近一下雙方的關係挺好。

    一番寒暄之後,話題進入主題。

    “仲達。張公派遣你來,是做說客嗎?”劉焉問道。

    “正是。”司馬懿斂容嚴肅,拱手一禮後,說道:“劉公。大司馬縱橫天下。馬騰、韓遂涼州巨寇,叛亂數十年沒有人能制衡。涼州一戰,大司馬殺韓遂,收降馬騰,威震西北。如今兵精糧足,大司馬命趙雲、徐庶等人屯兵南鄭,旌旗南指,指日可待。劉公不見公孫述呼?”

    公孫述乃是西漢末年的割據益州的軍閥,後被光武皇帝派兵平定。

    巧的是那位領兵大將,也官拜大司馬。

    乃叫吳漢。

    而公孫述後來不僅自己被殺,子孫夷滅,且吳漢領兵在成都做亂,殺了很多成都人。

    劉焉與在座的文臣莫不色變。劉焉向來愛惜子嗣,暫且不說。在場文官多數都是益州人,少數是成都人。

    雖然沒有聽說過大司馬張繡,做過屠城這件事情。但是萬一呢,萬一呢?

    他們支持劉焉,似乎真的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文官也就是文官了。劉焉控制巴蜀是依靠很多武將,比如說張任、嚴顏,還有鄭度這些忠臣,大部分文官都是沒有能力掀桌子的。

    而且這個時候跳出來說什麼投降,那肯定是討打,他們沒有那麼蠢笨。文官們雖然色變,但卻一聲不吭。

    大忠臣蜀郡太守鄭度當仁不讓的挺身而出,拱手對司馬懿說道:“先生好口才。只是當年情況,與現在又不同。當年天下趨近統一。光武皇帝神武聖明,二十八將各個精悍,公孫述這等跳樑小醜,自然被夷滅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