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前半生的愛 >第 126 章 王斌是懂得PUA的
    成爲“故都”。還有清一朝,以瀋陽城爲都城,算起來僅不足二十年,作爲故都,歷時二百六十八年。

    瀋陽的名字源於元代,由於地處瀋河之陽,元朝在這裏設置了“瀋陽路”,這就是“瀋陽”的由來。盛京是清初皇太極時期的瀋陽稱謂,因皇太極稱瀋陽爲“天眷盛京”,並由此得名“盛京”。順天府關後,瀋陽成爲都城,順“奉天承運”之意,在此設立了奉天府,是“奉天”這個名字的開始。許多人認爲“盛京、奉天”是瀋陽的舊稱,其實不太準確,好比說以前的北京叫北平。

    我來自北方,這畢竟是第一次來瀋陽,有點不可思議。我會跟大家微笑着說,終於來探望故都,認祖歸宗。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玩笑,就我個人的歷史感情來說,故鄉只有北京。偉大敘述的歷史,不在我的感情範圍之內。

    但是瀋陽在近四百年來中國史上的角色,卻讓我深深地着迷。在上帝的幫助下,也不如見到上帝來得痛快。

    目前,中國目前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三個故宮博物院,這可能是用“故宮博物院”這個概念表述時,比較準確的說法。三家故宮,其中一家,也就是今天的瀋陽故宮博物院。

    時間倒退四百年,努爾哈赤意氣風發,率領建州女真部族東征西討,統一了整個滿洲,並於公元1616年建立了一個叫“後金”的新王朝。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修建大政殿和十王亭,作爲國家議政之所。它是瀋陽故宮最早的雛形,坐落於現今故宮東路,保存完好。

    爾哈赤並不住在大政殿旁,據考證他在城北方向另有“汗宮”。那時的故宮,還沒有形成“宮”,以“殿”爲主要功能。皇太極時期,由於他的貝勒府位於大政殿的旁邊,因此就地改造升級爲新皇宮,即今天的故宮中路。進入清王朝之前,瀋陽故宮的主要建築,都是皇太極在位時修建的。

    順治入關後,瀋陽成了陪都,暫時停止擴建,但東巡祭祖活動仍在繼續。一直到乾隆皇帝興高采烈,故宮又有新的大規模增建,即今日之西路建築。此時,瀋陽故宮全部建成,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大政殿和十王亭路

    館的前身,是僞滿洲國時期日本高砂株式會社。日本以我國東北爲基地,大量掠奪資源,發展工業,供給戰爭。高砂廠是日本衆多工廠之一,位於瀋陽鐵西區,建於1939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又經過幾次發展,成爲瀋陽鑄造廠。在本世紀初,伴隨着重工業的遷移,這裏完成了作爲工廠的最後使命,把原有的廠房作爲主體,建成了博物館。

    我在博物館裏發現了一張舊地圖,大約在1934年僞滿洲國時期,日本發起的“大奉天都市計劃”,將滿鐵幹線以西納入城市,準備專門開闢成工業區,這就是所謂“東方魯爾”的雛形。

    後,日本利用滿鐵管轄的特殊優勢,向東北注入資金,開始有計劃地在瀋陽等大城市開設工廠,爲僞滿時期的日本侵略者實行“以戰養戰”的方針,把東北建成大後方。日僞軍投降後,蘇軍向東北進發,以繳獲戰利品的名義,將機器和設備運回,大部分廠房只剩下空殼,東北工業遭受重創。20世紀50年代以後,東北地區憑藉着雄厚的工業基礎,又使瀋陽成爲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中國工業中心。

    除了可以瞭解瀋陽工業發展的歷史,還可以拍攝出工業美學大片,特別適合攝影愛好者和廢墟愛好者來這裏打卡。館內的機牀、鑄件、模具、鐵軌、老爺車等工業文物,都是拍出片子的好素材。

    特別喜歡博物館的專用機牀館,珍藏着各個國家、不同年代的機牀車牀,集中展示“工業母”獨特的魅力。更讓人嘆息的是,工業文明成就了人類的智慧!

    兩側,有十個亭,即“十王亭”。離大政殿最近的兩個亭子是左、右二樓,後有八旗亭。每一次舉行典禮,皇帝都要坐大殿,八旗官員在旗主的帶領下,列隊列隊到所屬旗亭前。平日,各旗官員也會在所屬旗亭內處理旗內事務。

    崇政殿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