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三十一節 攻城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從林福祥對巴夏禮的重視來看,他們果然能認識到這個人的重要性。

    朱敬倫在城裏當然知道,佔領委員會是現在的實際統治者,而作爲佔領委員會的三巨頭中唯一懂得中文的巴夏禮,對佔領委員會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巴夏禮能夠左右佔領委員會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任務,擒賊先擒王,抓住巴夏禮,必然能夠引出聯軍,方便城外的鄉勇伏擊他們。

    沒錯,朱敬倫一開始的圖謀就是這樣,從洋人出城交換印度兵的時候,他就開始策劃,巴夏禮的地位當然比印度兵重要多了,爲救那個印度兵巴夏禮都不得不做出帶兵去城外清剿一番的行爲,那麼英法聯軍,至少是英軍爲了解救巴夏禮,也絕對會出重兵,那時候就是城外鄉勇的機會,是趁機攻城也好,是伏擊英軍也罷,會給他們帶去最大的主動。

    “林大人打算在哪裏伏擊洋人”

    朱敬倫多嘴了一句。

    結果林莊還頗爲詫異。

    這讓朱敬倫異常不解:“難道你們不打算用巴夏禮引洋人出城嗎”

    林莊迷惑道:“林大人說,抓住巴鬼,逼他給英夷下令,讓他們投降”

    聽到這個回答,朱敬倫不由愣了下,難以置信,時代的侷限啊,林福祥這是把巴夏禮當成柏貴和穆克德訥那樣的貨色了,當然倒不是說巴夏禮就比柏貴等人高明到哪裏去,只是英軍的制度絕對不會因爲一個統帥被抓就會接受投降,如果是英王在這裏還差不多。

    只可惜林福祥到底是一箇中國的讀書人,只知道擒賊先擒王,以爲抓了巴夏禮,就能逼迫英軍投降,就像英國人抓了葉名琛、柏貴等人之後,廣州城的八旗和綠營就接受長官命令投降一樣。

    如果巴夏禮是中國式的官員的話,他們這樣理解倒也沒錯,因爲清政府的管理方式,還是比較粗放的線性組織結構,所謂的官大一級壓死人,總督就能管得到下面所有人,可英國人的組織結構已經發展到了混合式組織結構,除了有線性結構外,還帶有職能組織結構,專業化分工明確,真正管理軍隊的是軍官。wqu

    但此時給林莊他們講解英軍的組織模式,短時間內很難說明白,滿腦子都是中國式管理方法的林福祥也未必會接受和相信。

    朱敬倫嘆了口氣,提醒道:“告訴林大人,讓他不要那麼樂觀,做好戰鬥的準備,想要廣州城就得自己堂堂正正拿回來,這天下沒有一寸土地不是用血換來的”

    分別後很長時間,朱敬倫都有些恍惚,實在是想不到林福祥他們竟然抱着這種掛念。

    他們對洋人也實在是太不瞭解了,這不由讓他深深的擔心,靠着這樣的官員帶領的游擊隊一樣的鄉勇,真的能夠收復廣州城嗎

    可能最大的希望就是他們能用好巴夏禮這張牌吧。

    現在就談這張牌還爲時過早,因爲牌還沒有抓在手裏。

    計劃繼續進行,林福祥很重視,因此速度很快,他們第二天就安排妥當,將一個洋兵送到了月香樓附近隱藏起來,隨時等待朱敬倫的信號,並且還派了十個好手直接參與。儘管朱敬倫的計劃中,並不打算倚重於林福祥的力量,潛意識中大概就跟方山信誓旦旦表示自己能幫朱敬倫對付洋人一樣,想要顯示自己的重要性,從而在弱勢地位上獲取跟對方平等談判的資格。

    但現在林福祥對此極爲重視,他並不放心朱敬倫單獨來做這件事,儘管最後同意一切都讓朱敬倫在暗中運作,但他的人也必須參與進來。wqu

    這點小摩擦不算什麼,關鍵是巴夏禮突然變得老實了起來,一天十餘天都沒有出城,別說去月香樓了,連將軍衙門都很少出來。

    因爲進入七月後,城外的鄉勇活動越發的頻繁起來,大概是因爲六月欽差大臣黃宗漢趕到了廣東,將團練凝聚起來的緣故。不但城內外到處都出現反洋人告示,威脅洋人撤出廣州,同時警告中國人不要跟洋人合作,還有比過去更多的鄉勇開始喬裝入城,每夜還有鄉勇數百人分路至附城處吶喊放火箭,城內軍隊大爲驚擾。白天,英法聯軍帶隊前去搜查時又不見鄉勇蹤跡,英法聯軍偵查到的情況表明,有3000餘人鄉勇就出沒於廣州城附近的榕樹頭,有的住在廟宇和宗祠內有的住在帳篷裏。

    這一切跡象都讓巴夏禮身爲不安,沒有了去逛青樓的興致。

     

    此時巴夏禮極爲焦慮,後來朱敬倫才知道,巴夏禮曾給他姐夫雒魏林寫過一封信,信中對廣州的情況極爲悲觀:

    “廣州的情況已經不平靜,人們變得煩躁不安,流言滿天飛。人們非常大膽地談論着要發動襲擊,他們相信只有這樣做纔可以解決現狀。還有很多所謂的鄉勇會不顧一切地聚集起來,我們的海軍力量現在被削弱了,不少船隻被派往了北方,陸軍力量仍然很強,但是要保衛城牆6英里範圍內的要點還不夠。如果受到重壓我們只能將力量集中於越秀山和我們的大本營了。”

    連防守廣州城牆的兵力都不夠,加上城內外的反抗情緒日益激增,巴夏禮這時候如果還有心思去青樓,那他也不可能爬到現在的位置了。

    在這種極爲不利的情況下,巴夏禮終於得到了支援,朱敬倫偶然間跟赫德談論廣州局勢的時候,從赫德口中探聽到了一個消息。

    英軍打算從香港抽調一個團士兵到廣州駐紮,這個團是來自英國非洲殖民地,其中大多數都是黑人士兵,因此香港本地人把這個團叫做黑人團,這個團到達香港也沒多久,現在廣州的形勢喫緊,經過討論,香港總督決定先支援廣州。

    收到這個消息後,朱敬倫不敢耽誤,第一時間通知了林福祥。

    鄉勇這段時間之所以只是造聲勢,夜間騷擾卻不敢採取實質性的進攻行動,主要就是以爲你英法聯軍陸軍力量還比較強大,在擁有火炮和火槍優勢下,他們拒城而守,城外烏合之衆一般的鄉勇,單靠勇氣是很難攻佔廣州這樣的大城市的。

    此時一聽英國人又要增兵廣州,他們做了一個決定,攻城

    7月15日夜,他們向廣州城發動了大規模的攻擊。

    五千最精銳的鄉勇,從北東西三個方向,向廣州城發起了進攻,甚至攻佔了西北面的城牆,但是他們還是失敗了,在擁有火器優勢的英法聯軍面前,他們被阻擋在城牆附近難以寸進,堅持到清晨,丟下了三百多具屍體後,不得不選擇了撤退。

    他們的失敗朱敬倫早有預料,一點都不失望,恰恰相反,他充滿了希望,因爲他看到鄉勇是有一定進攻能力的,最重要的是有進攻的勇氣,而不是隻敢騷擾,只敢虛張聲勢。只要敢打,那就有希望。

    至於失敗,在所難免,因爲他們的劣勢實在是太明顯了,不止是武器裝備不如人,訓練水平不如人,甚至連地利都不如人。

    此時的廣州城,分爲兩個部分,北邊的一部分大得多稱爲舊城,南邊的部分稱爲新城,此次鄉勇攻擊範圍都在北邊的舊城。南邊的城牆接近江邊,距離水面只有十幾個桅杆長度。北邊的城牆則直接依託山顛而築,蜿蜒盤繞,城基就建在山丘的最高點上,高出江面60米。而且城牆用石和磚砌成,城牆的牆基用粗糙堅硬的沙岩砌築,牆體幾乎是垂直地筆立,高度有七八米,厚度則有六米以上。

    當初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城的時候,是率先攻佔了觀音山等高地,然後用大炮對城內清軍形成壓制。

    可是現在鄉勇則幾乎是佯攻堅城,還要攻佔這樣的城牆,真的非常困難,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至於他們選擇從北、東、西三面進攻,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城南新城面積小,英法聯軍容易控制,又因爲城南有港口,所以始終都是英法聯軍重點防禦的地方,江面上還有炮臺和英軍軍艦,讓他們無從下手,只能從其他三個方向發起進攻。

    一切不利因素加起來,造成這次攻擊的失敗,這都不足爲奇。

    剛剛打完仗不久,又有一個對朱敬倫來說不太好的消息,英法聯軍五月多攻佔了天津,然後跟清廷簽訂了新的條約,天津條約,巴夏禮收到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在廣州全城張貼,告訴廣州百姓,他們已經跟大清朝廷簽訂了條約,希望減少鄉勇和百姓的敵意。

    這對朱敬倫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好消息,主要是因爲,他太瞭解廣州這些官員了,他們每個人都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條約簽了,條約中關於廣州問題也有所交代,賠款完英法聯軍就撤走軍隊,那麼就不用費勁去攻城了。

    起碼廣州城裏的大多數文官抱着這種態度,至於城外那些訓練團練的文官是什麼心思,朱敬倫根本不知道。

    這些壞運氣過去後,終於有了好消息,在打敗鄉勇進攻的第五天後,7月21日,巴夏禮終於再次出城了。

    關於鄉勇攻城,是真正的史料。不過原本的歷史上,是7月21日才發動的。這個時空由於主角提供的情報,導致鄉勇提前發起了進攻。


章節報錯(免登陸)